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處理公共場所衝突,絕不靠什麼“地鐵判官”

以暴制暴、以牙還牙,絕對不是處理公共場所衝突的正確選擇,打人不是正義,以非對非更不可取

今日互聯網,若論誰最火,“地鐵判官”一出,試問誰與爭鋒?相關話題很快“霸佔”微博熱搜第一。巧的是,事件起因也與“霸”有關。

借用網友創作的文言文版,言簡意賅來個原景重現——青島地鐵上,兩老人辯座(爭座位),一男踱步前聽,初聞老婦霸佔二(佔兩個座位),又聞一老翁曰:吾佔十座也未嘗不可。初時不解,而後大怒,此老翁欺人太甚,遂反手掌摑之。此事廣而傳之,眾人皆稱其為“地鐵判官”。

“地鐵判官”一事,充分激發了網絡段子手的創作欲,熱梗頻出——“我佔10個座兒你也管不着”“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已知全貌立即執行”“迷茫,確定,審判”“這一巴掌,扇出了社會正義感”“他幹了所有人想幹,但沒勇氣乾的事兒”……

快評丨處理公共場所衝突,絕不靠什麼“地鐵判官”

↑網友自制解説圖

在社交媒體上,為這一巴掌鼓掌叫好的,大有人在。近年來,因霸座引發的爭議,屢屢引發熱議。其實,就算是沒接受完義務教育的小孩子,都明白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佔座有錯。

座位是公共資源,霸座不僅是對公序良俗的破壞,也是對他人權益的侵害。正因如此,地鐵判官那句“混蛋,佔座還有理了”才會引發網友的共鳴和點贊。

不過,那些讚許“地鐵判官”出手果斷的人,很快就被打臉了……原來,所謂“判官”主持社會正義,其實是葫蘆僧亂判葫蘆案,真相反轉讓人意外。佔座一事,只是誤會。被掌摑的大爺,更與佔座無關,只是爭吵中出言不當。更有媒體消息稱,被當作勇士、置於道德鄙視鏈頂端的精神小夥兒,其實是精神有點問題。

針對此事,青島地鐵工作人員證實,此事屬乘客的不文明行為,已進行調解,雙方互不追究。當地警方回應稱,其是否是精神病不便透露。儘管事件告一段落,可這一巴掌引發的輿論海嘯,並未平息。

其實,無論小夥兒是否有精神疾病,首先必須確定的是,在文明社會,以暴制暴、以牙還牙,絕對不是處理公共場所衝突的正確選擇,打人不是正義,以非對非更不可取。尊重他人權利、維護公序良俗,才能共同營造和諧友善的社會環境。

回頭看,一巴掌封出“地鐵判官”,何嘗不是一種公共情緒的宣泄?在現實生活中,不文明行為屢現,如何幹預與處置往往成為難題。如果忍氣吞聲,勢必助長其囂張氣焰,而放任自身該有的權益被侵害;而如果出手,當事人顧慮重重,或是被對方謾罵侮辱,或是遭遇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調解,或是擔心因視頻被剪輯、歪曲,而遭遇鍵盤俠的網暴……民眾樸素的正義感,該如何得到尊重和保障?

伸張正義,本不該如此遲疑。當然,這絕非肯定“動手不動口”的魯莽衝動,而是社會應當劃定文明的底線,每一位公民都應自覺成為公共秩序的維護者,而非破壞者

“我走後,他們會老實排隊、老實坐好,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而是因為我來過。”這段判詞,為網友替“地鐵判官”杜撰。現實中,希望這段判詞不要一語成讖。維護公共秩序,需要的並不是判官,而是每個人對是非對錯的判斷。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靜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6 字。

轉載請註明: 快評丨處理公共場所衝突,絕不靠什麼“地鐵判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