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天眼查發佈《時代微光 大國氣象》2021年度產業洞察報告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世間有微光,因凝聚而明亮。12月20日,天眼查數據研究院推出《時代微光 大國氣象》2021年度產業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一個個微小個體、一串串產業數據,帶你看清大國氣象。

報告分為“國之昌盛,眾望所歸”、“微光閃閃,山河無恙”、“地域協同,融合創新”三大篇章,分別從關係國家命脈的“十四五”規劃相關產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產業發展情況切入,將產業數據和大時代小人物故事交織,展現2021各行各業的發展。

“國之命脈”穩如泰山,盡顯大國氣象

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關係國計民生、國之命脈的行業穩如泰山。

這一年,“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越來越多跳出農門的子弟,用自己所學回饋生養自己的土地,身體力行推動“新農業”發展。

報告顯示,在我國超389萬家農業企業中,2021年新增53.6萬家,同比增長16.2%,新增主要分佈在山東、河南、雲南、黑龍江等地;鄉村電商更是迎來爆發,今年新增鄉村電商相關企業124萬餘家,福建省新增企業數量全國第一,佔比22.6%。

報告顯示,2021年今年我國企業都在加強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領域的探索,推動儲能技術發展,2021年新增光伏相關企業8.9萬餘家,同比增長71.4%。新增風電相關企業1萬餘家,同比增長61.5%;新增企業超3成註冊資本在1000萬以上。兩大領域,山東新增數量都居全國首位,併成為風電第一大省。新增3600家儲能相關企業,湖南省新增數量最多,佔全國21.8%。

國家強大醫療實力,為國民健康構築堅強後盾,民營企業則在探索技術惠民之道。我國今年新增9.5萬餘家智慧醫療相關企業,醫療機器人相關企業增量同比增長45.0%,技術創新帶來更多醫療希望之光。

不確定性擋不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小確幸”惠澤14億中國人

面對2021的不確定性,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並沒有被消磨,反而渴望更精緻和智能化的產品、服務。報告顯示,我國今年新增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是2020年的2.4倍,相關領域融資總額超800億元。換電正成為新能源汽車廠商新的業務增長點,今年相關企業新增3.9萬家;氫燃料電池領域融資總金額約1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80%。從“汽油燃料”到“動力電池”,人們對未來出行方式,有了新的期待和選擇。

智能家電相關行業也持續增長。報告顯示,我國小家電相關企業今年新增超19萬家,同比增長11.5%。其中,掃地機器人相關企業已連續3年新增超100家,智能垃圾桶歷年共佈局專利1800多件。

被疫情影響的出行、交流,加速了企業上“雲”。報告顯示,我國今年新增8.6萬餘家雲計算相關企業,10%分佈在廣東省;企業服務領域今年共計獲得融資1700餘次,融資總額超5000億元;超500家低代碼相關企業的誕生,極大的緩解了計算機用工荒,引領了新潮流。中國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硬核的“ABC”(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給企業成長不斷加速度。

2021曹縣漢服的出圈,河南春晚的《唐宮盛宴》引起年輕人對古代舞蹈美感的熱議,讓“國風”從“小眾圈層”躋身“爆款潮流” 。國風與動漫的結合,更讓不少Z世代從此有了新的追漫動力,也讓中國文化在瓷器、絲綢、網文後,多了一張出海的好牌,在二次元裏講好述迷人的東方故事,盡情釋放民族文化自信。

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有漢服相關企業超3300家,今年新增700餘家;曹縣漢服銷售額約佔全國同類市場1/3。我國今年新增50餘萬家動漫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36%,創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國動漫領域共獲得融資10餘次,融資總額高達175.2億元。一批國漫迅速打入歐美日韓等地區市場,登上海外相關榜單榜首。

這一年,我們也收穫了更多“榮耀”。從“不被看好”到“冠軍榮耀” ,EDG讓“中國紅”燃起在電競賽場。北京冬奧,實現三個“第一次”,背後帶動的產業也讓更多國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報告顯示,我國今年新增近1.5萬家電競企業,同比增長302%;截至11月,我國電子競技領域今年共計獲得融資430餘次,融資總額近百億元;電競城市發展指數排名中,上海以78.7分位列第一,北京、廣州、成都、深圳緊隨其後。冬奧今年帶動新增1300餘家冰雪運動相關企業,中小微企業在其中活力盡顯。

暢通循環、區域協同,四大區域特色各異

在國之命脈、美好生活相關產業趟出一條堅挺、穩健發展路徑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四大區域裏,也微光頻現。這些時代裏跳動的微光,以及一個個數據織成的產業網,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富有韌性的中國2021。

報告顯示,2021年上海、浙江和江蘇三地今年共計獲得融資4800餘次,融資總額高達4481億元,約佔全國總量的三成,四大經濟區域排名第一;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區域的融資數量和融資總額約佔全國的50%。京津冀地區企業融資能力較強,平均單筆融資額居全國第一。重慶市和四川省共計獲得融資600餘次,融資總額達420億元。

長三角以科創為特色,推動了城市間產學研用資源整合,促進了區域產業的集羣網絡式發展。大灣區的開放性、包容性、市場化特質,則有望成為中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領頭羊;承擔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全球製造創新中心重任的佛山,也讓珠三角區域特色更加明顯。

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集聚近2.9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大灣區25家企業上榜2021年《財富》世界500強;北交所成為我國境內第三個證券交易所,中小微企業活力釋放;“丁真效應”帶動理塘縣今年十一黃金週實現旅遊總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72.4%,成渝雙城工業互聯網建設一體化更是為城市融合提供了示範案例……

重温2021,雖然面對不確定性,但眾多時代“微光”仍然勾勒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的中國,正發生的變化,釋放出怎樣的積極信號?我們該怎樣看清氣象,抓住新光?

12月22日起,中國人民大學企業與組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聶輝華教授,經濟學博士、財經評論家馬紅漫,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陳欣教授,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長聘副教授包特,斯坦福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徐軼青,全球城市實驗室(紐約)首席研究員、牛津大學經濟地理學博士王曉陽,普林斯頓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曹光宇,將分別在喜馬拉雅、B站等平台,結合報告深度剖析中國經濟崛起新勢力,與大家一起看清氣象,抓住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