很多父母處於一種焦慮之中,總覺得為孩子做的太少,害怕孩子將來不如別人。於是不斷插手孩子的人生,而孩子也在一次次的強力干預中,逐漸喪失了自己的主見,成為一個無力的傀儡。
最近看到一部動畫片《繼承者》。
男孩艾倫從小就像做一名宇航員,他嚮往浩瀚的星空。
房間中掛着宇航員畫像,壁櫃上陳列的火箭模型,桌上放着的飛行模擬機……但這些盛放着孩子夢想的物件,一個個被媽媽替換為證書或獎狀。而艾倫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心愛的東西被拿走,不敢有絲毫反抗。最後只有一幅勾勒着艾倫夢想的畫,掉了下來。
那幅畫飄了起來,艾倫發現它就像自己的夢想一樣,漸行漸遠,怎樣也抓不住。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父母給自己安排好的“黃金”殿堂,裏面只有課本、證書和獎狀。艾倫被線拴住了手腳,他被精準地控制着每一步,機械地向殿堂頂端走去。鏡頭順着線轉換,原來線的另一端是艾倫的父母。他們提着線,看着順從的孩子,臉上露出滿意而欣慰的微笑。
作為父母的繼承者,艾倫被控制着,走上父母所認為的正確道路,他成長得十分優秀,卻也失去了自我,成為沒有靈魂的傀儡。三分鐘的時長,震撼而驚悚,真實而深刻。總有父母認為:自己為孩子做的一切,可以讓孩子更好;為孩子選擇的道路,是無比正確的。他們控制、猜疑、窺探,希望施加於孩子的所有期待,都能有所回報。但現實的骨幹咯咯作響,大多數父母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最大的失誤是太相信自己。
父母所認為的,可能是錯的
強大使人自信,父母的強大來源於與弱小的孩子的對比,這不是真正的強大,卻滋長真實的自信。非誠勿擾中,一位女嘉賓透露,大到上學選專業、婚戀擇偶,小到穿的衣服有沒有鉚釘,她的父親都要一一過問。孟非評論説:“誰和你們説,父母説的都是對呢?為什麼人要成長呢?”
醍醐灌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為人父母的成年人,是不是也説錯過話、犯過錯,做過錯誤的決定?前幾年,一位愛女心切的媽媽,親自給女兒填報了高考志願。豈料填錯了。媽媽留下了一張“對不起”的字條,跳進了河裏,用自己寶貴的生命,表達無盡的痛悔。其實一個想去替子女做決定的父母,往往都是脆弱的孩子,他們內心深處有很多擔憂,他們對這個世界,有些時候是不樂觀的。憑藉着更多的經驗、更廣的見識、更強的手腕,父母理所當然得更相信自己,更希望孩子能相信自己。這並沒有錯,而問題往往出在:我們忘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需要在自我掌控中成長,孩子也是如此。正如克里希那穆提説:教育的最大任務在於產生一個完整的人。在強權掌控之下,我們自認為孩子能走上捷徑,卻剝奪了孩子構建自我的時機。父母的自信,未必是孩子的幸運,或許只是成年人的自以為是罷了。
太自信的父母,未必能成就孩子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無論孩子長到多大,在有的父母眼裏總是個孩子。出於這種心理,總認為孩子做不到、做不好、選不對,總對孩子説:讓我來、聽我的、要這樣,卻不曾想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兒童教育家尹建莉曾一針見血地説:“成人在教育兒童時之所以屢屢採取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變成了一種破壞行為,有兩個根本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曾看到一個這樣的心理諮詢案例。一個小夥子大學畢業後什麼都不做。天天窩在家裏,吃泡麪、打遊戲,不工作,也沒有任何交往。通過心理諮詢發現,問題竟然出在了離世多年的父親身上。他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從小到大不管他做什麼,都會進行干涉。比如選擇興趣班、交朋友、報考學校、選擇工作,都是父親説了算。成年後,他也工作過,可總是做不長久。後來父親突然離世,他恍恍惚惚失去了方向,活成了如今這幅模樣。這位父親想用自己的智慧,把孩子打造成自己認為最好的樣子;自以為所做的一切,是給孩子做出了最好的選擇。卻不曾想,是自己包辦太多,親手剪斷了孩子的翅膀,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給自己留。世事無常,我們無法預見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挫折、打擊降落在孩子身上,我們更不能完全知道,他們會如何面對人生的磕磕碰碰,太多的意外讓我們措手不及。不如給孩子更多信任,讓他們打造自己的鎧甲,在荊棘叢生的未來打怪升級。
你的“相信”,不是真正的信任
