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奔六的60後請記住這四條忠告,晚年生活會過得更幸福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綜合

漸漸地,漸漸地,我們這批六零後,就奔六了。人到六十,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放下的了,那些該得的,就是現在得不到了,我們也要懂得放下了,那些不該得的,我們更是不要多費心思琢磨的了。人到六十,懂得多給自己着想一下,無可厚非,特別是這四句忠告,更值得我們細細琢磨一番,早作一些準備,我們才能避免自己的晚景淒涼。

第一條忠告: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古人有云:少年夫妻老來伴,老來情比少時濃。兩個人有緣走到一起,人到六十的時候,兩個人就都老了。而這時候,自己的子女,都成家立業了,他們有各自的工作,各自的事業,以及各自的子女要照顧,剩下我們老夫老妻,更多的時候,是需要自己彼此照顧的了。

人老了,少時的愛情,早就轉化成了親情,而這種親情,在某種程度上來説,比愛情更為穩固。所以,人到六十,我們一定要擁有自己的老伴,即使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原先的夫妻分開了,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心意相投的伴侶,也比一個人孤單單地活到老,要強許多。正所謂:“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條忠告:身有存銀心不慌。

人到六十,我們該退休了。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們很多東西,都要懂得放下了,特別是錢財權力地位這些生不帶來死不起的東西。但是,放下,不等於放棄,有些東西,我們還是必須要給自己留點餘地,特別是金錢方面的東西。人到六十,我們基本會停止一些強度大的勞動的了,所以,我們的收入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俗話説: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往往不能的。金錢,作為我們美好生活的載體,我們不得不依託它進行運轉。所以,人到六十,懂得多給自己留一點生活的費用,留一點看病的費用,留一點週轉的費用,是恰當的,也是明智的。自己有了存銀,心就不慌了,遇到需要用錢的地方,也不用老向自己的孩子要了,這就不給孩子添加麻煩,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做法。

第三條忠告: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

俗話説: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一個人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境遇中,有個自己的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很多身在異鄉的人,都能夠深刻地感受到這一點,就是1300年前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經對自己家的窩,有過深刻的體會,他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的就是自己想念故鄉“狗窩”的情懷。

人到六十,孩子也都成家立業了,這時候,我們要儘量避免和子女住在一起。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空間,而且,父母和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住在一起,長時間下來,估計也會有一些小摩擦。所以,這時候,我們更會懂得自己窩重要性。人到六十,説老,也並不很老,很多時候,我們完全有能力去修葺自己的“狗窩”:也許,是鄉下的老家,也許,是父輩留下的老屋,甚至,只是自己在城市某個角落的蝸居,等等。只要我們有了自己的家,我們就能儘量避免和自己的子女在同一個屋檐下,給自己的子女和自己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第四條忠告: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三國時期,有件很有趣味的事情:三國時期的司馬懿,靠着一個“熬”字,他不僅熬死了曹操,還熬死了曹丕和曹睿,司馬家族統一了三國,結束了東漢末年近一百年的戰亂局面。而司馬懿足足活了72歲,差不多是當時人均壽命的3倍。所以,人活着,很多時候,就是在熬。而這個熬,其實更是一個養生的過程。

一個人,不管在怎樣的境遇中,我們都要有一顆保護自己健康的心。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吃好穿暖,不要自暴自棄;當我們生活好起來的時候,我們更要懂得養生。特別是人到六十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時間花在養生,花在做一些健康有意義的善事上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更健康,更有質量,生命也更有意義的了。朋友們,人到六十,記住這四句話,好好活着,我們的晚年生活才能幸福,你們説,是這個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