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系車”再度雄起有多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Dedee,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5月底,俄羅斯車圈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並“波及”到了中國車圈——由於俄烏衝突,在俄羅斯深耕N年的雷諾汽車宣佈退出當地市場,並將經營多年,常年產銷制霸全俄的伏爾加汽車(包含工廠)以1盧布的價格,賣給了莫斯科的NAMI俄羅斯中央研發汽車和發動機研究所。
莫斯科官方在將伏爾加汽車工廠收歸國有後,決定復活蘇聯時期大名鼎鼎的“莫斯科人”牌小轎車。據各路媒體報道,“莫斯科人”的復活預計將有兩家汽車廠商主導,一家是俄羅斯卡車製造商,全球卡車界的扛把子卡瑪斯。而另一家大概率是中國品牌江淮汽車。
為什麼俄羅斯會先選擇中國品牌一起合作,而不是自己單幹?
因為俄羅斯的汽車工業遠沒有我們想的如此優秀,尤其是乘用車品牌。
這個總人口1.44億人的超級大國,雖然經濟總量很優秀,2021年GDP總量為1.77萬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1位,位於加拿大和韓國之間。但普通民眾的月薪中位數是5.12萬盧布,摺合人民幣4500元。
而去年,俄羅斯狹義乘用車銷售量為168萬輛,規模僅為中國的6.4%,甚至比我們電動車年銷量還要少100多萬輛……體量小發展慢就是客觀事實。
一
其實,俄羅斯也曾在20世紀的全球汽車產業中榜上有名。
通過1970到1980年代諸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辦公室的故事》之類的一系列蘇聯電影,可一窺當時蘇聯汽車工業,那真叫能文能武;1970年代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那真叫高啊。
比如高壓線安裝工人一不當心就能買到一輛二手嘎斯海鷗。後者在1980年代蘇聯的地位,就相當於2000年代中國的奧迪A8。
還有普京大帝年輕時的夢中情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辦公室的故事》,雖然片中動不動就吐槽缺這少那,商場毫無服務意識總是午休,逼着人必須上班時溜出去買買買,但你依舊會感嘆1970年代的老大哥就是不一樣,女性個個愛美敢穿,冷色系的眼影配烈焰紅唇,五顏六色的風衣下是各式各樣的高跟皮靴;以及永遠車水馬龍的城市——各種外觀迷人的俄系車將大街小巷擠得滿滿當當。
事實也的確如此,當年蘇聯老大哥造起車來,那真叫“老父親放屁”霸氣外露。
資料顯示:1991年蘇聯解體前的汽車年產量一度達到210萬到230萬輛,是當時世界第六大汽車生產國。尤其是冷戰後期,1976到1980年期間,蘇聯向全世界各國出口了1802149台車輛。
中國也不例外。莫斯科人,波羅乃茲,伏爾加和拉達等品牌可是橫行中國北方出租車業許多年。還有如今的古巴,蘇聯時期的老爺車依舊在大馬路上歡暢奔跑,和美系老爺車或眉來眼去或大別苗頭。
但是,有個細節頗為值得玩味——出口到海外的大量汽車有很大一塊是商用車,比如卡車,拖拉機之類的。尤其是巴士,蘇聯的巴士產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穩坐世界第一,不僅深受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就連隔壁歐洲也都曾忍不住“真香”過。
讓歐洲列強都忍不住下訂單的主要原因,其實也和冷戰密不可分。那段時間,蘇聯大量的優秀工程師去搞坦克、導彈、航母和航天飛機,絕大部分資源都在國防軍工上。因此俄羅斯的民用工業尤其是汽車工業,從斯大林時期就是主攻各種軍用特種車、卡車和公交車。因此俄羅斯的卡車和越野車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牛!
