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綜合

作家沈夜焰説:所有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等長大了一回頭,才發現成長的軌跡就在那裏,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學校,這份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對孩子的性格、脾氣、秉性影響至深。

健康的家庭裏,父親和母親都不能缺席,而有愛的家庭裏,父愛和母愛也都要給對。

在中國,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鏡子。

爸爸是榜樣,決定了孩子的方向

著名作家劉墉的兒子劉軒曾在文章中自豪寫道:

父親是我認識的最成功的人之一。

他回憶,小時候家中清貧,是勤勞又堅強的父親為他們撐起了一個遮風擋雨的家。

從益智節目的主持人再到暢銷書作家,劉墉這一路走來有挫折,有困苦,但唯獨沒有氣餒和放棄。

在父親劉墉身上,劉軒明白了一個道理:堅定樂觀是男人的寶貴品質,鍥而不捨是成功的關鍵。

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是劉軒成長的力量。

一次父親節,有人問劉軒:“父親對你有什麼影響?”

他回答:”他極大影響了我的人生,塑造了我的精神世界。我習慣父親在家的安全感,從他身上學到一個人可以在不同環境下做好不同的職業。“

教育的道路有千萬條,而言傳身教才是最靠譜的捷徑。

孩子通過觀察父親的種種行為,以及與父親平日裏的接觸,會形成自我認知,進而模仿,從而影響孩子自身的性別認知、智力培養和性格完善等。

一個合格的父親,不需要多麼有錢、有本事,而是讓自己的事業和孩子一起成長,當自己成為了孩子眼裏憧憬的榜樣,又何愁他會不顧一切踏上人生彎路。

有父親以身作則帶頭領路,孩子的未來才有方向。

媽媽是鏡子,

折射出家庭的温度

如果説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是領航人的角色,那麼母親則是一個家庭中情緒的調節閥。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小時候,胡適家境頹敗,每年除夕總有一大羣討債的來家裏,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

胡適的大哥見狀早已出去了,而母親不急不躁,既不自怨自憐,也不撒潑怒喝,自顧自的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臉上沒有一絲怨氣。

到了近半夜,母親才走後門出去,請一位鄰居到家裏來,給每一家債户分一點錢,和顏悦色地把一個個討債的送走。

最後,胡適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在一個家庭裏,倘若有人發大脾氣,就像在平靜水面投下石頭有時是細細的波紋,慢慢往外邊擴散,而有時卻能掀起驚濤駭浪。

而母親,是家庭情緒的核心,母親的情緒,決定着整個家庭的温度。

一個情緒穩定,不亂髮脾氣,不滿口抱怨的母親,是孩子內心安全感和温度的來源。

最好的家庭教育,

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生活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真的是這樣,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的日常便能推斷出一個家庭的狀態,因為父母是孩子的鏡子,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

教育孩子,就是拼父母,拼的不是金錢和地位,拼的是父母的教育態度,拼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

對孩子提要求很簡單,只需要出張嘴就行了,但是對自己提要求卻很難,需要自律和毅力。

但是往往只會要求孩子,不會要求自己的父母,很難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為説教一千句,都不如父母的一次以身作則。

東晉名相謝安曾説過一句經典的話:“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

父親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家庭負責,對妻子體貼,對孩子關愛。

先要求自己,再要求孩子,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坦然地用行動給孩子做最好的榜樣。

母親能夠有好情緒,不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影響自己的情緒,也不會隨意就把自己餘生的期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

無論遇到什麼事,儘量心平氣和地説話,而不是聲嘶力竭地爆發。

這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對於孩子來説,最好的教育不是給孩子請名師,買學區房,而是有一個能為孩子做好榜樣的父親,還有一個情緒穩定不在孩子面前隨便發脾氣的母親。

這樣的幸福安全的家庭,才是孕育優秀孩子的温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