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又在搞印太經濟小圈子

美又在搞印太經濟小圈子

“美國準備推出‘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制衡中國。”《華爾街日報》7日一篇長篇報道以此為題披露稱,拜登政府將在幾周內公佈首個針對印太地區的廣泛經濟戰略細節,透過這個新的經濟框架,美國將同“友好”國家在一系列領域更密切地合作。分析認為,此舉是為了填補美國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後留下的亞太經貿戰略漏洞。特別是隨着中國與該地區經濟連通性的增強,華盛頓越來越坐立不安。拜登政府上台剛滿一年,“競爭”是其對華政策關係的基調。過去一年,美國打造了數個集團政治性質的小圈子聯盟,加劇了外界對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陷入“新冷戰”的擔憂,而現在,它設計的經濟戰略也迅速引來媒體“經濟冷戰”的聯想。在專家看來,美國的新構想沒那麼容易實現。它無法取代被美國拋棄的TPP,因國內就業等利益,一些相關安排意味着難以對地區發展中國家形成吸引力,有澳媒甚至用“三心二意”來形容。即便是美國在該地區的一些發達國家盟友,也做不到遠離中國大市場。“美國希望改變,但世界也在不斷變化。”瑞士《新蘇黎世報》的一篇文章寫道。

美媒披露新“框架”詳情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拜登政府準備發佈的所謂“印太經濟框架”,旨在讓美國同“友好”國家在數字貿易、供應鏈和綠色技術等問題上更密切地合作。美國亞太地區副貿易代表比安奇在最近的一次貿易會議上表示,該框架預計將在幾周內公佈。該框架的結構將是一系列單獨協議,地區國家可以選擇簽署這些協議。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負責該框架的貿易部分,包括數字貿易、勞工標準和貿易便利化。商務部長雷蒙多將監督供應鏈、基礎設施、去碳化、税收和腐敗等部分。

報道稱,預計該框架不會試圖讓美國重返TPP,美國官員給出的理由是,缺乏國會兩黨中任何一黨的足夠支持,而且工會也持反對意見。預計拜登不會對貿易伙伴削減關税,也不會提供其他傳統的市場開放工具。這些工具受到美國勞工團體及其民主黨盟友和一些共和黨人的反對,理由是它們以犧牲美國的就業和製造業為代價。

該報承認,多名經濟學家、外交官和貿易專家表示,美國想聯合多個亞洲經濟體達成為商業和新技術制定參與規範的有效協議,將面臨一場硬仗。一些人稱,如果沒有市場準入措施,該框架可能又會成為美國與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加坡等盟友的富國俱樂部。“真正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越南和印尼這樣的國家加入?”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賴因希説。

這篇報道迅速引來輿論關注。路透社7日稱,去年10月,拜登對一些亞洲國家領導人表示,美國將啓動一項新的“印太經濟框架”談判,但沒有透露多少細節,而且他的政府一直不願向亞洲國家提供更多的市場準入,認為這將威脅到美國的就業。去年11月,雷蒙多在新加坡説,美國將在2022年年初啓動一個較正式的進程,尋求與印太地區“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一個超越《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比傳統自由貿易協定更廣泛和自由的經濟框架。

台灣《旺報》7日稱,雷蒙多去年12月曾表示,不可能“按原樣”重新加入CPTPP,美方所設想的是一種全新經濟框架,目標不僅是讓日本、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參與,還要讓馬來西亞、越南和泰國等新興經濟體參與。“拜登將公佈首個亞太經濟戰略,東南亞國家恐不買單”,台灣今日新聞網的報道以此為題。

對東南亞難有吸引力

“拜登的‘印太經濟框架’在國內會面臨較大阻力。”美國克里斯托弗·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孫太一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重商主義尤其是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中期選舉年民主黨在民調上已經處於劣勢,拜登政府很難頂住壓力去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而涉及設立新標準的方面,哪怕各方在磋商之後有所妥協,相關標準也很難具有約束力和連貫性——在經歷了特朗普時代後,印太地區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在內)都已經意識到,在乎盟友的美國可能只是臨時的。

