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户端訊 15分鐘能做什麼?
聽3首歌,背7個單詞,翻看幾條短視頻……
在西寧,從家出發的10到15分鐘範圍內,市民可以休閒健身、出門購物、看病就醫……在西寧,“15分鐘幸福生活圈”“10分鐘健身圈”不僅“圈”出了市民生活的便利,更“圈”出了市民的幸福和健康。
市民在三角花園小廣場健身。攝影:冶雅婷
15分鐘生活圈--市民小生活裏的大幸福
程亞娟是城西區王府花園小區的居民。她説:“社區、小區的環境好、生活便捷,我平常活動的範圍不超過15分鐘的路程,在這15分鐘的路程之內,我需要的都有。”
早晨,程亞娟會步行10分鐘,送外孫女去小區附近的古城台小學讀書,之後步行幾分鐘,前往離家不遠的農貿市場買菜。空閒時,她會去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參與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或是去小區裏的健身廣場鍛鍊身體。而在距離小區不到10分鐘路程的地方,還有社區衞生服務站,有時她也會去量血壓。
“有小病痛,直接去社區衞生服務站,不用跑大醫院,我把社區衞生服務站當作自己家門口的健康守護站。晚上,我還會去西寧市園林植物園散步。”程亞娟笑着説。
程亞娟的感受是近年來西寧市民的普遍感受。小區晨練點、衞生服務站、活動小廣場、超市、菜市場、公園……居民最多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到衣食住行、文教體衞等基本公共服務,生活很方便。15分鐘生活圈不僅節約了生活成本、提高了幸福指數,還增強了市民對社區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10分鐘健身圈--出家門就是“運動場”
走出家門10分鐘可以到哪裏?市民張冬告訴你答案:晚飯後從大十字出發,不到10分鐘就到了南門體育場。“先跑跑步,再打一會太極拳,這是我每天的日常。”張冬説。
9月15日上午,在小橋新村內,新安裝的智能健身器材頂部有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實現自行發電。通過器材上安裝的智能感應模塊,可顯示運動里程、心率等數據。村民小吳説,自己平時就有運動和健身的習慣,“現在不用出小區就可以運動了。”
“過去崑崙橋東底側是個衞生死角,植物也不容易生長,好大的一塊地方浪費了。如今,這個地方竟成了網紅體育健身場所。夜間這裏燈火通明,來踢球、輪滑、健身的市民還要預約排隊呢!”家住青海紅十字醫院附近,愛好體育運動的市民賈海玲説,從自己家出發步行10分鐘,就可以尋找到完備的健身設施。
據瞭解,“十三五”以來,西寧市不斷優化體育健身環境,率先在全省建成城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高於國家建設“15分鐘體育健身圈”目標,初步實現了把“健身點”搬到羣眾家門口的目標。
像張冬、賈海玲一樣的西寧市民不在少數,閒暇之餘,他們會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來,健身已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家門口就可以健身。
“15分鐘”半徑--折射民生温度
十年來,西寧市順應城市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人民羣眾新期待,針對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焦羣眾日常衣食住行,全面啓動“15分鐘幸福生活圈”建設,綜合劃定建設70個生活圈,着力補齊8大類16小類設施,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提升市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個個“15分鐘幸福生活圈”和“10分鐘健身圈”,正在逐步串起西寧市民的幸福生活。
【來源:青海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