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侵朝美軍又向志願軍發起了秋季攻勢。美騎兵一師、步兵第三師共3個團,在20個炮兵營、70輛坦克、22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志願軍駐守的天德山發起了猛攻。駐守天德山的志願軍141師422團與敵展開了血戰。在這場戰鬥中,我軍炮兵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誕生了一位“全能炮手”譚朝志。
堅守天德山的422團5連
天德山,位於臨津江東岸,距離漢城直線距離僅20公里。在站天德山上,即可俯瞰金化鐵原一線的主要交通幹線。如果佔領天德山,美軍的炮兵則可以利用這個節點,控制志願軍大片前沿陣地和縱深目標。天德山的重要性雙方都清楚,圍繞天德山的血戰就此展開。
10月3日清晨,美軍的飛機和火炮就開始對天德山進行炮火準備。隨後,美軍步兵第3師15團的一個營向天德山前沿的345.6高地發起了進攻。駐守天德山的是志願軍第47軍141師422團5連,提供火力支援的是志願軍炮2師29團。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血戰,美軍在付出了800多人傷亡的代價後,佔領了天德山前沿的345.6高地,下一步就將進攻天德山主峯。在美軍的傷亡中,大部分都是由我軍的支援炮火產生的,因此美軍在佔領345.6高地後,集中了10個炮兵營的火力開始壓制我炮兵29團的火力。雖然各炮位都挖有較深的掩體,但在敵人持續不斷的轟擊下,還是出現了不少的傷亡。
譚朝志是炮29團2連的一名班長,他和戰士汪萬泗、高壽南三人操作一門美軍M2式105毫米榴彈炮。這門榴彈炮是從美軍手裏繳獲的,是當時志願軍主要支援火力。在美軍的火力壓制下,汪萬泗和高壽南兩人先後負傷,炮位上只剩下譚朝志一人。這門需要三個人操作的105榴彈炮頓時啞了下來。
正在射擊的美軍步兵第三師的105榴彈炮
美軍的炮彈還在不斷的飛向天德山主峯,飛向炮2連陣地。本就火力不足的志願軍支援炮兵,如果再少一門大口徑榴彈炮的支援,前線步兵的壓力就會增大。想到這裏,譚朝志顧不得那麼多了,決定一個人操炮,來完成原來三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一枚105毫米榴彈炮炮彈的重量是21.06公斤,譚朝志用右手挾着炮彈,左手打開炮門,把炮彈推上膛。又迅速地坐到瞄準位上瞄準,再擊發。靠着平時苦練的過硬本領,譚朝志一個人熟練的重複着裝彈、閉膛、瞄準、擊發、退膛、再裝彈的動作,炮彈一發發的飛向天德山主峯陣地前沿的美軍進攻隊形,直炸得美軍死傷累累。
美軍見單純的覆蓋射擊未能壓制我方炮兵,又派出了炮兵校射偵察機。這種小飛機肆無忌憚的盤旋在譚朝志的頭頂上,一旦發現他,就會立刻將他的座標傳給美軍炮兵,炮彈就會呼嘯而來。靠譚朝志一人,也不可能將炮位轉移,如果停止射擊,自己倒是安全了,但前方又失去了支援。
譚朝志經過觀察後很快就找到了解決辦法。一是利用美軍炮彈爆炸同步射擊。在美軍打過來的炮彈爆炸瞬間開炮,炮口的硝煙和火光與敵人炮彈爆炸的煙幕混在了一起,讓敵人無法準確定位他;二是他發現美軍偵察機來回掉頭的時候,就是飛行員的視線盲區,他就在這個時候果斷擊發。
這就是美軍的炮兵校射偵察機
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16點,美軍的校射偵察機始終無法準確定位譚朝志,也就談不上修正射擊了。而到此時,譚朝志已經發射了77發炮彈,總重量達到1621公斤。戰鬥一停歇,譚朝志就癱倒在地,整個人近乎虛脱。他雙臂腫脹並顫抖不停,眼睛被硝煙燻得不停流淚,連鼻子裏流出的鼻涕都是黑色的,但他卻創造了奇蹟。
在炮火的支援下,主峯陣地共打退美軍的進攻10次,殲敵2000餘人,譚朝志立下了大功。戰後他榮立一等功,獲“二級戰鬥英雄”稱號,並獲“全能炮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