在新的一期《少年説》中,有一名初中女生,喜歡以寫小説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從三年級開始,到現在已經寫了56本,共30多萬字。
她的文科成績一直都很不錯,但是數學對她來説像天書一樣,一上課就想睡覺。她也想學好數學,可總是不開竅。
嚴重的偏科,讓爸爸感到非常擔憂,他甚至認為是孩子寫小説耽誤了學習。一怒之下,把50多本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小説,盡數撕毀。説到這裏,她故作平靜的外表下,內心已翻江倒海,已學會不反抗的孩子,比委屈更委屈,比悲傷更悲傷。
“爸,你把我的小説都撕毀了,那段時間我像失去了靈魂一樣”;
“你知道,我的座右銘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毀了我的詩書,就等於毀了我這全身上下的氣質”。
被毀滅了精神寄託的孩子,眼裏的光也許再也無法凝聚,所有的“懂事”,只是行屍走獸般的順從而已。在她表達了對自己學習數學的不自信後,爸爸鼓勵她説:“別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你會把這個成績趕上去的。”傷害之後的撫慰,總是那麼敷衍和偽善。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強,父母教育孩子真的不能“自嗨”,你是真的尊重孩子,還是以尊重之名控制孩子,孩子心裏一清二楚。那些自以為是的舉動,於己只是隨手拂去的塵土,於孩子則是驚天動地的悲慟。如果是真的相信,又何必撕毀女兒四年的心血和點滴?太多的“信任”只浮動在嘴面,當父母更相信自己時,對孩子的信任都成了彩色的泡沫。深入內心的信任才真實可感,真實的信任才能給人堅定的力量。
父母是不需要自信的
遠房表叔文化不是很高。但從孩子小時候,表叔言傳身教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夫妻便無法再給女兒什麼建議,便不再插手孩子的選擇。他們用雙手扛起這個家,支持孩子所有選擇,不論是興趣班還是大學專業,女兒想出國也咬牙支持。如今女兒很出色,在一家外企工作,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相信自己還是相信孩子,其實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陶行知先生説,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沒有人能預測,被父母相信的孩子能走多遠,但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一定更有底氣。
李佳琦雖然是個男孩子,但卻像一個女孩子一樣,從小就特別喜歡打扮,也因此遭到各種嘲笑。在尋常的觀念下,有一個特別“娘”的兒子,你會不會感到焦慮,千方百計想改變孩子? 但他的父親並沒有,而是給予希望並鼓勵他走自己喜歡的路。於是李佳琦恢復了信心,繼續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高考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報考了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也是與美有關。大學畢業後的他找了份化妝品顧問的工作。機緣巧合,他在直播帶貨的道路上越玩越嗨,如今身家過億。真正的信任傳遞出的是一種尊重,照亮孩子的生命但不以強力左右。如果李佳琦的爸爸扼殺了兒子的喜好,也許李佳琦也只是芸芸眾生裏的普通一人。
信任的意義正如作家盧勤所説: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父母收斂起自信,把信任給孩子,他們會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韓劇《請回答1988》中説:
這世上沒有毫不遺憾的選擇,生活也沒有正確答案。只要堅信選擇的道路就是正確答案,並把它變成正確答案就可以了。經歷的失敗越多,越明白要追求什麼;走過的彎路越多,找到的捷徑就越多。孩子經歷的所有失敗和走過的彎路,都是他一生的財富。太自以為是的父母,控制着孩子的思想,桎梏着孩子的成長,只會抑制孩子面對未來的實力和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如果開頭的《繼承者》拍續集,會是什麼樣的情節?年邁的父母,不得不放下提線。滿臉鬍鬚的孩子,癱軟在地,不願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更不知該去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