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田CEO鄧錦宏:中國農業批發不可能被取代

“2顆白菜92元”,“一顆大葱追兩公里”……最近,隨着疫情影響,上海市民買菜難的話題頻上熱搜。為什麼會出現買菜難?

從渠道上看,平時消費者日常蔬菜的採購以農貿市場、社區店、商超等為主,這些蔬菜大都來源於上海本地的批發市場。其中,僅上海江橋批發市場平均每天為上海提供60%-70%的蔬菜,是本地日常供應的“壓艙石”。

但疫情之下,批發市場臨時關閉,讓這個城市最大的供應渠道突然中斷,轉而依靠部分生鮮電商等解決日常生活所需。買菜難,不可避免。

事實也再一次證明,一旦失去批發業態,城市端的供應便會遇到很大的問題。批發市場猶如一座城市端最大的中轉倉、最穩定的蓄水池,承接來自全國各地品類繁多、標準各異的果蔬供應,並源源不斷的為城市端各個小區、店面提供貨源,但更多時候,它就像流通端基礎設施一樣,重要但不為輿論所關注。

近幾年,隨着鄉村振興東風勁吹,加上互聯網的流量見頂,農產品流通這個本少有人關注的領域,逐漸迎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場,從以B端的食材供應鏈模式去服務大小餐館、到以前置倉去攻佔餐桌前的最後一公里,眼花繚亂的商業故事裏喜歡講述“產地直供”來凸顯其品質、新鮮的概念,血脈噴張的資本驅動也讓各類流通“新模式”成為焦點。面對疫情需要挺身而出之時,卻難見作為。

亂花漸欲迷人眼之時,作為農產品流通的“動脈血管”——農產品批發這個似乎正逐漸為人所遺忘的渠道,猶如定海神針般承擔着從田間地頭到消費餐桌間的最大重任。

對此,作為以互聯網服務中國大宗農產品流通領域11年的創業者,一畝田始終信奉:農產品批發不可替代,以數字化賦能中國B端農產品流通的道路也無止境。

“要做中國農產品大宗批發的忠實信徒。”一畝田創始人鄧錦宏表示。

1,農產品批發,為何依然前路璀璨?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在現在中國農產品的流通格局之下,農產品大宗批發依然是最有效率的流通形式。

舉兩個例子:

市場端,北京新發地一個13米車型的佔地面積大概50平米,就在這不到一居室的面積上,按照2天一車的走貨速度,每天出貨量就在3萬斤、GMV就達到3萬元以上,試問,除了大宗批發,還有何種場所可以達到這樣的走貨量?

產地端的例子同樣現實,整車和小件電商是產地出貨的兩種形態。在一畝田提供深度產業服務的徐聞菠蘿產地,9.6米整車出貨是這個30萬畝菠蘿主產區的常態,一車按照40000斤計算,摺合電商約10000件左右,能做到每天1萬件的產地供貨方鳳毛麟角,但每天卻有成百上千車徐聞菠蘿通過批發駛向全國各大商超、市場。批發,也是在農產品集中上市季,集中大量銷售的最主要形式。

當然,僅從效率看,還只是一環,從產銷兩端格局看,目前中國農產品的生產端仍呈現極度分散的格局,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生產是我國農業生產的主導方式,消費端又是萬千消費者為代表的分佈分散、需求分散的羣體,這就要求兩端都需要一些B端羣體承擔流通角色。

產地端完成流通第一個層級的從業者是以農產品經紀人、合作社等為代表的羣體,他們也是一畝田農產品B2B服務中的第一個產地端的“B”,第二個B是以批發商、商超採購、餐飲等為主,也是一畝田上最主要的買家羣體。

產銷格局上,除了人的因素,地域、品類等因素也決定了批發業態的地位。以蔬菜品類為例,一到冬季,北方除了部分大棚蔬菜基本停產,而南方正是上市旺季,從南到北的大規模物流運輸,批發市場充當的就是城市端最大的中轉站。其次,一些農產品的易腐爛、非標準化的特性,比如菠菜、白菜、香菜、蘿蔔、西瓜、芹菜等由於其易腐爛性、低貨值都無法通過電商運輸,5斤蘿蔔的價格5塊錢,快遞物流的成本10塊錢,分攤下來到手3塊錢一斤。

