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文章:美國遏華難以重施冷戰故伎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4月13日發表題為《美國自冷戰以來變化太大,無法故伎重演》的文章,作者系該報專欄作家賈南·加內什。文章認為美國的對華關係難以用過去與蘇聯冷戰的模板來對照,無論從兩國的合作角度還是從美國的內政來看都大不一樣。全文摘編如下:

有些熱戰的戲劇性還不如冷戰那樣徹底。蘇聯解體30年後,我走進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重新開放的一家電影院,看到《信使》中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扮演的角色被捲入古巴導彈危機。

銀幕上的冷戰是有趣的:它事關重大卻沒有(太多的)流血。只有當美蘇衝突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模板時,麻煩才開始出現。談論“遏制”中國已經成為常態。有一定地位的美國共和黨人大談所謂“自由世界”。如果冷戰只是個不恰當的歷史比喻,那也不過是場學術之爭。但風險在於,這種比喻也會自我實現。美國或許會説服自己,但那意味着忽視本國社會已經發生多麼大的變化。

關於這次超級大國之爭與上次的結構性差異,人們已經説得足夠多了。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是商品貿易大國,持有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遊客和學生的來源地,與美國緊密交織的程度是蘇聯從來沒有過的。拆散中美兩國堪稱一個時代的技術難題。

但2021年與1951年的真正區別在於美國自身的內在特性。20世紀中葉,美國具備與外部對手無限期對抗的條件。它仍處於從珍珠港開始的戰爭狀態。徵兵工作仍在進行。對政府的信任度如此之高。

從整體看,美國是一個穩定的社會,移民程度較低,有政治共識,甚至從將軍轉行做總統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在卸任公職時,都對美國的軍事化程度感到不安。

在過去至少一代人的時間裏,這些評論中沒有一條再適用於美國。公眾對聯邦政府的信心非常低。關於外部衝突的最新記憶讓人感到不光彩。共和黨-民主黨的共識已經瓦解,當前的黨派之爭可能是任何富裕西方國家中最惡劣的。

美國的敵人稱之為墮落。它只是意味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國家朝着某個外交政策目標動員時難度會更大。

所有這一切並不意味着美中之爭會逐漸平息。但它的形式十有八九會比美蘇之爭鬆散得多。最重要的是,它對普通公民的要求會降低。“遏制”是一種深刻的學説,在國內國外兩個層面徹底改變了美國,因此隨隨便便談論“遏制”是輕佻之舉。

毋庸置疑,冷戰在某些技術層面已捲土重來:創新競賽,在經濟上討好盟友。在另一端,圍繞某個爆發點的軍事衝突也很難被忽略。但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東西,即無限期戒備狀態(這對大多數公民具有實際影響),似乎是現代美國這樣一個不守規矩的社會無法承受的。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對華鷹派所珍視的“自由”阻礙了他們想要的持久對抗。

追溯今天以前的社會變革,結論不言自明。喬·拜登沒能像另一位民主黨總統曾經做過的那樣(指約翰·肯尼迪的就職演説——本網注),要求他的選民在面對共同敵人時“承受任何負擔”、“應對任何困難”,這不是因為他不善言辭。他只是知道今天提這種要求有多麼不切實際。

來源:參考消息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7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媒文章:美國遏華難以重施冷戰故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