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借東盟峯會拉攏東南亞,想遏制中國卻慘遭拒絕,多國表態不會“選邊站隊”
如今,俄烏兩國依舊紛爭不斷,美國卻又開始將目光對準了中國所在的亞太地區,從而再次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自特朗普時期以來,美國便與東南亞國家的接觸變少了很多。據悉,在新加坡總理訪美之前,已經有近5年的時間沒有來自東盟的國家領導人踏足過美國了。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12日到1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召開美國-東盟特別峯會,在東盟10國中,只有8國領導人赴約,而正忙於大選的菲律賓與去年發生軍事政變的緬甸則表示不會派代表參加此次會議。
根據東盟網站上輪值主席國發布的聲明顯示,屆時東盟國家領導人將會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會晤,並在會議期間,就雙方今後的合作發展方向,以及雙方涉及的共同利益以及擔憂的地區交換意見,此外,還將就俄烏衝突、“印太經濟框架”和中國的影響等國際問題進行討論。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自2016年以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與東盟領導人會面後,第二次在美國舉行峯會。雖然美國現在開始正逐步增加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並在中美競爭中向一些東盟國家施壓,想要讓其在兩國之間“選邊站隊”。
由於今年正好是美國與東盟建立關係45週年,有分析人士認為,白宮是想要藉此機會,與東盟建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主要是為了抗衡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不過,鑑於與中國密切的經貿關係,以及長期以來大國平衡的做法,東盟國家不太可能與美國在該地區與中國脱鈎的地緣政治目的上進行合作。
儘管美國方面在峯會前夕鮮少提及中國,但還是有輿論指出,當前,在俄烏衝突分散掉大眾注意力的時候,美國-東盟的峯會卻還是照常舉行,這也意味着美國“將矛頭對準了中國”。因為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而東南亞正是能夠制衡中國發展的“核心地區”。
從奧巴馬時期到拜登的推出“印太戰略”,美國政府的戰略方向便開始向亞洲轉移,不斷圍繞東盟進行遊説,試圖將其融入自己所謂的“反華聯盟”。然而,這些東盟國家的領導人在面對來自美國的“威逼利誘”下,卻多次表示不願“選邊站隊”,而是希望美方能夠更多的參與經濟上的合作。
事實上,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於2017年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東盟國家一直對美國的經濟計劃感到失望。儘管拜登政府正在挽回美國在特朗普時期丟失的影響力,並急於推動一項分裂各成員國的議程,以削弱中國的影響力,但東盟成員國卻並沒有表明自身的立場問題。
為此,有分析稱,本次峯會”基本上是象徵性的“,不會有實質進展。另據中國海關9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東盟目前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2年前四個月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4.6%,歐盟和美國分列第二和第三。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為1.84萬億元人民幣(2745億美元),同比增長7.2%。
雖然,美方號稱此次峯會是為了促進合作,但實際上是為了地緣政治利益,中國必將成為此次會議的討論重點。對此,有輿論表示,“參加會議的領導人必須對會議議程有清醒的認識,並清楚自己被邀請的原因。”此外,中國外交部也在10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樂見域外國家為本地區和平發展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但不會接受任何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破壞地區團結合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