一畝田CEO鄧錦宏:中國農業批發不可能被取代

除了流通效率、產銷格局之外,國家政策也是批發業態的堅定支持者。

從1984年全國建立第一個批發市場開始,其作為城市端最大流通樞紐的作用便從未間斷,是城市中最大的菜籃子,這都是任何電商平台取代不了的。作為所在城市最大的“菜籃子”,批發市場對於保障城市的供應具有極強的穩定性。疫情期間,更見批發業態對於城市保供穩價壓艙石作用。

商務部數據,全國現有農產品市場4.4萬家,其中批發市場4100多家,年交易額在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有1300多家。按照全國2800多個縣計算,平均每個縣有1.4個批發市場,滲透率極高。

也許,農產品批發裏並沒有那麼多層出不窮的性感故事,但這裏卻是中國14億人的生活,是中國億萬農民增收的最大保證,是農產品出村進城的主要動脈。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不能沒馬蹄。

作為農產品流通領域最早一批的入局者,2011年,一畝田便從農產品大宗批發的B2B服務入手,如今,11年過去,已經圍繞農產品批發業態衍生出三大主要業務板塊:線上撮合交易、線下數字化代賣和產業大數據服務。

2,一畝田APP:搭建覆蓋全國的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

B2B領域的創業者最初通常都是瞄準信息服務,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差,對很多行業來説,這是最互聯網化的創業方式,也是投入最輕的方式,如阿里巴巴、慧聰網、找鋼網等等,2011年,一畝田同樣以此切入農產品流通賽道。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1年中國農村的互聯網普及率大約為20%,互聯網的火苗逐漸走進農村這個廣袤之地。百度等信息平台的擴展也讓更多的農產品經營者開始利用網絡去查詢產地分佈、價格等各類信息。

如前文所述,目前中國農產品呈現出小生產、多品種、大流通的格局,產地端即使像菠蘿這種純熱帶作物分佈都有幾個省份,種植單位分散,而銷地則遍佈全國。農產品還是標準化程度極低的產品,買家需要更多的信息貨比三家,甚至線下看貨完成採購。此外,每年產地種植結構、從業人羣的變化,也都讓農業互聯網平台信息服務,成為解開這些問題的鑰匙。

基於這樣的產業背景,一畝田從信息服務出發,以APP形式逐漸搭建起一個覆蓋全國的“線上產地市場”,為買賣雙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務。

一個蘋果採購商,可以通過一畝田實時瞭解陝西延安、新疆阿克蘇、山東煙台、山西運城、雲南昭通等等全國所有產地的蘋果上下市週期、品質標準、價格行情等信息變化情況,從而決策自己什麼時間買哪裏的貨。

一個新疆哈密瓜的合作社,可以通過一畝田建立自己的線上店鋪,並通過線上短視頻、圖文等展示自己的基地、規模、產量、品質等情況,並通過線上精準營銷推薦給全國各地的批發商。

目前一畝田平台用户數量已經達到3800萬,其涵蓋的農產品種類已超過1.5萬餘種。農業產地B端用户通常是產地經紀人、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户、加工企業等羣體,在這些用户中,不同的羣體需求也存在差異,比如西瓜、哈密瓜、蔬菜等商家的需求以信息撮合為主,採銷雙方希望通過一畝田找到彼此。

但同時,還有大量的中小B買家,比如涉及中藥材品類的線下藥店、涉及乾貨調料等品類的檔口、餐飲店等等,更希望以線上交易來保障整個交易過程的安全、履約及售後。為此,服務這些羣體的需求,2019年,一畝田開始推出農產品線上交易服務功能。

圍繞用户需求去拓展服務邊界和內容,一畝田APP的“線上產地市場”建設已經融合信息撮合、交易服務、線上營銷、履約保障等各類用户之所需。

3,一畝田代賣:建立產地直通批發市場的數字化“高速公路”

