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家衞健委發文規範地方病防控工作 地方病主要有哪些?

由 欽慶敏 發佈於 綜合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韓璐)  近日國家衞生健康委印發的《地方病預防控制工作規範(試行)》,對我國主要地方病的防控工作進行了規範。 

  地方病是呈地方性發病特點的一類疾病,主要包括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危害、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 

  碘缺乏病 

  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土壤等)幾乎都缺碘,尤其山區、丘陵、河谷地帶、荒漠化地區和河流沖刷地區缺碘較為嚴重。外環境缺碘的現狀很難改變,如果停止補碘,人體內儲存的碘最多能維持3個月,因此要長期堅持食用碘鹽。 

  在一些碘缺乏危害較重的地區,即使供應了碘鹽,為防止出現新發地方性克汀病,對新婚育齡婦女、領取生育指標的婦女、妊娠 3 個月以內的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落實口服碘油丸措施。 

  水源性高碘危害 

  2019年5月,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水碘含量大於100.0μg/L的縣61個,分佈在8個省份,其中河北21個、山東14個、河南11個、安徽10個、江蘇2個、天津、山西和湖南各1個。 

  對於水源性高碘地區,飲用安全水,提高未加碘食鹽食用率,可以減少甲狀腺疾病的發生。 

  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 

  國家衞生行業標準《人羣總攝氟量》(WS/T 87—2016)規定了不同年齡人羣的每日總氟攝入量的上限值, 8週歲~16週歲為2.4mg;大於16週歲為3.5mg。 

  國家衞生健康委《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判定和劃分標準》顯示,地方性砷中毒簡稱地砷病,是一種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環境條件下的居民,長期通過飲水、空氣或食物攝入過量的無機砷而引起的以皮膚色素脱失或/和過度沉着、掌蹠角化及癌變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提倡飲用安全水、使用清潔能源、正確燃煤、少飲用磚茶或飲用低氟磚茶等健康生活行為。 

  大骨節病 

  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大骨節病監測方案(2019版)》,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四川、西藏、陝西、甘肅和青海13個省份有病區縣分佈。 

  在病因尚不完全明確的情況下,根據病因研究採用換糧、補硒、改水、異地育人、搬遷等多種方法預防大骨節病發生的措施。 

  克山病 

  克山病的綜合防治,主要採取這些措施:保護水源、保證水質、不喝生水;改善居住條件,做到防寒、防煙、防潮、防暑;搞好室內外衞生,修好畜圈、廁所,管好糞便;注意保管糧食以防發黴、污染;消除個人發病誘因,控制感染,防止過度疲勞、精神刺激、暴飲暴食;有條件的地區可搬遷至環境良好、適宜居住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