看看近40年來達喀爾卡車組的冠軍就知道了。
1980到1990年代,達喀爾卡車組的常勝將軍必然有太脱拉T815,總共獲得6次卡車組的冠軍。1990年代之後屬於卡瑪茲大師車隊,自1996年首次獲得該賽事的冠軍,卡瑪茲共18次獲得達喀爾拉力賽冠軍。
由此可見,能被卡瑪茲看上——江淮商用車在俄羅斯的表現和段位,的確不低。
二
但在乘用車方面……蘇聯/俄系車就是跑食人族門口求合影,菜到家了。
沒辦法,俄系車的做工特質放在商用大傢伙上,那是特有的伏特加香味兒,粗獷耐用沒毛病,放小汽車上則真要了老命了!
那些生於60、70和80年代的北方中年人,誰不記得莫斯科人,波羅乃茲,伏爾加和拉達被統稱為東歐“四大破”呢。它們大多外頭看着漂亮,裏頭永遠散發着一股子汽油味,內飾廉價破舊,靜謐性極差,空調常年壞……是的,回憶其實並不美好。
不可否認,當時中國除了特供車,汽車工業處於初級的不能再初級階段。老大哥的“四大破”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要強太多!
但自1980年代以來德系車、美系車和日系車扎堆來華之後,它們的出現,直接讓中國消費者成為了搬家的寄居蟹,繃不住了,更讓“四大破”分分鐘就想原地爆炸,很快在中國成為了掉進下水道的快遞,坑貨。
但就是這樣的坑貨們,在蘇聯時期以及1991年後的俄羅斯,橫行了很多年。
比如蘇聯“坑貨王中王”,1957年在東德誕生的Trabant(衞星牌)601,就是其中的典範。截至1991年停產共造出了300萬倆。
這款頭和屁股傻傻分不清楚,有着二衝程發動機,最高時速90公里(幾乎是達不成的),回收塑料垃圾制外殼,一發動就發出“哐哐哐”聲,全程冒黑煙的“蘇聯名車”,可謂是蘇聯汽車工業垃圾的集大成者。誕生到停產的30多年裏,生產規模、技術設備從未改變,車輛也從未換代。
當地車廠根本就不屑做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更要命的是,Trabant 601還是典型的期貨,東德人一般都要等上好幾年。甚至有不少人訂車時是十八少年一枝花,拿到車時是年近四旬娃十八,以至於到後來,不少人將自己的排隊名額掛出去賣,二手Trabant的價格更是超過了期貨新車。
由於爛出了高度爛出了境界,堪稱“全球汽車工業之屑”的Trabant不僅在全球擁有了無數粉絲,更成為了蘇聯笑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貢獻出諸如:“要幾名工人才能造出一輛Trabant?三名:第一個切割,第二個摺疊,第三個塗膠水”,“Trabant什麼時候可以達到最高時速?被拖車拖走的時候”,“一輛Trabant停在紅燈前,燈變綠了車卻沒動,怎麼回事?因為地上有口香糖”等上百個蘇聯段子,夠人笑上三天三夜。
當然,像Trabant這種“汽車工業之屑”畢竟還是少數。大部分存活至今的俄系車,還是非常漂亮、皮實且耐操的。但僅限於以上三點,而已。
記得2018年之後曾出口到中國的國民越野車拉達尼瓦和瓦茲UAZ旅行車嗎?這兩款分別誕生於1977年和1960年代的俄系經典車,在21世紀居然依舊嚴謹地保持着最初的模樣和做工。
尤其是瓦茲旅行車。
雖説是新款,但實際和50年前差不多,除了發動機、儀表盤等一些小細節有些改善,其它方面幾乎是“麥氏咖啡忠於原味”。不僅如此,這款車的長寬高雖然達到了4390*1940*2064mm,軸距只有小小的2300mm,高度則讓武大郎喜聞樂見,舒適性被東風和五菱的王牌微面們吊打。
此外,這款符合國六標準的瓦茲擁有2.7升發動機,最大功率才112馬力,最高時速127公里,百公里油耗可達11.2升——老父親半個多世紀都一直在原地踏步,只盯着玉米棒子啃對披薩可樂生魚片視而不見,那就有點要命了。
三
所以,為啥“俄系車”依舊堅持精準地保持着半個世紀前的樣子?
首先,和俄羅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密不可分。作為地球上佔地面積第一的大國,其過於優秀的匹配機制讓其63%的國土面積被凍土覆蓋。也就是説,總共1709萬平方公里,起碼有1076萬平方公里是凍土。
這種土壤有啥特點?
