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行為是抑鬱了:馬思純首談病情,稱讓自己開心最重要
很難想象,臉上笑嘻嘻的馬思純,居然也會抑鬱。這樣的意外,其實就是我們對抑鬱鮮少了解才有的想法;也是抑鬱滲透到一個人身上,不僅自己不知不覺,他們更加不知不覺的樣子。抑鬱是藏在影子裏的魔,偽裝成快樂,也偽裝成難過。但是,它其實是病。與感冒,與傷痛一樣,是會折磨人的病,腐蝕正常心理的病。
馬思純首次在某節目中,以聊天的形式討起自己的抑鬱症。體型上,馬思純仍然比大多數熒幕上的女星要胖,胳膊是粗粗的,肩膀也厚厚的,臉也圓圓的,肉嘟嘟的。她還是愛笑,一如既往。如果不是她自己説出來,很難發現她曾經是一個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是怎麼形成的?以馬思純的自我理解,抑鬱症可能波及到的人羣更廣,形成原因和不正確卻傳統的烹飪方式差不多。她説家庭教育方式上,對性格的影響,可能有激發抑鬱形成的部分原因。大家都希望你不要自我,考慮別人的感受,懂事聽話。
其中,聽話是她聽過最多的一種教育方式。潛移默化中,聽話就成了一個人對生活中所有事情的基礎判斷。會考慮,自己聽話能帶來什麼,不聽話又會失去什麼,以至於過度因別人反射到自己身上的負面的東西而自我懷疑和糾正。“聽話”“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太自我”,幾乎每個家長都會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此,如果這跟抑鬱有關,那麼太多人都有可能深陷抑鬱的陰影之中。另外,馬思純也談到了初戀,因為追了三年才追上,在反覆的挫敗感之中,漸漸丟掉了快樂的自己。因此,即使馬思純沒有説,還是要提醒深陷其中的孩子們,太難的愛情,咱們不要了。有人説過:談容易的戀愛,做不容易的事,才能有不錯的未來。
除了家庭教育和感情挫敗,較為明顯傷害一個人性格的東西,馬思純十幾年都沒有睡好過,夜裏一定會醒,睡一兩個小時便會清醒。悲春傷秋,憂心忡忡,不願意社交,不願意走動。這些個人反映和行為其實都是病了,心情病了,被抑鬱的病魔控制住了。
而這些行為反映,在大多數人甚至包括患有抑鬱症的當事人,都不是能夠輕易察覺到的東西。睡不着,在一部人的理解中就是“不夠累”,“體力消耗不夠多”,或者直白的説就是“閒的”。而社交出現障礙,又會被誤以為“害羞”“靦腆”“悶”。因此,即便是夜夜被無法入眠的痛苦折磨,即便已經被病痛拖累到行動,都不容易被人察覺。
抑鬱的危險,也就在看似合理的普遍的反應中被助長和無視。馬思純説,現在無論是對於減肥還是任何事,首先考慮的都是讓自己開心和健康最重要。她還呼籲,不要將抑鬱症特殊化。因為這是一個不會讓人遍體鱗傷可憐兮兮的病,是一個被“瞧不起”的病,因此會被人不友好的稱之為“矯情”。所以,像馬思純所説,正視抑鬱,病了就要治療,要吃藥,讓自己開心和快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