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專家:鼓勵生育應同時兼顧不同孩次的家庭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 (方經綸 朱江)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中國統計年鑑2021》(下文簡稱《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52‰,首次跌破10‰,同期人口自然增長率僅為1.45‰。

“相較於往年數據,今年的自然增長率是近幾十年來的最低。”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表示,人口的低增長率與老齡化帶來的影響將有可能把我國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的時間提前。另外,《統計年鑑》“婚姻登記情況”部分的數據顯示,2020年結婚登記814.33萬對,是自1985年以來的最低量;離婚率為3.09‰,則屬高位。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

“一系列影響生育率的問題,最該優先解決的是養育問題與教育問題。”陸傑華認為,目前的養育、教育成本都偏高,需要通過積極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讓成本下降,以改變目前生育率低的情況。

“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全國各地正在積極探索各類鼓勵生育政策。11月25日,上海市通過了《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長到六十天,並且根據相關法律,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與生育假合併,共可有158天假期,另外,該條例鼓勵用人單位採取有利於照顧嬰幼兒的靈活休假和彈性工作措施,支持家庭生育、養育;甘肅臨澤縣發佈的《臨澤縣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對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常住產婦,分別給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單次生育津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結婚登記女性的年齡佔比中,35歲及以上非最佳育齡婦女的佔比正逐年增加,而34歲及以下適齡婦女無論是規模還是比例呈現快速下降的趨勢。晚婚晚育與不孕不育增加的趨勢也高度重合。目前,我國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已經攀升至約12%-18%。

高齡生育困難、不孕不育等問題愈加凸顯,催生了輔助生殖技術的推廣。近日,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貴州、安徽、陝西、山西等多個省市發佈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國家衞健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國經批准開展人類生殖輔助技術的醫療機構共有536家。

“我們的目光不能只關注在‘二孩’‘三孩’上,要意識到‘一孩’是生育金字塔的基礎。”陸傑華表示,鼓勵生育政策應當同時兼顧不同孩次的家庭,只有讓家庭順利生出、撫養第一個孩子,才能調動他們生育“二孩”“三孩”的積極性,從而遏制人口自然增長率下滑的態勢。

我國人口紅利是否已經消失?陸傑華認為,數量型人口紅利尚未完全消失,但是未來需要向質量型人口紅利轉換。我國能夠通過人口變化規律,儘可能延緩人口負增長的到來,延長享受人口紅利的時間,同時總結歷史經驗,避免走彎路,使我國始終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