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補貼大戰,養肥了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途(ID:shentucar),作者:黎明,編輯:艾小佳,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歷史經驗證明,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市場撒錢。比如,減免新車購置税,讓老百姓買車。


汽車是一個非常好的大宗消費品,金額大,流轉快,價值鏈長,交易簡單,能直接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過去十多年,我國有三輪全國性的減免新車購置税的行為。


第一輪是在2009年,當時剛經歷08年金融危機,全球經濟一片蕭條。國家出台新車購置税“減半”政策,車市行情應聲而起,帶動當年乘用車銷量衝破1000萬輛大關,同比增速達53%。


第二輪是在2015年,A股股災,國家再次從工具箱中拿出了購置税減免,並持續到2017年底才結束。2017年全國一共賣出了2471萬輛車,這個紀錄直到今天也沒有打破。


第三輪則是在今年,疫情之下,新車購置税減免政策再次登上歷史舞台。補貼的時間是從6月1日到年底,為此國家拿出了600億。


這600億的超級大蛋糕,是定向投放給車市,但最終哪些車企會切到最大的那一塊,哪些消費者會得到實實在在的便宜,又會給燃油車、電動車並存的市場格局帶來哪些改變,都是不確定的事情。


唯一確定的是,蛋糕已經拿出來了,而且一定會被瓜分完畢。


一、車企借勢營銷,瓜分800萬輛的新蛋糕


車輛購置税,是在買賣新車時,買方必須要承擔的一筆費用,税率10%。根據車價不同,税費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這筆費用在個人買車時,算是金額較大的一個明細類目。


我們舉一個例子,一輛指導價10萬元的車,減掉17%的增值税後,裸車價是85470元。購置税就是在此基礎上乘以10%,為8547元。如果減半徵收,就能優惠4273元。車價越高,優惠金額就越大。


今年的購置税減半政策,就像是一根導火索,給冰封的汽車行業點了一把火,車企在第一時間跟進,打起了補貼大戰。


據深途不完全統計,順勢推出促銷政策的車企接近40家,既包括東風日產、長安福特、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一汽奧迪、一汽豐田等合資品牌,也包括長安汽車、東風風神、神龍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等自主品牌,還有英菲尼迪、沃爾沃等豪華品牌。


這些車企的策略基本都是,宣佈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加上車企自補,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


比如,直接將購置税減免歸零。奇瑞捷途宣佈再補50%,“購置税清0”;長安汽車啓動“免税購車節”;東風風神是“0購置税”;一汽奔騰“購置税全免”。


畢竟國家已經出了一半的錢,車企只用再稍微使把勁,就能把“購置税全免”的口號打出去,性價比很高。


車企補貼大戰,養肥了誰?

圖片來自:unsplash


另外就是各種贈送,比如贈送車險、置換補貼、增購補貼、延期還款服務等等。連補帶送,電商雙11促銷的氛圍出來了。


這樣的熱鬧氛圍,在前兩次減免購置税政策出台時也出現過,但參與的車企類型這麼多,覆蓋的品牌範圍這麼廣,卻是歷史頭一次。


“購置税減半後,店裏幾乎所有的油車都能享受到。”多位4S店的銷售人員都表達了類似的感受。


歷史上前兩輪針對的都是小排量的車,要求排量在1.6升及以下,這次提升到了2.0升,一下就把絕大部分的自主品牌車型以及主流的合資車型,還有一部分入門級豪車品牌都納入進來了。不過這次增加了一個限定條件: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税)不超過30萬元,大部分豪車品牌還是被排除在外。


另外跟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購置税減半的補貼並非無限供應


由於設定了價格上限,單車最大補貼金額在1.4萬元左右。而且,國家還限定了補貼時間,到今年底結束,也限定了補貼總額,一共600億元。根據補貼金額測算,600億元將對應大約800萬輛車。


“先到先得”、“宜早不宜遲”,已經有車企開始飢餓營銷。按照一些車企的説法,這600億額度不到半年就會被消耗完畢,車企要搶,買車的人也要搶


一位正在看車的年輕人告訴深途,購置税減半政策出來第二天,之前她看過的一家4S店銷售就告訴她了,並勸她抓住機會趕緊下單。


除了車企、4S店,地方政府也加入補貼大戰,消失多年的“地補”又重出江湖。比如,江西省拿出4600萬元的補貼資金,用搖號抽獎的方式來補貼買車的人;長春市拿出5000萬元資金,發放汽車消費補貼;青島市也對買車的消費者給與一次性資金補貼。


