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結束,德國要換一種政治風格了 | 新京報專欄
備受關注的德國大選結果出爐,默克爾所在的政黨可以説是慘敗,得票率降至1949年來的新低。而聯合執政的社民黨在這次算是翻盤了,但得票率也沒有超過30%。綠黨和自由民主黨的得票率有所增加,但是聯盟黨和自民黨在德國政黨格局中的主導地位沒有發生變化。
事已至此,沒有默克爾的聯盟黨基本算是輸掉了這場選舉。看來,經歷了默克爾16年長期執政之後,德國人想換一種政治風格了。
雖然默克爾在21世紀的西方政壇中算是一棵常青樹,但是近20年來,德國、歐盟以及全球政治態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比於歐盟國家走馬燈一樣的領導人,默克爾簡直就是個“奇蹟”,而這背後則是德國社會結構以及民意的“超穩定”。
9月2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施特拉爾松德出席基民盟競選集會,默克爾此前已多次宣佈不參選。圖/新華社
聯盟黨失敗並非意外
聯盟黨的失敗,也並非意外。此前的民調顯示,聯盟黨在此番大選中“凶多吉少”,綠黨和自民黨都曾高居民調榜首,選前的多項民調也顯示,社民黨會取得微弱的勝利。
但對於聯盟黨來説,首次出現得票率低於30%的情況,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複雜的。但其中一條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德國人想換個總理了。
有些受訪者也認為,默克爾幹得不錯,但是他們想換個思路了。顯然,默克爾的“政治奇蹟”已成為聯盟黨的負資產。這並非是説默克爾該為此次聯盟黨選舉失利負責,而是陳述一個客觀的事實。
另一方面,在基民盟中,連任四屆的默克爾是“王”一般的存在。自第四次勝選之後,默克爾就有意培養接班人然後功成身退。但是無論是烏爾蘇拉·馮德萊恩,還是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她們似乎都不能重演默克爾的輝煌歷史。
尤其是素有“小默克爾”之稱的卡倫鮑爾,最後在基民盟主席的位置上黯然辭職。在默克爾的耀眼光環之下,基民盟內部的人才培養與選拔或許面臨着不小的障礙。
這一次代表基民盟披掛打選戰的是拉舍特,這位有“鄰家大叔”形象的拉舍特似乎還沒有適應聯邦層面的政治運作。當然,不少德國總理都是從州長選舉上來的,但是拉舍特當選基民盟主席到參加大選,幾乎沒有時間進行更多的政治歷練。
德國大選初步結果默克爾所屬政黨落敗,該黨候選人:對結果不滿意。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拉舍特的“大叔人設”在今年德國洪災時崩塌了——默克爾率領一眾高官去災區視察慰問,而拉舍特偏偏不明所以地咧嘴笑了,在選戰期間,這簡直就是自毀前程。
拉舍特的“心不在焉”或者説不專業,還體現在他在投票的時候,錯誤摺疊選票露出其投票情況。此“無心”之舉被指責“試圖影響選舉進程”。聯邦大選委員會表示,儘管拉舍特違反了相關規定,但是不構成“影響選舉進程”,所以他的票還是有效的。
如果拉舍特因為這種不專業的動作,最後導致自己的選票失效,那真該是一個大笑話了。選民思變,而蕭規曹隨的拉舍特並非聯盟黨最具有實力的候選人。這或許是後默克爾時代的第一個遺產。
社民黨穩住基本盤,滿血歸來
對於社民黨來説,這次選舉算是成功扭轉了頹勢。
連續與聯盟黨組成大聯盟政府,令社民黨徹底被默克爾的光環所掩蓋。同時,社民黨的主張、特點也被聯盟吸納了。
自上次大選以來,社民黨就發誓不會再與聯盟黨組建聯合政府,但最後時刻還是與默克爾及聯盟黨合作了。
這次大選,社民黨也是執政黨,在某種程度上説,聯盟黨的選票轉移到了社民黨。兩大黨的主導地位雖然不復當年,但是兩黨依然構成了德國政黨的基本盤。社民黨這次反超聯盟黨,也算是滿血歸來。
當然,此次兩黨得票率之和也未能超過50%。更重要的是,兩大黨聯合執政已經很久了,相看兩相厭。
德國大選初步結果社民黨獲勝 該黨候選人稱大獲成功:選民希望我當總理。視頻/新京報我們視頻
兩個小“夥伴黨”扮演“造王者”角色
綠黨的得票率有了較大的進展,自由民主黨基本穩定,左翼政黨差0.1%而未能在議會佔據席位,極右翼的選擇黨得票超過10%,沒有上次選舉時的鋭氣。
可以説,兩大政黨加上綠黨和自由民主黨兩個小“夥伴黨”構成了德國政治棋局的骨架,極左或者極右政黨依然處於邊緣狀態。
在兩大政黨和兩個“夥伴黨”的格局之下,大黨的危機感更強,兩個小“夥伴黨”佔據一席之地綽綽有餘,但距離登堂入室、組閣拜相還是非常遙遠。
當然,兩個小黨這次可以扮演“造王者”的角色了,無論社民黨還是聯盟黨的得票率都沒超過30%,兩黨得票率之和也未能超過50%。這種多元化局面,不知道是政黨興衰輪替的開始,還是兩大黨的觸底反彈。
德國大選之後,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默克爾時代的結束。
特約撰稿人丨孫興傑(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編輯丨李瀟瀟
校對丨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