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代農民致富經:八十歲大爺年入20萬背後,小農户如何衝浪大市場?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綜合

截止2021年,我國農民約5.57億人。

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人少地多”相比,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5%,但耕地僅18億畝左右,佔世界耕地的7%,而平原僅佔10%,人地關係較為緊張。因此,決定了我國農業比較適合小規模農業模式。

在這樣“大國小農”背景下,小規模農業將是我國農業的長期主流發展方向。而中國農業的發展與每一位農民和農户有着緊密的關聯。

把視角從大的宏觀趨勢轉向個體,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我國小農户數量佔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户經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70%。這就決定了,想要加快中國農業的現代化,就需要從每一位農户着手,如何讓農户對接並投身更大的市場?

想要解決這一難點,有幾個典型的方式包括公司制、集體企業、合作社等。這其中合作社讓散户農户聯合起來“抱團發展”,通過制定統一規範等,讓農民平等得參與進來,在保證農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做到收益共享,是農户們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範本。

大學生村官帶領電商村致富

農村合作社有哪些致富故事?

8月份,此時有“中國桃鄉”之稱的北京市平谷區正值熱賣季。在馬坊鎮梨羊村,80歲的查露寬帶着老伴兒,一早上就摘了幾百斤桃,再騎着三輪車去賣。在桃子最受歡迎的上市季,年邁的查大爺,最多的時候一年能賣上一千多斤桃。

種了20畝桃的老兩口,年收入近20萬。

同村的高春霞今年57歲,今年是她在合作社兼職做打包分揀的第四年。從5月份開始,高春霞每天早上7點開始工作,將壞果挑出去,再按照桃的大小進行對應裝箱。平均每天7-8個小時,每小時15元,每個月能賺到3000塊以上。

而這樣的工作,高春霞每年可以從5月做到10月,有近2萬元收入。

除兼職收入外,每年5月之前她會賣掉自家大棚的桃子,兼職結束之後,則在自家大棚裏繼續種生菜,春節前後再賣掉。一年到頭都不閒着的高春霞曾在接受採訪時説,自己乾的活兒“都能賺錢”。

80歲的查大爺與做兼職的高春霞,只是農户羣體中的縮寫。

這些農户是如何富起來的?

要從一位大學生村官講起。2006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的楊欣聞開始了任期三年的村官生涯,作為第一任大學生村官,熱愛農業的他對平谷地區的優勢做了一番瞭解。

很多人有所聽聞的“平谷大桃”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不僅有四大桃系,還有多達218個品種,而平谷區的22萬畝桃園也給了這位村官“大幹一場”的機會。

剛到這裏的時候,農户們都是自己幹自己的,除了擺攤就是等販子上門來收。大家種植的品種也大多非常普通,最便宜的時候一斤才3毛錢,算下來農民們辛苦一年,收入也不過幾千塊。

“聲名在外”的平谷大桃,竟然沒能讓農民們富起來,一腔熱血的楊欣聞開始琢磨如何做的更好。

2010年,他與幾位合夥人出資20萬成立綠養道合作社,藉助互聯網+農業的模式,嘗試在線上市場進行推廣與售賣。

然而卻屢屢碰壁。起初不僅沒有訂單,快遞公司也不願上門接收,楊欣聞只能與夥伴們自己將桃子送到北京市裏,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虧的卻比賺得多。後來,有幾家快遞公司願意合作,但沒有倉庫和分揀,合作社的生意還是非常被動。

就這樣過了幾年,合作社稍有起色,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直到2019年,合作社入駐了拼多多平台,平台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巨大流量,為綠養道打開了新市場,經過兩年多的運營,其旗艦店排到了拼多多品質排行榜第一名。

隨着市場的打開與認可,綠養道旗艦店的復購率很高。

在經營過程中,楊欣聞發現,產品的質量過硬除了依靠天然的條件以外,還需要合作社作為重要的把關窗口,只有高質量的品控和高效運作才能讓產品擁有更多的溢價能力。

於是,採購員張金貴要每天早上帶領六七個人的小組,將各個村裏符合標準的桃子採購回來,時間久了之後,合作社將每個村裏設置固定的收購點。忙的時候,一車大概能裝5000斤桃子,而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完成分揀工作。

以往農民們還需要自己研究銷路,承擔銷售售賣的工作。如今,在合作社的運作下,農民們只需要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即種植高質量的桃子,而推廣、銷售等工作一概交給合作社。

此外,合作社還在不斷拓寬和優化產品品類。以前農户們大多種植普通品種,不乏有一些消費者對桃子上的毛過敏,既影響了銷量也很難談價錢。如今,合作社帶領農户們進行創新,提高桃子的口感與甜度,還在淡季研究種植草莓、赤松茸、水果玉米等,藉助農民們不忙的時候,增加農户的收益。

原本任期三年的村官,年輕人楊欣聞一干就是十六年。他熱愛上了平谷大地,也熱愛着這裏的每一畝地、每一家農户。

如今綠養道合作社的帶領下,這裏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電商村。僅平谷大桃這一產品,其全年線上銷量1000多萬單,平均一天出單2000-3000箱,每箱5-6斤,三分之一的銷量都通過拼多多平台完成。這些桃子中,低價的為98元5斤,精品的可以達到688元一箱。

這其中,除了合作社形式的帶動、產品品質的把控、創新品類的研發等,不可忽視的另一大助推力則是像拼多多這樣的互聯網平台。以拼多多為例,其獨特的“拼購+產地直髮”模式,降低了中間的交易和運輸成本,讓合作社與農户們達成長久穩定的供應關係,也讓一個普通的村落形成先進的分工模式,如今才成為具有代表性的電商村。

自疫情以來,合作社通過與拼多多的線上合作模式,使得周圍300多户桃農銷量共達1500多噸,產值達3000萬,帶動農民户均增收20%以上。綠養道擁有10多個合作桃園,建有容積1000立方米的冷庫。在新產品開發上,通過食用菌的銷售,帶動增收50萬元;通過鮮食玉米的銷售,帶動增收約100萬。

“農業+互聯網”打開新思路

在綠養道合作社的案例中,解決了農户與市場對接這一痛點。而關鍵在於“農業+互聯網”這一模式,在現代農業的發展中,想要擴大市場與銷量,必然需要互聯網平台的帶動,如此才能形成農户、消費者、市場等多贏的局面。

如何帶來農户收入和中國農業的共同增長?在這裏僅僅依靠大量的種植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結合互聯網平台的能力、形成強大的自有品牌,以及創新能力和科技能力,才能實現農產品與市場的產業融合,最終做到讓每一個鏈條都成為受益方。除農户以外,農村合作社作為市場與農户之間的關鍵中介,需要有更多專業的人來帶領,讓分散的農户們進入有效的組織,通過協同與品控,讓農户們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

當每一個農户都富起來,中國農業的發展必然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