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虛擬養老院,養老不離家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甘肅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同時也是當地老年人的文化活動中心,圖為當地老年人合唱團正在虛擬養老院練習合唱。本報記者 袁 勇攝

  在甘肅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智慧中心,接線員通過聯絡系統可以實時觀察老人的身體狀況,並與老人進行聯繫,瞭解老人需求。

  本報記者 袁 勇攝

  老人希望居家養老不想住進敬老院,子女有心照顧卻苦於缺少時間精力,如何化解這個問題?虛擬養老院或許正在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

  早在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支持發展社區居家“虛擬養老院”。

  目前,我國多地虛擬養老院進入探索階段。與實體養老院相比,虛擬養老院有何不同?能解決哪些養老痛點?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虛擬技術服務現實

  只需一個電話,養老院便能為居家老人提供從買菜做飯到打掃衞生、從按摩服務到生病陪護等各項服務,使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個人定製養老”。在甘肅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裏,沒有一張牀位,卻能服務上萬老人。

  據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院長秦田田介紹,城關區虛擬養老院成立於2009年12月,由政府主導、企業加盟、市場運作、社會參與運作,通過建立“信息服務+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平台以及“智能養老信息化”管理平台,城關區虛擬養老院將分散居住的已註冊老年人納入信息化管理,通過大數據收集,及時準確地提供上門養老服務。

  虛擬養老院雖説是虛擬的,但服務卻是真實到位的。秦田田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3.37萬餘名老人註冊入院,服務總量已達1379萬人次,“一部熱線電話、一個指揮平台、一批加盟企業、一套管理機制的有機結合,滿足了老年人在家享受專業化、標準化養老服務的願望”。

  “與實體養老院不同,虛擬養老院是依託信息技術搭建起來的養老服務平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虛擬養老院一般由政府主導,整合養老機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家政服務等養老資源,通過遠程診療、居家上門服務等手段,為老年人提供各項專業化服務。

  和傳統養老院相比,虛擬養老院的創新主要體現在服務方式上,因而有專家認為,虛擬養老院更像是養老機構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的“服務外延”,通過網絡平台,更加方便快捷地滿足居家老年人階段性、個性化的養老需求,虛擬養老院並非是傳統養老院的替代,而是探索性的補充。

  尚在探索發展階段

  虛擬養老院的出現,是適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我國是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並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9億人,佔比17.9%,養老形勢較為嚴峻。

  “與此對應的是家庭養老壓力的增大。”盤和林説,由於醫療技術進步等影響,當前人均壽命延長,我國養老需求日漸增加,隨着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斷提高,滿足老年羣體的多樣化需求、妥善解決老齡化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日趨重要。

  相對於實體養老院,發展虛擬養老院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能夠實現分散養老資源的集中供給、精準供給和高效供給,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衝擊的有效選擇。

  虛擬養老院並不是突如其來。早在2007年,我國第一家虛擬養老院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便在江蘇蘇州市姑蘇區誕生,主要為高齡、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上門居家生活照料服務。如今,經過10餘年發展,蘇州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虛擬養老模式,並在江蘇全省複製推廣。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也在探索不同形式的虛擬養老院。例如,上海通過織密織牢養老服務網,大力發展“嵌入式”養老,在城區打造“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推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新型社區養老機構,讓老人實現養老不離社區,養老服務更加“觸手可及”。

  遼寧瀋陽市着力探路“互聯網+康養”的智能養老新模式,近兩年內將建成超百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提供包括醫療保健、日間照料、健康管理、便民生活等服務,讓老年人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智能居家養老服務。

  根據中健聯盟產業研究中心對蘇州虛擬養老院的調研顯示,虛擬養老院的建設,推動了行業發展。通過組建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運行,以主動為居家老人提供個性化、定期上門服務,虛擬養老院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式的服務方式,且社會組織的規範運作,有效克服了目前家政企業小型化、零散化、中介化等問題,有效拓展了居家養老服務功能和受益人羣,推動了居家養老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或成為行業新趨勢

  總體來看,當前虛擬養老院還處在探索階段。“虛擬養老院在國際上都屬於新興事物,缺乏成熟的經驗參考,更多得靠我們自身探索。”盤和林認為,當前虛擬養老院還面臨着過度倚重政府購買、市場不夠活躍、人才緊缺等瓶頸,虛擬養老院的建設要實現從一到多、從多到優的轉變還有很遠的距離。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也給虛擬養老院帶來新的挑戰。疫情期間,一些社區實行封閉管理,讓“上門服務”變得困難,如何更好地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也是未來虛擬養老院需要思考的問題。

  專家表示,從市場需求看,居家養老的潛力尚未充分激發,由於傳統文化影響,老人不願意離家養老現象較為普遍,居家養老仍將是未來主流的養老模式,且隨着我國老年人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建設集合更多專業化服務的虛擬養老院或將成為行業新趨勢。

  要充分釋放虛擬養老院的優勢及潛力,讓虛擬養老院更好地服務社會,還需從盤活市場和人才資源、推進智慧養老等方面發力。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要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提升智慧養老水平,提高養老服務效率。另一方面,要瞄準老年人的剛需點,優化細分服務,實現養老服務與老人需求的精準對接,從而提升虛擬養老院的供給能力,並擴大經營規模,向連鎖化和品牌化發展。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迫在眉睫。秦田田認為,虛擬養老院區別於一般家政服務的關鍵,在於專業性、指向性,建議加快培養具備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心理和經營管理等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拓寬養老服務專業人員的職業發展空間,實現養老產業人才隊伍專業化和市場化。

  此外,行業規範問題也值得注意。盤和林認為,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規範行業發展,加強對這一新業態的監督,同時在包容審慎的原則下,提升對相關企業的包容度,推動行業發展。“在信息技術的加持下,養老監管會變得相對容易,通過政府監管、數據互通,相關企業會更加自覺地提高服務質量。”(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