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車老闆”當上“兵支書”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連日來,古泉村的金葵農業蜜桃產業示範園裏,劉元華一直忙着和大家建設保温育苗大棚。“這是我們和農業公司聯合建設的6個高標準育苗大棚,預計每次繁育優質桃苗100萬株,創收500萬元以上。”

  劉元華曾經是一名“車老闆”,現是山東省蒙陰縣垛莊鎮古泉村黨支部書記。兩年多前的他,從未想過自己會放棄10來年的運輸生意,回到老家當起“兵支書”。

  蒙陰縣垛莊鎮古泉村“兵支書”劉元華在察看桃樹長勢。(受訪者供圖)

  古泉村地處三縣交界。以前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內只留下老人,不少土地撂荒。村集體收入少、村內私搭亂建,甚至沒有像樣的馬路。有村民直言,二三十年幾乎沒有變化。

  1996年,劉元華參軍,2004年退伍。退伍後,他先給人理髮、幫人開車,後來買車跑運輸。“最多的時候,我有5輛貨車和9個駕駛員,一年能掙30多萬呢。”劉元華説,像他這樣離開家鄉、在外打拼的村民並非少數。

  2019年3月,鄉鎮的領導找到劉元華,認為他當過兵、能吃苦,希望可以管理村子。蒙陰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李紅偉也找到他:“自己富不算富,帶着老少爺們一起富才算本事。若有戰,召必回,那才是真軍人、真黨員!”

  若有戰,召必回!這句話一下子打動了劉元華。劉元華也下決心:“既然組織找到咱,就要拿出軍人的本色,帶着村民好好幹。”

  古泉村少了一位“車老闆”,多了一位“兵支書”。

  村裏要拆限高杆,找輛叉車但沒人會駕駛。劉元華二話不説,上去就找準位置,控制叉車,挪走了障礙;和大家對不上名字,他就夾着本子,一家一户上門走訪,記下大家的訴求……

  很快,村子修好了6公里的瀝青路,建起了4個停車場和3個休閒廣場,並栽上綠化苗木。看到村裏的變化,村民紛紛給劉元華豎起大拇指。劉元華説:“大家覺得我幹得好,我心裏才踏實了。”

  2019年7月,劉元華和村民商議,整合2000多畝土地,種上蜜桃發展高效農業。一些農業公司找上門來,古泉村又流轉了1400畝土地,種植蘋果、櫻桃、梨等。

  “土地租金每畝1000元,這些項目能安置村民就業近百人,每年能增加集體收入90萬元。”劉元華説。

  在沂蒙老區,退役軍人逐步成為基層組織的新鮮血液和重要力量。今年村兩委換屆,蒙陰縣366個村“兵支書”就有115人。當地的“兵支書”帶頭領辦創辦經濟合作社36家,興辦各類經濟實體300餘家,實現了村集體、村民“雙增收”,“頭雁帶雁陣”作用發揮明顯。

  蒙陰縣委書記王麗雲説,沂蒙山區軍人貢獻家鄉、帶頭髮展的意識強烈,越來越多的“兵支書”,正帶着滿腔熱情和激情,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的“新戰場”。(記者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