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處見“新”!“比學趕超”辦好民心工程,展現吳淞“新”作為
2021年,吳淞街道以“比學趕超”為強大推動力,秉持”吳淞無難事”的精神,心懷為民情懷,發揮優勢、突破超越,辦好民心工程,展現吳淞“新”作為。
舊址“新”家 繪就百姓宜居“新”畫卷
舊區改造,“天下第一難”。吳淞街道不斷更迭服務理念,啃下了一個又一箇舊改“硬骨頭”。
去年,街道完成了海濱新村128號樓的成套改造及144號樓的“平改坡”,桃園新村整體成套改造也圓滿收官,受益居民達324户。在“舊改”工程進行時,還同步對小區內佔用公共通道的違法建築進行了拆除,小區環境得到了整體提升。在街道的強力協調推進下,吳淞西塊90號地塊回搬安置房建設6月底前將全部完工,在外過渡的 561户居民,將搬回期盼已久的“新”家;91號地塊正在進行樁基、周邊維護樁及負一層基坑支撐等環節的施工,預計今年底單體建築可達20層。二紡老工房居民則正式告別了“拎馬桶”生活,同時消防噴淋設施一併進行了改造,302户居民受益。
曾經“摸着石頭過河”的“老房加梯”,如今也在吳淞按下了“加速鍵”,一週內,吳淞街道桃園新村和永清新村兩個居民區首台加裝電梯項目火熱開工。通過舊區改造和“老房加梯”等民心工程的落地,將民生關懷變得可感可知,吳淞這片土地上正在繪就一幅百姓宜居“新”畫卷。
“老有頤養” 擦亮幸福晚年“新”成色
位於吳淞利民生活廣場內的為老助餐社區食堂,正成為吳淞一道亮麗的風景。每天中午時分,在點餐口,老人們都會排起長隊。在這裏,不僅所有菜品憑上海市敬老卡就可以享受8.5折的愛心優惠,還在“一日三餐”中非常貼心地提供了60多種豐富菜品,供老人們挑選搭配。這是街道通過引入社會力量建立的第二家為老助餐社區食堂,建在七立方科技園內的第一家食堂早已是名聲在外。除此之外,街道還通過購買服務的模式,為轄區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務,送餐範圍覆蓋了18個居民區和3家日間照料中心,有效解決了“老吳淞”地區老年人就餐難的問題。
吳淞利民生活廣場為老助餐社區食堂
七立方科技園為老助餐社區食堂
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人、證、碼”一體化系統的引入,讓老年人不再為“綠碼”發愁。低保、低收入和低養老金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銀齡e生活”和“銀齡居家寶”智慧養老項目,“老夥伴”為老志願服務計劃等一系列為老服務項目的鋪開,擦亮了吳淞老年人幸福晚年“新”成色,“宜居宜養,幸福和睦”的生活圖景在吳淞徐徐展開。
“公共空間” 激發社區發展“新”活力
吳淞街道不斷創新模式,以“融”為主題打造“居委、網格、街道”三級服務陣地,豁然打開了社區“公共空間”功能疊加優化和效能提升的“新”局面,激發出社區發展“新”活力。28個居委利用現有空間建立集黨羣、助老、衞健、政務、文體、便民、自治共治、志願等服務於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體”;依託黨建網格,探索居委 “融合共享”模式,深化吳淞西塊“融”社區建設,力求為轄區居民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服務。
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旁,整齊的木質書架,舒適的布藝沙發和暖暖的燈光,居民正在怡然自得地翻閲各類圖書;嶄新的運動健身器材具有先進的健康指數分析功能,居民們根據“一對一”定製健身計劃,使用健身器材鍛鍊身體……在這個“融合”了雙擁、健康、社區等資源的吳淞健康智慧活動中心內, 更是疊加“融”入了體育、文化、教育、娛樂、親子等多種元素,未來更多“新”功能、“新”元素,還將融合進來,更好地為居民們帶來“新”服務、“新”體驗。
舊區改造、“老房加梯”、為老服務、“公共空間”……樁樁件件民心工程在吳淞加速推進、落地生根,只為吳淞“百姓的笑顏”。
通訊員:池海佳
編輯:盛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