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母親張麗君”丈夫再婚,別輕易指責“薄情寡義”|沸騰
紀錄片《人間世》視頻截圖。
5年前,紀錄片《人間世》中的一個故事曾感動很多網友。
26歲女子張麗君懷孕後,查出身患癌症。她堅持生下孩子,説“我已經活了26年,看到了世間的很多美好,但是我的孩子還沒有見過,我想讓他看看”,自己也因此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病情急轉直下。紀錄片中,張麗君很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她知道自己日子不多,提前錄下了未來18年的“生日祝福”留給孩子。
然而前幾天,喜歡“吃瓜”的網友沸騰了。因為有消息稱,張麗君的丈夫韓先生在她去世一年後“再婚了”,而且把孩子“過繼”給了堂姐。不少自媒體藉此煽動情緒,稱“你對他深情,他對你薄情”“抱歉,這才是真實的人間世”“為愛犧牲,真的值得嗎”……張麗君丈夫因此成了眾矢之的。
但經媒體求證後發現,2019年,張麗君丈夫韓先生與現任妻子結婚,當時孩子4歲。現在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不存在網上説的孩子過繼給他堂姐的情況。
在這一“反轉”的傳播過程中,充滿了很多有濃厚感情色彩的論斷——張麗君當初選擇冒險生下孩子的事情,被描述成“捨命為丈夫留後”。
事實上,胰腺癌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便不要孩子,張麗君也是前途未卜,她當初的選擇當然是充滿勇氣的,卻也不像網友説的那麼“愚”。更重要的是“留後”這樣的字眼,充滿了某種嘲諷的惡意,彷彿張麗君就是一個“生育工具”。
類似的“感情投射”還有很多。謠言稱,韓先生把孩子“過繼”給堂姐,在一些自媒體爽文中,被描述為“過繼給他人”;他的再婚,被形容為“為了新歡”。在此基礎上,網友質問,“孩子跟着你,會影響你摟抱新歡嗎?”
最終,很多人達成了一個強烈的“共識”:女人還是應該為自己而活,當初張麗君就不應該選擇生下孩子。他們忘了,自己之所以在這事上投入這麼多感情,就是因為當初被張麗君“癌症媽媽”的故事所感動的。
看上去,韓先生已經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渣男”了,而孩子也一定會過上悽慘的一生。
在這些網友預設的劇本中,一個完美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韓先生獨自帶着孩子,堅守着當初對愛情的承諾,每年都要拍下視頻,讓大家繼續感動。至於人傢俱體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孩子是否能夠健康成長,他們是沒有時間關心的。一旦感動大家,成為一種“形象”,就有義務繼續扮演下去。
就媒體報道來看,韓先生選擇再婚,就和當初他選擇張麗君一樣,都是法律保障下的個人權利。我們無法假設,張麗君如果能看到今天,她是否會滿意。這樣的假設是“劇情”和“想象”,而不是現實生活。
至於小孩“過繼給堂姐”的假消息,雖然看上去很刺激人,但也已被證偽。況且,就算真的將孩子“過繼給堂姐”,只要相應的程序合法合規,並且人家承擔了相應的撫養責任,那便無可指摘。而這樣的行為也未必就代表,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與父親“隔離”。
令人疑慮的是,一些人連人傢俱體的生活細節都不知道,又有什麼理由去責怪他人選擇重新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呢?
張麗君當初選擇記錄下自己患癌後的生活,是一種特別清醒和現代的感知生命的方式。知道自己即將離開,她仍然笑着,要和丈夫去旅行,要“玩到死”,這種態度的根基恰恰是“珍惜當下”。
相比之下,那些在這件事上對韓先生橫加指責的“吃瓜羣眾”,則是一種陳舊的“道德主義者”。他們信奉的人生信條是“一生只愛一個人”,“後媽一定是壞人”,“男人沒有一個靠得住”——都像傳統章回體愛情小説,好像該男子不在身上背個“貞節牌坊”就對不起張麗君似的,但這是一個現代社會啊。
每一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容易的,張麗君去世,最難過的一定是她的家人,而不是網友。他們如何走出來,如何過好自己以後的日子,最終的決定權是在他們自己手中,而不是按照網友預設的劇情來生活。
為別人的故事感動,偷偷抹眼淚是可以的,但是要代入太多自己的感情和價值觀,對別人橫加指責,作出道德上的宣判,就過了——比起這樣的自大心態,我們更需要的,其實是一顆悲憫之心。
□張豐(媒體人)
編輯:馬小龍 校對:趙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