按照過去的經驗,在這種補貼力度下,拉動汽車消費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按照政策的效果會增量200萬台。5月中旬時他預計2022年乘聯會零售銷量是1900萬台,同比下降5%,但現在通過購置税優惠等諸多新政策的實施,有望推動全年國內零售達到2100萬台,同比去年增長4%。


二、600億的購置税紅包,有多少落到了4S店的腰包?


天上掉下來個大蛋糕,有資格參與分蛋糕的人都是受益者,尤其是6月1日之後買車的人。但在具體切分過程中,購車者突然發現,事情似乎沒那麼簡單。


趙歌是4月下旬定的車,寶馬3系,原計劃6月提車。購置税減半政策出來後,他找4S店銷售溝通,問能不能享受優惠。對方給他的答覆是:不能。


理由是,店裏所有的車價格都漲了,之前給他的價格已經是最優惠的了。如果他想要購置税減半,可以,但要按上漲後的價格重新籤合同。


“購置税政策出來後,現在各家店就把價格政策回收了,沒有之前那麼優惠,其實説白了都是一樣的。”這位銷售對他説。價格回收是業內術語,指的是4S店減少優惠力度,車輛價格上漲。


一位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透露,購置税減半政策發佈前後,真實成交價波動最大的就是3系全系,購置税之前25000元-29000元之間,減半以後,可以省12500元-14500元,所以價格根據配置上抬了5000元-7000元不等。


趙歌既驚訝又氣憤。“這個税收減免是國家補給消費者的,變相被4S店拿走了,變成了他們的淨利潤。”他對深途説。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很多6月1日之前訂了車,以及一些正在詢價但還未下單的消費者,都從4S店那裏得到了一樣的反饋:漲價了


劉炙在5月27日訂了一台日產2022款經典軒逸,還沒出單提車。6月1日購置税減半政策出台,她去詢問4S店銷售,對方居然告訴她,之前的價格已經包含了購置税減半優惠了。而她在訂車時,這個政策根本沒有出台。


4S店的邏輯很簡單,之前店裏給你優惠了,現在國家又給補貼,那我們就不給優惠了,反正你已經佔了便宜。


車企補貼大戰,養肥了誰?

圖片來自:unsplash


“政策一出台,對策馬上來,經銷商立馬坐地起價,把減免購置税收入囊中。這究竟是誰的福利?”她對深途説。


一位北方某縣級市的行業人士告訴深途,經銷商吃補貼的情況在歷史上很常見。“購置税減免、汽車下鄉,這種大型補貼活動,經銷商一定會從中分一杯羹。”


汽車行業過去多年一直是傳統經銷模式,現在也仍然佔據主流。在這種模式下,汽車廠商進行品牌授權,將車輛批售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把車賣給終端消費者。夾在廠家和消費者之間的4S店,一方面賣車,另一方面也負責售後、維修、保養等工作。


4S店人員不願意賣裸車,而是各種銷售保險、上牌之類打包一塊賣。所以很多小白在買車時,往往會打包談一個落地價,讓4S店包辦。這個落地價囊括了各種費用,包括購置税,是算上了各種優惠和折扣之後的價格。


這種“算不清賬”的情況,給4S店抹掉購置税優惠提供了便利,也給價格回收打好了基礎。


一位廣汽傳祺的4S店銷售在車fans分享説:“現在廠家的海報是寫着‘至高全免購置税’,其實就是把車價少優惠了,拿去補貼剩餘的購置税,一定概率忽悠得過之前沒有關注的客户。”


不過在總體上,政策還是對車市起到了刺激作用。有很多4S店銷售人員反饋,從6月開始進店客流明顯增加。畢竟600億的真金白銀投到了市場中,雖然一部分被經銷商拿走了,但也讓很多奄奄一息的經銷商喘了一口氣。


崔東樹認為,政策出台前,經銷商考慮的是生存問題,政策出台後考慮的是温飽問題,這也是經銷商的生存狀態改變的體現,只要最終能使消費者買車比以往更便宜即可。


三、燃油車最後的掙扎,電動車孤獨的狂歡?