説白了就是零攝氏度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岩石和土壤,因此具有流變性,並存在着兩大危險:凍脹和融沉。前者會造成土體膨脹、地表不均勻隆起,後者是指冰融化後會造成土地下沉。
俄羅斯就是這樣的天選之子,擁有着如此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土地,直接造就了世界聞名的戰爭噩夢——俄國道路。甚至一直都有人吐槽着:蒙古騎兵、拿破崙大軍和希特勒鐵騎,其實都輸給了俄國境內的路。
當然了,俄羅斯道路對於任何人都是一視同仁的,畢竟俄羅斯人自己都受不了,認為這是拖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毒瘤,文學大師果戈裏都説過:“俄國兩大災難是什麼?傻瓜和道路。”
甚至就連卡瑪斯、烏拉爾和太托拉這類在達喀爾所向披靡的超級卡車,一旦遇上融沉的凍土,依舊是螞蟻“嗶”大象有勁使不上。
事實也的確如此,直到2012年俄高速公路總里程不到50公里,多是蘇聯時期建成的——里程數只相當於當時中國的1/2500,大部分都集中在聖彼得堡。以至於近幾年的全球公路質量排行榜共144個國家,俄羅斯排名在第130位開外,倒着數。
沒辦法,高速公路建設一開始就對地質條件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於擁有極端兩面性的凍土,絕對是巨大挑戰——“凍脹”會對高速公路的路面形成巨大破壞;“融沉”則會讓路基隨着夏季凍土的消融而發生變化,造成塌陷或變形。
再加上造高速屬於大型投資項目,沒短期回報可言,對一個國家的財力要求非常高。偏偏1990年代到2010年代初當地經濟形勢長期不咋地,一直很差錢。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戰鬥民族對於汽車的要求就和其它國家截然不同:內飾做工油耗啥的統統不重要,只要底盤耐操足夠高,能在地廣人稀、遍地凍土的西伯利亞能文能武,能輕鬆越過各種泥濘艱險的大小道路——就是一輛好汽車。
還記得2016年5月,普大帝在索契某軍備製造廠參觀時,一同去的俄羅斯國防部汽車坦克局長舍甫琴科一不當心扯掉了UAZ Patriot越野車的門把手,雖然成功嚇到了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和全世界人民,但絲毫沒嚇到普大帝。
畢竟是買過扎波羅熱牌小轎車的老蘇聯人,他只是微微一笑雲淡風輕。
四
“落後是要捱打的。”
2000年代初,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見識到了歐美日系車的強大優點。那幾年,各種進入俄羅斯的二手進口車甚至報廢車,每年都有二十幾萬輛,其中還有不少歐洲豪華品牌——終於輪到戰鬥民族大呼真香了。
要知道,由於長時間的混亂,俄羅斯汽車工業已經和當地人民日益鼓脹的錢包與需求不相匹配,尤其是乘用車的設計、技術和管理,實際已落後世界近半個世紀。
設計方面,之前已經見識過了。
技術方面,比如之前提到,用門把手喜將俄羅斯總參謀長嚇到魂不附體的UAZ,其塗裝車間在2010年時,用的還是1960年代時期的陽極電泳系統。
還有管理混亂,人員臃腫。比如當地常年排第一的伏爾加汽車,2000年代的僱員總數有12萬人,但車廠年銷量也就60萬台左右。
讓俄羅斯汽車製造看清自己有多菜的關鍵節點是在2004年——當時普京進入總統第二任期,俄羅斯漸漸擺脱蘇聯解體混亂期,民眾生活與經濟漸漸進入正軌。全世界的汽車品牌紛紛開始湧入俄羅斯,給當地造車業帶來了史無前例的衝擊波。
額……其實歐美和日系車對於俄系車的威脅並不算特別明顯,畢竟他們一開始的定價和定位都偏高。真正對當地汽車工業造成空前打擊的,是韓系車和中國自主品牌。因為他們主攻低端市場,而“俄系車”能那麼多年在本土橫行無忌,靠得就是價格便宜唄。
尤其是奇瑞汽車。
