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為什麼近期南方持續強降雨、北方高温不退?
近期,強降雨“盤踞”南方,高温則持續“燒烤”北方,在這個時間段出現“南澇北旱”是否正常?原因為何?
專家表示,5月以來,我國主雨帶主要影響華南、江南一帶,接連出現多輪強降雨過程;而在我國北方,4月初開始水汽條件較差,氣象乾旱持續發展,加之6月中旬高壓脊開始發展,導致增温明顯,共同造成近期“南澇北旱”情況較為突出。
6月15日以來,河南、河北、山東、陝西關中及蘇皖北部多地出現35攝氏度至40攝氏度的高温天氣,多地35攝氏度以上高温日數超過6天。監測數據顯示,842個氣象站超過35攝氏度,其中,520個氣象站超過37攝氏度,104個氣象站超過40攝氏度,多地突破歷史同期極值。當前,華北黃淮等地高温天氣持續,中央氣象台22日繼續發佈高温橙色預警。
6月21日,在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男孩在運動後補水。 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國家氣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袁媛表示,與往年相比,今年區域性高温天氣發生的時間其實相對偏晚。因為前期冷空氣比較活躍,5月至6月前期這段時間,北方相對涼爽。
她分析,造成持續高温天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北方水汽條件較差,大氣較為乾燥,相對濕度較低;二是受高壓脊控制,高空盛行西北下沉氣流,太陽輻射強,所以高温天氣開始發展並加強。
“未來一段時間北方高温將逐漸趨於減弱。而副熱帶高壓北抬後,將主要控制江南、華南中東部這一帶區域,南方高温將再次發展,可能會出現持續時間比較長的高温天氣。”袁媛説。
與北方“炙烤”相反,5月以來,華南、江南等地連續出現多輪強降雨過程,過程間隔短,累計雨量大,多地雨量破歷史同期極值。
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華南前汛期自3月24日開始以來,降水錶現為前期偏少、後期偏多特徵。5月10日至6月20日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6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入汛以來,區域平均暴雨日數3.9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截至20日,閩粵桂瓊四省區有16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月極值,其中廣東韶關(286.4毫米,6月19日)、福建松溪(225.6毫米,6月18日)和廣西龍勝(166.9毫米,6月4日)打破當地建站以來最大日雨量紀錄。
6月21日,在廣東韶關市曲江區樟市鎮鐵廠村,消防救援人員轉移被困羣眾。(新華社發 周思濤 攝)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周兵表示,南方之所以出現持續強降雨,一方面是全球變暖背景下,大氣環流系統不穩定性加強,導致降水時對流活動增強、降水效率增高、雨量增大;另一方面,目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為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我國雨季進程偏早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季風環流引導的西南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副熱帶高壓位置相對穩定,利於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持續輸送影響我國華南、江南一帶;此外,水汽條件充沛的同時,歐亞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經向度增大,影響我國東部地區的冷空氣活動頻繁,尤其6月以來東北冷渦更加活躍並向南發展加強,引導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江南南部至華南地區,共同導致華南前汛期降水異常偏多。
中央氣象台預計,未來十天主雨帶將呈階梯狀北抬趨勢,華南持續強降雨趨於結束。專家提醒,未來隨着颱風活躍,南方地區可能再度遭遇強降雨,需注意防範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山體滑坡、泥石流及城鄉積澇等災害。
國家氣候中心最新一期氣候預測公報顯示,預計7月,東北中部和南部、華北東部和南部、華中北部、華東北部、華南西南部、西南地區南部和東北部、西北地區東南部、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除西南地區南部、華南西南部等地氣温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其餘地區氣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預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可能有2至4個熱帶氣旋生成,接近常年同期(3.8個)到偏少,其中1至2個熱帶氣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
編輯:範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