始於信息服務的一畝田天然具有批發市場的基因。時間迴轉到2011,各大批發市場是一畝田用户最大的集中地,那裏雲集着農產品批發採購的主要從業者。

10年間,批發市場的銷售業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最初作為批發市場主要經營者,批發商大多自己進行產地收貨賺差價,但是隨着信息的暢通、物流的便捷,產地與市場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銷地市場行情更加變化難料,由此也誕生了自營之外的銷售業態:農批代賣。

“作為互聯網平台,只要在農批這個藍海市場找到自己的位置,必將大有可為。”鄧錦宏介紹。

2019年,一畝田代賣業務正式推出。發展三年,從最近公佈的“戰報”來看,整個2021年,一畝田代賣所銷售的品類以瓜果蔬菜等初級農產品為主,全年累計幫助貨主銷售數百萬噸農產品。單品來看,土豆53019噸,1.06億斤,將這些土豆首尾相連,可以環繞地球2.5圈;柑桔11309噸,約0.22億斤,如果一個家庭一天吃一斤,可以吃6.2萬年;鮮辣椒9763噸,約0.19億斤,相當於全國最大的批發市場北京新發地連續15天的鮮辣椒走貨量。

眾多周知,批發市場是線下比較傳統的經營業態,如何對代賣合作檔口進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幫助貨主在安全、高效出貨的同時,實現收益最大化?

一畝田的解決方案是:數字化。用數字化解決貨主與代賣之間的信任問題,用數字化解決貨主售賣決策問題。

所有合作的代賣商都需要完成線上代賣專區的入駐,同時通過線上保證金制度、誠信評價系統等建立一套線上規範體系。同時,所有的發貨流程都將通過線上平台的貨源追蹤體系、電子賬單系統等數字化手段,實現全流程公開透明。貨主只需要坐在家裏,一部手機就可以查看車到哪裏了、什麼時候售賣、賣給了誰、價格如何等等。

同時,一畝田代賣通過規模拓展實現了全國市場端口的數據收集,通過對包括走貨量、行情、在售車次、售賣標準、價格預測等海量市場數據的分析,形成對區域供需關係的預測,並依據貨主所在區域的產地價格、品種、規格等數據,進行智能發貨推薦,實現全國市場的靈活調度。

比如雲南陸良的麗薯(土豆品種)老闆可能平常只在昆明銷售,在給一畝田發出其售賣意向後,平台大數據會依據其產地的價格、品種等數據,綜合全國各個市場的行情、產地距離等,推薦西安、蘭州、北京等多個市場供其選擇,幫助貨主在無需建立龐大的銷售團隊的前提下,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基於採銷行情數據,快速建立多個一級批發市場代賣檔口的出貨渠道,避免因出貨慢、出貨難而帶來的滯銷及貨損,同時多個市場同時出貨的行情對沖能夠幫助貨主儘可能的多賺錢。

對貨主來説,一畝田代賣業務所提供的全國數字化農批市場代賣網絡,在產地生產者和市場之間建立起直連通道,跨越產地市場的層級,實現了更大收益;對於代賣商來説,更加穩定高效的貨源,也免去其跑產地找貨的成本,大大節省了金錢和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面臨農產品如何實現標準化這座“大山”,一畝田代賣同樣給出了答案。現實中,每個單品在每個市場的流通標準都是不一樣的,豆牛業務還利用網絡規模優勢沉澱出了單品在各個市場的做貨標準卡,比如土豆這個單品,可以告訴每一個有需要的貨主,在北京新發地、廣東江南、四川雨潤、重慶雙福等等各個市場對土豆的做貨標準是什麼樣的,是箱子裝還是袋裝等等,標準的提升不僅可以提升賣貨速度,還能真正提升賣貨價格、避免貨不對板造成損失,幫助農民增收。

“相對於幾十年傳統的批發市場這個業態來説,市場規模足夠龐大,一畝田所做的是要以互聯網化的方式樹立一個數字化轉型的樣板,更好的提高流通效率。”一畝田CEO鄧錦宏表示。

4,農業大數據:政策紅利下的新增長引擎

對B端的生意人來説,除了找客户,最關注的還是產業大數據,包括產品價格走勢、採購商關注熱度等等,以此判斷什麼時候賣、什麼時候買。

“大數據是數字農業新時代的石油,是鄉村產業發展最大的引擎。”一畝田CEO鄧錦宏曾在某個會議上曾説。

但農產品流通中,要做好大數據的整合卻並不容易,生產環節極其分散、品類極其眾多、市場分佈也相對廣泛,如何將這漫長鏈條中的數據進行整合,是一畝田作為B端產業服務平台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農業大數據企業應該考慮的問題。

要思考如何確保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廣泛性、及時性?又如何利用數據,真正對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產生幫助?