2007年剛衝入俄羅斯市場,年銷量就達到了3.7萬輛——當然了,相比當年俄羅斯109萬輛的年銷量,奇瑞的3.7萬輛似乎並不厲害,但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在俄耕耘多年的大眾和PSA集團。更要命的是,當時奇瑞還發下“宏願”要在三年內極速擴大生產規模,2010年達到45萬輛……瞬間就讓俄方誠惶誠恐了。
大名鼎鼎的GAZ直接舉起了法國老國旗,自暴自棄地放棄了乘用車市場。
“不可以這樣子!”俄羅斯出於對本土企業的保護,在2008年飛速出台了大名鼎鼎的166政策,也就是《工業組裝政策》。
這一政策的中心思想就是:“歡迎外國品牌來俄羅斯賣車,但不能只來車,必須帶着技術來,要設廠進行本土組裝。符合規定的品牌能享受各種優惠政策,不聽話的交關税交到你哭。”
不僅如此,沒多久當地還補充了好多細緻且苛刻的入俄條件:海外汽車工廠必須要做到年產30萬輛,發動機廠必須做到年產20萬台,以及各種汽車零部件,必須5年內本地化率達到65%。
這招簡直就是熊貓開大餐,除了損還是損。不少海外品牌紛紛選擇撤離——其中就包括了我們無比熟悉的奇瑞……現在大家都知道,奇瑞遲早都會回去。
當然,還是有海外車廠無比彪悍地滿足了俄羅斯當局的所有苛刻要求,比如現代汽車集團。還有一些大車企,則以另一種方式悄悄地留了下來,就是文章一開始就提到的雷諾汽車。
166政策發佈的第二年,伏爾加汽車集團加入了這個雷諾-日產汽車聯盟,開始大量採用雷諾和日產的技術更新生產線,合作設計不少新款拉達車的同時,還成為了雷諾和日產的代加工廠。此外,伏爾加汽車大刀闊斧地進行了裁員減輕體量,2009年前的12萬僱員,如今只剩下了3.5萬人。
這麼做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2020年以前,“俄系車”又開始緩慢增長,銷量又有雄起的苗頭。而近幾年來俄國銷量前十位的汽車品牌,有六個就屬於俄系車、韓系車以及雷諾-日產條線。尤其是拉達,韓國起亞和現代,這三個品牌常年佔據當地50%左右的市場份額。
(這也是為何,雷諾在出售伏爾加汽車67.69%股份給NAMI俄羅斯中央研發汽車和發動機研究所時留了個心眼,在協議中特別寫了一條選擇權:允許其6年後回購所持伏爾加的股權。)
五
也是這兩年,曾把俄羅斯汽車工業嚇得夠嗆的中國品牌,依靠自身努力和國際大環境又紛紛回到了俄羅斯市場——終於説到了中國品牌。
簡單聊幾句這幾年中國自主品牌在俄羅斯的銷售近況。
比如2021年,中國品牌在俄總銷量為11.57萬輛,較2020年翻了一番,市場份額已經佔到近7%。而就在2019年,中國品牌的份額僅佔俄羅斯汽車市場的2.3%。
雖然去年中國品牌依舊未進入前十,但第10-20名的排名中佔了三個,銷量第一的是哈弗,全年銷量為39,126輛,同比增長125%,排名十二。奇瑞緊隨其後,以37,118輛、同比增長224%,排名十三。吉利汽車排名十七,2021年累計銷量24,587輛,同比增長59%。
是的,以上並沒有江淮。雖然人家一直都説自己品牌的乘用車在俄羅斯也有售——但相比商用車尤其是輕卡,還是很有差距滴。
我們接着説上面提到的三個品牌。
先是在俄一年比一年賽高的長城哈弗。
自2019年6月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竣工,哈弗F7、哈弗F7x、哈弗H9、JOLION等多款車型實現俄羅斯本土化生產以來,哈弗已經連續三年蟬聯俄羅斯市場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冠軍——2019年的12,284輛,同比增長282%;2020年的17,381輛,同比增長41%;以及之前已經説過的2021年數據。
其中,在俄僅哈弗F7一款車型,就推出12款不同配置,售價區間為144.9萬-181.9萬盧布(約合人民幣15.78-19.79萬元,平均比國內高出了約5萬元人民幣),售價比第一名拉達最火的XRAY和4x4高出三到四倍。