前面講了這麼多,不論是購置税減半,還是各種優惠補貼,針對的都是燃油車。這600億元的大紅包,與新能源車無關。因為新能源車本來就是享受購置税減免優惠的,而且是全免,另外車船税也是免徵的。


所以這一波行情帶來的增量,主要是在燃油車消費上,受益的也主要是燃油車企,尤其是那些定位主流市場的燃油車品牌。


從拿補貼的角度,比較吃虧的是比亞迪。比亞迪在今年4月3日宣佈停產燃油車,並從3月起就已經停止了燃油車的整車生產,轉變成一家徹底的新能源車企。


新能源車一直是扶持的重點,而燃油車已被很多國家列入淘汰名單。這次國家突然補貼燃油車,是否會改變行業走向和市場格局?


從市場角度來看,售價30萬元以下、排量2.0升以下的燃油車,都在補貼範圍內,因此可能會對售價30萬元以下的電動車帶來一定影響。像蔚來、理想、高合等電動車品牌,不在影響之列。


20萬-30萬元的價格帶,是BBA等豪華燃油車品牌的價格下限,同時聚集了特斯拉、小鵬、比亞迪等電動車品牌,二者有一定交集,但相互替代的程度不是很大。


10萬-20萬元是燃油車的主流市場區間,在這個價格帶彙集了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等自主品牌,還有大眾、本田、豐田等眾多合資品牌,競爭最為激烈。電動車品牌則有比亞迪、哪吒、零跑、小鵬、威馬、埃安等,交叉重疊範圍較大。


10萬元以下市場較為分散,燃油車自主品牌的車型較多,電動車則以中小型車和微型車為主,兩大陣營直接競爭替代的情況較少。


車企補貼大戰,養肥了誰?

圖片來自:unsplash


總體而言,目前新能源車還處在高速發展階段,雖然速度很快,但總量相比燃油車還是比較少。前期購買新能源車的人,有一些是因為限牌,一些是增購第二輛車,還有一些是因為使用成本低,並非完全是基於價格和產品。


所以,即便加大對燃油車的補貼,也不會對新能源車造成太大沖擊


有觀點認為,重新將燃油車推向台前,更多像是權宜之計,是過渡之策。因為燃油車還是車市的主體力量,也是納税大户,要在短期內刺激車市,補貼燃油車是最能直接見效的手段。


不過從歷史來看,這一輪刺激之下,燃油車或難再現當年的瘋狂。一是燃油車已經走到了向下的拐點,不可能再創新高;二是從車企的角度,是藉機衝增量還是清存量是個問題,這種矛盾就像BBA是繼續鞏固在傳統燃油車的優勢,還是去投資不擅長的電動車領域。


而且,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賣更多的燃油車,會產生更多的新能源負積分,需要賣出更多的新能源車,或購買新能源積分才能抵消。背後的經濟賬,車企需要算明白。


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真正能獲得多少實惠,是他們更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如今92號汽油的價格已經漲到了9元以上,後續的使用成本也是個問題。而且一些4S店還可能漲價,最後拿到後的補貼可能並沒有多少。


“一般來説,不會為了那口醋,而包頓餃子。關鍵是那口醋還被4S店拿走了,只是給你看了看。”有人評論。


對於新能源車,補貼則一直沒有中斷,在燃油車購置税減半政策出台時,一些地方上也出台了補貼新能源車的政策,要麼地方政府出錢,要麼當地車企自掏腰包。


比如,深圳在6月2日出台政策,用財政資金補貼購買新能源小汽車的個人,補貼金額從5000元到2萬元不等,補貼時間跟購置税減半一樣持續到今年底。上海嘉定也發佈政策,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從1萬到2萬元不等。


這一輪補貼大戰還在持續,歷史上每一次補貼大戰,都會掀起一輪消費熱潮。這一次會掀起多大風浪,惠及多少人,下半年見分曉。


應受訪者要求,趙歌、劉炙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途(ID:shentucar),作者:黎明,編輯:艾小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631 字。

轉載請註明: 車企補貼大戰,養肥了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