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殖民非洲時,曾給當地人頒發身份證,後來卻導致80萬人喪命
觀古今看世界
盧旺達是位於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人口大約有一千二百萬左右,其境內景色優美,現在是非洲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在十六世紀的時候,盧旺達就已經出現了許多封建王國,到了公元1884年,盧旺達成為了德國的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盧旺達一直是德國的“保護國”,直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盧旺達開始被比利時託管。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62年盧旺達正式獨立,比利時一直對盧旺達“託管”了四十多年,在這段時期裏,比利時人給盧旺達帶去了西方的技術和文化,促進了盧旺達的經濟發展。不過這些比利時殖民者也在盧旺達犯下了不少錯誤,其中最嚴重的便是給盧旺達的居民強制頒發身份證,憑空劃分出胡圖族和圖西族,導致盧旺達的居民開始產生了隔閡。
在殖民者來到盧旺達之前,盧旺達王國內的居民在語言、文化和相貌上並沒有太大區別,胡圖族是盧旺達境內人口最多的民族,他們一直是農耕民族。而盧旺達境內另一個人口較多的民族是圖西族,他們要比胡圖族更富裕,在過去一直過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這兩個民族在殖民者未抵達之前,曾進行了長時間的融合,導致兩個民族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可是比利時接管盧旺達後,卻開始在盧旺達強制頒發身份證,並且規定盧旺達的居民必須標註自己屬於哪個民族。而比利時人的這個做法,和其他歐洲殖民者的做法如出一轍,只是為了拉攏殖民地的上層居民,希望通過劃分民族的方法,來讓殖民地的上層居民協助殖民者一起統治本國的居民,而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也曾用過類似的方法。
為了劃分出圖西族和胡圖族,比利時殖民者也費了不少心思,他們起初想要用相貌來劃分兩個民族,但是由於兩族曾一直相互通婚,因此在相貌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這個方法也只好被放棄。後來比利時殖民者又開始用財富來劃分兩個民族,這個方法後來奏效了,家裏擁有十頭牲口的盧旺達人被劃分為圖西族,家裏沒有牲口的盧旺達人被劃分為胡圖族。
當胡圖族和圖西族被分化之後,比利時殖民者開始四處宣傳圖西族是“高貴”的民族,比利時殖民者認為圖西族的身上比胡圖族的身上擁有更多的白人血統,理應要比胡圖族享受更優越的生活。在比利時殖民者的“努力”下,圖西族成為了盧旺達的上層居民,僅佔盧旺達總人口百分之十四的圖西族開始掌管國家的事務,兩個民族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深。
而在比利時殖民者未到來之前,胡圖族和圖西族一直過着融洽的生活,生活較富裕的圖西族經常接濟生活較為貧困的胡圖族,而胡圖族為了回報圖西族,便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來支持圖西族。可是當比利時殖民者到來後,一切都變了,在比利時殖民者的教唆下,兩個民族的矛盾也越來越激化,曾經和睦相處的生活一去不返。
可是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比利時殖民者又開始支持胡圖族反抗曾被殖民者支持過的圖西族,不久之後,擁有人口優勢的胡圖族成功掌控了政權。到了1962年的7月1日,盧旺達正式宣告獨立,比利時殖民者雖然離開了盧旺達,但是卻將仇恨的種子灑在了這片美麗的土地上。
在盧旺達獨立之後,胡圖族和圖西族經常爆發大大小小的衝突,到了公元1994年,兩個民族之間的衝突達到了頂點,並且爆發了駭人聽聞的盧旺達大屠殺。在那場殘酷的大屠殺中,至少有八十萬盧旺達人喪命,佔該國總人口的八分之一。
本文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