接着是奇瑞。
根據歐洲商業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俄羅斯已經成為奇瑞汽車表現最好的海外市場。去年的年銷量已經超過了豔驚西伯利亞的2007年(這絕對是一句讚美之詞),旗下的瑞虎8Pro還拿到俄羅斯人一人一票投出來的“2021年最受歡迎中國汽車”稱號。
最後是吉利。
其實人家是將廠設在了白俄羅斯,俄烏開戰後,該廠曾在3月停工了半個月,4月以後繼續對俄羅斯輸送汽車。
去年最暢銷的車型是緊湊型跨界車吉利酷瑞(Coolray),共售出11,101輛,同比增長達到了97%。另據相關消息,目前吉利在俄羅斯市場已佈局有吉利Tugella、Coolray、Atlas以及Atlas Pro幾款車型,今年下半年則計劃推出吉利帝豪(Emgrand)和全新全尺寸的跨界車Monjaro。
可以發現這些“漂”在俄羅斯,表現優秀的中國品牌基本已拋棄10多年前的低價策略,開始先求質再求量,慢慢向中高端市場靠攏。
不過,俄羅斯2022年的“夢幻開局”,顯然已經完全出乎這些中國品牌的意料了——這是老天爺把飯拼命塞到嘴裏啊。
據俄媒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俄羅斯共賣出28.7萬輛乘用車,中國品牌新車佔總銷量的9.8%,達到了2.81萬輛。4月的統計數據更絕,中國品牌在俄羅斯新車銷量佔比已經飆升至12.6%——原因麼眾所周知呀。預計未來4-6個月內,其它品牌沒有新車可交付的情況下,中國品牌的產銷優勢將更加明顯。
或許是因為供應量並沒有那麼大,近幾年來尤其是在所謂的2020-2021年半導體危機期間,中國品牌在俄羅斯的表現,絕對是讓當地開了大眼的,基本都能按照既定目標將整車交付市場。尤其是截至目前,在俄羅斯唯二還保持着生產運營的乘用車品牌,除了UAZ就是我們熟悉的長城汽車。
這直接讓俄羅斯人相信,中國可以成為他們的“保供單位”。
尤其是今年,由於歐美的嚴厲制裁,外加俄羅斯的本地化生產水平依舊比較低,大概有70-80%的零部件還是要依賴進口,使得目前許多主機廠無法進行有效的生產。其中,最缺的是電子元件,也直接導致不少國內零部件企業都收到了俄羅斯發來的合作訂單。甚至傳聞拉達汽車都跑來中國找EKU和EDL Sport功能的元器件,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標準。
而目前俄羅斯的汽車工業,在翻身了十來年後又一朝被打回到冷戰末期。
據海外媒體報道,為了維持國內汽車的生產銷售,俄羅斯已經徹底放飛,在允許當地汽車製造商可以無視排放標準,不再為車輛配備安全氣囊、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防抱死制動系統(ABS)等重要安全套件甚至安全帶預緊器……當然,這些生產標準是有具體時間節點的,被設定在了2023年2月1日。
也就戰鬥民族敢於無視規定,敢於讓幾十上百萬輛歐0標準的汽車開上大馬路。
六
最後,來聊聊俄羅斯的新能源車。其實這又是一個長長的故事,因為戰鬥民族並不排斥電動車,甚至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們一度是電動車的先驅之國。
雖然就目前得到的數據看,電動車在當地的佔有率的確是低到了塵埃裏,但近兩年俄羅斯自上而下都在不斷地動相關產業的腦筋。尤其是消費者們,他們非常非常喜愛購買二手進口電動車,即使大家都知道目前電動車在極寒條件下,依舊存在着續航不給力和安全隱患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何況還是二手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作者:Ded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