作為11年的農產品電商平台,一畝田也有自身批發業態下的大宗農產品流通數據的積累和優勢。

從數據的來源上看,第一是線上平台,一畝田平台擁有來自全國2800多個區縣3800多萬用户,每天用户可產生約2億次採銷相關數據,如所在地區、發生時間、關聯產品、價格品質等。第二是線下,平台系統的建設了一個分佈在全國各主要農產品產地和批發市場的信息員網絡,他們在一畝田平台每天通過圖文、視頻等各種方式將各個產地、批發市場端的行情、走貨量、品質、包裝等數據信息進行及時發佈。同時,一畝田代賣業務自身所覆蓋的數十個城市端批發市場也成為了一畝田大數據的重要來源。

大數據服務產業,2018年,一畝田將平台大數據整合,推出“農業天機大數據系統”,正式面向產業進行深度服務,並在徐聞菠蘿“12221”市場體系建設中大放異彩,幫助徐聞菠蘿產業三年實現從0.2元/斤到2元/斤的十倍跨越。

一畝田CEO鄧錦宏:中國農業批發不可能被取代

這套大數據體系,包括基於採購商行為的徐聞菠蘿採購商指數、銷區市場排名、市場行情、產地供應熱度等。其中採購商指數變化反應了全國買家對徐聞菠蘿的採購關注度,可以反映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徐聞菠蘿的產地出貨速度。大數據為徐聞菠蘿建立了產地與市場之間的有效鏈接,成為產地從種植到銷售全產業鏈的風向標,什麼時候可以賣、什麼品種賣得好,看大數據一目瞭然。

大數據還可以通過對銷區數據的分析,指導生產種植。菠蘿大數據包含各個批發市場銷售的菠蘿品類、數量、果型大小等數據化指標,通過對銷區數據的分析,得出市場上不同品種、不同大小、不同成熟度菠蘿所佔比例以及受市場歡迎程度。由此通過數據化信息將市場偏好傳遞給產地種植生產者,引導種植户生產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大數據的真正價值需要在產業實踐中去體現和挖掘。一畝田徐聞菠蘿的產銷趨勢等宏觀數據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指導產業發展,什麼品種賣的好,什麼地方需要進行精準營銷,市場行情等微觀數據指導日常買賣決策,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除了徐聞菠蘿,一畝田天機大數據的身影正逐漸出現在茂名荔枝、延安蘋果、武鳴沃柑等全國更多農業主產區。

5,行業與未來

批發業態下的農產品流通未來仍將是農產品出村進城領域的“長江”、“黃河”,是幹流,是動脈。這個領域足夠大,大到一畝田做了11年3800萬用户之後,依然在繼續潛心耕耘。

説到批發,更多人想到的是批發市場裏熙攘的交易聲、是田間地頭的裝貨發車、是運力司機無視驕陽雨雪的星夜兼程……這些都是批發業態下從業者的常態。這是一畝田11年紮實服務的領域,以線上APP平台讓產銷兩端更高效的“雙向奔赴”,以線下數字化代賣服務網絡讓產地貨主可以實現一個電話、貨賣全國,以天機大數據幫助實現生產更科學、流通更高效、食品更安全。

“創業11年,最大的感受是對批發業態的堅定,這是對農民幫助最大的渠道。在這個領域中,要做用户最親近的朋友,尊重行業規律,不斷的實踐總結中,為他們創造真正有價值的服務。”一畝田CEO鄧錦宏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8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畝田CEO鄧錦宏:中國農業批發不可能被取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