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是一個好戰的霸主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9月13日文章,原題:美國有必要重新考慮其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 中國崛起為世界大國,其非凡的表現不勝枚舉。自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約10%,國民預期壽命提高了50%,而且現在幾乎所有的戰爭模擬都預測,如果亞洲爆發衝突,北京將獲勝。
中國的崛起是意料之中的。美國不僅支持,還是一個關鍵的參與者。美國提供了穩定的儲備貨幣,大量投資於中國經濟,併為北京提供了最大的出口市場,這些都對中國的快速轉型至關重要。
然而,這種關係從來都不是單向的,因為美國也從中受益;有分析認為,中美貿易為大約260萬個美國就業機會提供支持。
兩國經濟受益的同時,中國的快速增長也造成了所謂“修昔底德陷阱”的困局。美國向來清楚這種困局,並採取了“遏制加接觸”戰略,即軍事遏制和經濟接觸相結合。這種戰略的前提是,如果允許中國成為當前秩序的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它就不會尋求推翻當前的秩序。
當時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好政策。中國從這個秩序中獲益多多,它使中國8億人擺脱了貧困,同時也使日本這個歷史上中國的對手在軍事上保持弱勢,不具威脅性。
該戰略得到了美國兩黨30多年的支持,而現在的共識是它已失敗,因為北京正在追求另一種秩序。其中包括與佈雷頓森林體系相抗衡的經濟機構,如 “一帶一路”倡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
美國的反應是指責中國。現在,美國的新共識主張對中國崛起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其中包括兩國經濟脱鈎,加強美國的區域威懾力以及支持美國的盟友。
這種方式可能在國內很受歡迎,但卻是一個糟糕的戰略,因為它誤讀了“遏制加接觸”失敗的原因。從中國的角度來看,美國從來都不是基於規則的秩序的好監護者,而是一個好戰的霸主,頻頻違反國際法並向外傳播其價值觀。
最常見的例子是條件性貸款,即受援國必須同意進行政治改革才能獲得援助。中國長期以來反對這種做法,它建立替代性經濟機構是對美國的回應。
促使中國改變現狀的還有美國在使用武力方面的虛偽性。據説,自由主義世界秩序有勸阻衝突的規範和制度,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利用軍力擴大其影響力。但美國是個例外,總是違反這些禁令,而且覺得自己理由充分。
美國需要反思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考慮到中國不僅在追求新的區域秩序,而且是一個沒有美國角色的區域秩序,美國過去的戰略顯然已經破產。但是,美國的新路線不應該是對抗,而應該是以接納和剋制為中心。
這意味着確保國際機構反映當前世界權力的分配。正是美國不願分享權力,才促使中國建立替代性組織。
美國也應認真尊重禁止使用武力的國際法。中國重建其軍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相信美國會自我剋制。考慮到美國過去30年頻頻動武,中國不這樣做將是愚蠢的。如果美國想成為由規則而不是權力支配的世界的領導者,那麼就應該以身作則,遵守它期望別人遵守的規則。這將意味着,如果美國使用武力,必須有聯合國的授權或出於自衞。(作者布萊恩·克拉克,喬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