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農業而言,種子是“農業之母”,對國家而言,種子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籌碼。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中國應當“要像重視芯片一樣重視育種”。
財經節目中心推出的兩會特別節目“龍洋説兩會”,首期節目將目光聚焦在種子上面。
小種子 大未來
來自新西蘭的奇異果,大概12元一隻,中國土生土長的獼猴桃,大概2元一隻。一隻奇異果的價格大概是一隻獼猴桃的6倍。
很多人都曾有疑問:明明它們所屬的國度相隔如此遙遠,為什麼它們長這麼像?莫不是失散多年的“兄弟”?真的沒錯,奇異果、獼猴桃很久以前真的是一家!當年,奇異果的祖先就是從中國坐船去的新西蘭。
100多年前,一位新西蘭老師從中國湖北帶走了一粒獼猴桃種子,之後新西蘭用這粒種子培育出味道更好的黃心獼猴桃,也就是奇異果。
如今,奇異果不但統治了全球1/3的市場,還返銷中國,價格比國產獼猴桃高出多倍。
種質資源流失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一粒種子就能富甲一方水土,可見種子對於一個國家是何等重要。但一開始人們並不是很重視保護自家的種質資源。在我國5000多年的種植史上,許多物種因此悄悄流失海外,比如茶、棉花、獼猴桃等。
而草莓也曾引起韓國和日本之間的爭吵。據日本公開媒體報道,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日本隊員在韓國吃到了一種非常美味的草莓,結果調查發現這種草莓是20年前一個韓國農民從日本帶走的,之後還把品種進行了專利註冊。
採訪中一些韓國農户表示:“我覺得這是韓國的,雖説是日本的,可在韓國種了就是韓國的。”日本媒體稱僅五年就造成220億日元(約13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小小種子的商業化之路
今天在種子行業,國際技術專利已是繞不開的門檻。但在十九世紀末期,美國農民和全球同行一樣,都是自己留種種植。
1930年開始,一些農業公司開始發展育種技術,改進出了性能更為優秀,並擁有技術專利的雜交種子,賣給農户。商業種子開始大行其道,並漸漸壟斷全球各地,影響也滲透到了中國。
洋種子來勢洶洶 國內種業安全堪憂
近年來,7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悄然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北方蔬菜基地山東壽光,洋種子壟斷市場的現象曾經非常嚴重。2008年高峯時,洋種子幾乎佔據了壽光60%以上市場,價格也一路飆升。
山東省壽光市種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 範立國:原來的種子都是論袋、論斤,或是論兩。他們來了之後開始論粒賣,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變化。
山東省壽光市三木種苗公司董事長 劉樹森:曾經有一個粉色番茄,美國的一個公司,一開始的進價是0.18元一粒,180元一包。兩年的時間,老百姓種得不錯了,看到老百姓受益了,那個公司賣到將近600元一包。
國際種業進入4.0階段 中外生物育種有差距
種子論粒賣,價格隨便漲。洋種子侵佔中國市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生物育種技術層面,確實有差距。一些關鍵技術、原始專利被跨國公司多數掌握,有受制於人的潛在危險,而這也是中國種業卡脖子的關鍵點之一。
如今全球種業已進入育種4.0時代,是以基因編輯、生物育種、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發展為標誌的新一輪科技革命。
好在國家及時發現問題,奮起直追,如今不僅差距逐漸縮小,還走出了有中國特色的發展路線。
探月種子歸來 長勢喜人
2020年12月17日,完成探月任務的嫦娥五號返回地球,帶回的禮物除了月球土壤,還有一批參與太空旅行的作物種子。
華南農業大學提供的40克水稻種子就在其中。令人驚喜的是這批種子剛回家不久,有些就已萌芽。
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郭濤:種子的萌發,跟沒有上天的種子比較起來,反而還有一些刺激的效應,優勢更加明顯,這也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中國是全球最早進行航天育種研究的國家
中國是全球最早進行航天育種研究的國家,每次航天發射都會帶種子上太空。帶包種子上去,轉一圈,回來以後有些種子就變得非常好,確實很神奇。
而我們的秘密武器還有很多,海水稻也是其中之一。
“海水稻”商業化運營將正式啓動
“海水稻”也就是耐鹽鹼水稻,是指能在沿海灘塗和鹽鹼地生長,可以不施肥、不打農藥、不懼海水短期浸泡的水稻品種。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團隊宣佈:今年將正式啓動“海水稻”商業化運營,擬用8至10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改造整治目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這個海水稻如果擴大到1億畝,多養活8000萬人口。
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小小海水稻種子背後是萬億級的產業藍圖。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發副主任 李繼明:海水稻種子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起步晚 進步快 中國種業奮起直追
種質資源一直是國際競爭的焦點之一,位於挪威的世界末日種子庫,全球超過100萬份植物種子被保存在這裏。我國地大物博,本土種質資源豐富,全球第二大種質庫就在中國農科院。儲存量已達50萬份,未來儲存量將達到150萬份。
生物育種方面,我們在海南、甘肅和四川,已經建立了三大國家級種子繁育基地。過去中國種子企業大多小而散,難以形成國家產業合力。2016年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了瑞士種業巨頭先正達,使得中國進入全球種業排行榜前三。在國內種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今的山東壽光也一改洋種子壟斷局面。
如今的山東壽光,大批國內蔬菜育種研發機構聚集於此。截至2019年底,我國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已經達到69個。
黃瓜、豇豆等蔬菜品種,國產種子佔90%以上的份額,告別了洋種子壟斷的現象。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瓜遺傳育種課題組組長 高建昌:國內主要蔬菜作物的種子,跟國外公司達到分庭抗禮的程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他們。
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尤其是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完全自給。
我國種子供給有保障,這些都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糧食安全。對中國種業來説,要把科技自立自強擺上突出位置,力爭打好種業翻身仗,確保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