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政府面臨重大選擇問題!中美關係是走向緩和還是再次劍拔弩張呢?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綜合

張志新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

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約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中美高層領導人的首次通話,展現出兩國都試圖早日走出中美關係低谷、推動雙邊關係穩步健康發展的積極願望。

正如楊潔篪委員在通話中所説,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關鍵時刻。美國前政府出於狹隘的意識形態偏見與冷戰思維,推行一系列對華強硬措施,不僅未能實現與中國“脱鈎”,反而對雙邊經貿、科技、人文、社會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造成巨大破壞。美方部分涉疆、涉藏、涉港言行嚴重違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直接挑戰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並違背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應當説,一段時期以來中美關係的困難局面是美方一手造成的,中方對美方舉動做出有理有利有節的反制,完全是出於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考慮。因此,中美雙方應當藉助拜登新政府上任之機,消除美國前政府強行“植入”中美關係的消極因素和影響,改善發展中美關係的氛圍,儘快實現雙邊關係的轉圜。

從美方近期表態來看,競爭與合作並存將是未來四年中美關係的常態。2月4日,拜登在美國國務院發表就職後的首次對外政策演講,基本上沿襲前政府的國家安全威脅評估,將中國定義為“對手與競爭者”,但表示在符合美國利益、可推進美國人安全的領域,將接觸中國。

拜登還表示,在保證美國經濟利益及知識產權等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已準備好與中國加強合作。他還提出對華競爭的四種方式,即首先要將自己國內的事辦好,要與盟友和夥伴協作,要重續美國在國際機制中的角色,以及重建美國的可信度與“道德權威”。2月7日,拜登在接受採訪時再次表示,中美需要的不是對抗,但預計會有非常激烈的競爭;他不會延續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而會專注於國際規則。

從美中兩國的表態來看,雙方重啓合作存在巨大空間,而最可能的領域是氣候變化。1月27日,美國新任國務卿布林肯在首次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華關係是當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最為重要的關係;儘管近期中美關係中的競爭對抗性加強,但依然將在包括氣候變化等共同關注的領域保持合作。

2月6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同樣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中美必須在國際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中方歡迎美國為重新加入相關合作而採取的任何行動,比如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參與國際多邊合作等。

當然,兩國也不約而同地表示,不會用氣候變化合作“交易”雙邊關係的其他問題。如美國新任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早先曾在白宮通報中説,中美之間任何問題的解決都不會以氣候問題的進展來交換。崔天凱大使也表示,不應該拿氣候變化問題與中美關係的其他問題來置換,因為應對氣候變化符合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除氣候變化領域外,合作應對新冠疫情也符合中美共同利益。正如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伊恩·布雷默近期所言,新冠疫情加速了人們對國內和國際機構的不信任,世界並未因疫情而團結,反而變得更加分裂;要解決全球性問題,就必須採取全球性措施。疫情暴發以來,各國各自為政,在抗疫病毒、疫苗研發與分配等問題上缺乏協調,實際上置“全球村”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當前,世界衞生組織等機構已發起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全球180餘個國家和地區加入,中國已向30餘國提供疫苗援助,但美國與俄羅斯卻尚未加入。因此,為實現全球疫苗分配的公平與團結、早日結束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包括美、俄在內的大國應當有所作為、積極合作。

此外,中美還應通過對話解決經貿糾紛,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平穩復甦。對拜登政府而言,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是未來兩年衡量其執政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而繼續四面出擊的“貿易戰”和揮舞“制裁大棒”只會延緩世界經濟復甦和增長的步伐。當務之急,中美兩國應儘快恢復磋商、結束特朗普對華施加的不合理的貿易限制和制裁措施,從而穩定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為世界經濟復甦做出兩大經濟體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