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科技救援”:無人機發現倖存者,遙感衞星監測堰塞湖、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9月7日9時許,民警利用無人機技術,在四川瀘定灣東區域內發現兩名倖存者,並通過喊話器與其取得聯繫,讓其在安全區域設置醒目標誌,保存體力等待救援。該消息衝上熱榜,網友稱其為科技的力量,引發對“科技救援”的討論。
九派新聞從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處獲悉,地震發生後,該公司成立救援小組多次使用無人機工作,獲取震中瀘定縣磨西鎮數字正射影像、視頻實時數據,並將數據實時回傳至指揮中心,輔助判斷受災情況及周邊次生災害情況。
圖片來源: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
該救援小組出動了三支隊伍,攜帶一架縱橫大鵬通信基站無人機系統、一架監控無人機系統、一架測繪無人機系統,於9月6日凌晨1點到達瀘定,與前線指揮部門討論救援方案。
上午7點,在指揮部門統一調配下,縱橫救援小組使用無人機共拍攝300多張照片,完成指定區域7平方公里1:1000正射影像圖採集工作,向現場指揮部提供了指定區域首批地震災後數字正射影像圖。
此後,小組多次使用無人機工作,獲取震中瀘定縣磨西鎮數字正射影像、視頻實時數據,並將視頻數據實時回傳至指揮中心,輔助判斷受災情況及周邊次生災害情況。
據報道,9月6日10時,由應急管理部調派的一架翼龍-2無人機,從貴州安順基地騰空而起,直奔震區,對震區堰塞湖、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進行高清“偵察”,並保障救援人員應急通信。與此同時,天上多顆遙感衞星對震區次生災害隱患點進行“掃描”。
記者瞭解到,除了無人機,還有生命探測儀、機器人等多種科技應用的搜救方式。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就使用過生命探測儀。
不過,生命探測儀只能確定廢墟中是否有生命跡象,對廢墟內部情況則無法探知。工業內窺鏡,被稱為地震“搜救奇兵”“廢墟中的胃鏡”,其憑纖細、靈活的形態可以很從廢墟縫隙深入到垮塌建築的內部,伸縮自如,由光纖傳輸照明光以及顯微攝像,能夠實現360度全景觀察,救援人員通過監視器就能掌握廢墟中傷員的準確位置和身體狀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營救方案。
此外,機器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地震搜救中。2013年蘆山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救援隊首次採用3款國產救援救災機器人協助開展地震救援工作。
九派新聞記者 徐鳴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