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局|以色列政局突然生變,內塔尼亞胡會捲土重來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
13日是以色列本屆政府上台十個月的日子,然而就在一週前,由現任總理貝內特領導的執政聯盟卻突遭變故,因一名議員“退羣”而失去議會多數席位,政治危機的陰影再次籠罩以色列。
統一右翼聯盟黨鞭希爾曼
6日,貝內特所在黨派統一右翼聯盟的黨鞭希爾曼宣佈退出該黨,理由是觀念不合,她還呼籲讓目前的執政聯盟下台,組建新的右翼政府。據以色列媒體報道,作為一名正統派猶太人,希爾曼與世俗派出身的衞生部長霍洛維茨爆發矛盾。
以色列議會總共有120個議席,此前由八個黨派組成的執政聯盟佔據61席,僅有微弱優勢。希爾曼的退出,導致執政聯盟的議席數降至60席,被推到了懸崖邊。議會最大反對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前總理內塔尼亞胡迅速表態讚賞希爾曼的決定,並邀請她加入反對黨陣營。而希爾曼也確有加入利庫德集團的計劃。
以色列政壇本來就中小黨派林立,自1948年建國以來從未出現過單一政黨組閣的情況。這次貝內特政府遭遇的執政危機,是近年來以色列政黨政治進一步碎片化的結果,其不穩定的種子早在去年6月組建執政聯盟時就已埋下。
貝內特(右)和拉皮德
在那之前,以色列在兩年內舉行了四次議會選舉。其中,2019年4月和9月的前兩次大選後均組閣失敗;2020年3月第三次大選後,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和中間派藍白黨組建聯合政府,但只維持了半年,就以破裂告終;第四次大選後,利庫德集團領導人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最終由議會第二大黨中左翼“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成功組閣。
去年3月的第四次議會選舉,有多達38個政黨和黨派聯盟參選。儘管淪為在野黨,但利庫德集團憑藉30個議席仍然是議會第一大黨,而成功組閣的“擁有未來”黨雖然是第二大黨,但僅有17個議席。而且,成就那次組閣的實際上並非“擁有未來”黨及其領導人拉皮德,而是以“造王者”身份示人的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
從政治光譜上看,統一右翼聯盟與利庫德集團同屬於右翼陣營,而“擁有未來”黨屬於中左翼。實際上,由八個黨派組成的執政聯盟橫跨了整個政治光譜,包括統一右翼聯盟、以色列家園黨和新希望黨三個右翼政黨,工黨和活力黨兩個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和藍白黨兩個中間派政黨,以及一個阿拉伯政黨聯合阿拉伯黨。
內塔尼亞胡
除了“擁有未來”黨,其他黨派在議會所佔議席數均為個位數。由於政治主張差別很大,促使他們結盟的唯一目的,就是扳倒連續執政12年的內塔尼亞胡。
正因如此,貝內特領導的統一右翼聯盟的加入,令八黨聯盟得以實現政權更迭,組建起以色列歷史上首個涵蓋左、中、右和阿拉伯政黨的大聯合政府。貝內特與拉皮德輪流執政,前者先擔任總理兩年,後者作為候任總理先出任外長。此外,其他六黨領導人也都入閣,上述提及的衞生部長霍洛維茨就是活力黨領導人。
執政聯盟前所未有的複雜程度,意味着其合作的基礎十分脆弱。去年6月13日,以色列議會對貝內特政府的信任投票結果,就足以敲響警鐘——60票贊成,59票反對,1票棄權。用內塔尼亞胡的話説,貝內特是“一個站在針尖上的總理”。
貝內特曾是內塔尼亞胡的重要幕僚,但後來兩人因政見不合等因素而分道揚鑣。無論是十個月前那次議會信任投票的結果,還是如今議會席位分佈情況,都反映出執政聯盟與反對黨陣營依然維持着勢均力敵的狀態。
執政聯盟失去議會多數席位,今後在議會推動議案時必須尋求反對黨陣營的支持。如果雙方達成一致,不排除重新組建政府甚至解散議會提前大選的可能。另外,在議會復會的情況下,反對黨陣營也可以發起對貝內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從而推動政權更迭。
無論如何,蟄伏了十個月的內塔尼亞胡又一次嗅到了重新掌權的機會,而且還是在執政聯盟內部爆發矛盾、出現鬆動之際。儘管政治危機模式重啓,但現階段對雙方來説機遇和挑戰並存。
目前,以色列議會處於休會狀態。失去議會多數席位,暫不意味着貝內特政府徹底陷入危機,他和拉皮德等還有機會通過拉攏其他在野黨議員來鞏固執政聯盟在議會的地位。當然,反對黨陣營也可以趁熱打鐵挖執政聯盟的牆角,通過鼓動更多執政聯盟所屬黨派議員出走,來分化瓦解貝內特政府繼續執政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