孫太一説,供應鏈彈性、基礎設施這樣的議題,雖然在描述時對一些國家會很有吸引力,但落實時勢必涉及利益分配甚至爭奪。而美國眼下不可能以聯邦政府的名義做實質性的資源投入,加上兩黨之爭,美方短期內很難給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帶來實質利益。值得警惕的是美國如何處理台灣潛在的參與,拜登政府很可能會以“設立共同標準”為由,讓台灣也承諾履行相關標準。

“拜登半心半意的亞洲經濟計劃需要我們的幫助。”澳大利亞《金融評論》7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的最新數據顯示,華盛頓通過與印太地區國家的經濟關係施加影響的能力急劇下降。如果沒有戰略,隨着時間推移,美國將繼續成為亞洲國家不那麼重要的經濟夥伴。中國與該地區的貿易額現在是美國的兩倍半。

文章稱,從去年10月至今,所有跡象都表明拜登政府的雄心很小,反映出新貿易協定缺乏政治支持。新框架可能對東南亞欠發達國家特別沒有吸引力,這種三心二意的做法也給堪培拉出了一個難題。堪培拉應敦促華盛頓儘可能選擇廣泛的成員,而非儘可能高的標準。

“經濟冷戰”,德國新聞電視台報道稱,美國準備出台的“印太經濟框架”旨在填補其退出TPP所留下的戰略漏洞。這將使印太國家處於艱難境地。即使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盟友,也很難離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龐大市場。因此,“多軌並行”很可能成為印太國家的選擇。

實際上,為與中國“競爭”,華盛頓當局可謂手段用盡。上週五,美國眾議院通過“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將撥款3500億美元,在製造研發等多個領域強化美國競爭力。法案還提出強化美台經貿、科技和安全合作。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共和黨眾議員都投下反對票。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稱法案中有民主黨的“極左議程”,包括關於氣候變化支出的條款,共和黨領導層還宣稱該法案在中國問題上“過於軟弱”。

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所謂“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涉華內容充斥着冷戰思維和零和理念,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他強調,美方應刪除法案中涉華消極內容,停止審議推進該法案。

美亞太政策無新意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美國所謂新“印太經濟框架”,可以對標奧巴馬時期搞出來的TPP。美國國內很多人認為TPP的勞工標準對美國不合算,如今又想另起爐灶,搞一個更小的經濟圈子。呂祥認為,美國很難搞起來,因為周邊國家不願意把資源耗在無休止的磋商和談判上。同時,日本想讓美國迴歸CPTPP,但美國並不願意。

呂祥説,美國的新亞太政策並無新意,10年前民主黨智囊團就形成共識,亞太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過去一年,拜登政府提出“四方安全對話”(QUAD)和“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兩個新概念,自認為是創新,但從戰略上來説都是小把戲。“QUAD”四國利益訴求不同,在處理跟中國的關係上差別很大。“AUKUS”則是為一筆巨大的核潛艇生意而臨時包裝出來的概念,根本就是一個偽戰略,把英、澳拉進一個看似具有全球意義的戰略圈,要這兩國在整個印太地區發揮作用,純然是痴心妄想。

不過,美國看起來要在這條道上走到底。7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展開訪問印太的行程(詳見今日本報第三版)。路透社稱,此行將提醒世界,儘管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問題而緊張升級,華盛頓的長期戰略重點仍是亞太。“QUAD”是布林肯本週活動的重點。

該報道還提到,布林肯的行程開啓前幾天,即北京冬奧會開幕當天,中俄宣佈兩國友好沒有止境、合作沒有禁區。此外,中俄承諾相互堅定支持彼此核心利益,抨擊美國通過“AUKUS”對抗中國。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駐美大使安東諾夫5日表示,俄中元首日前會晤引起美媒對兩國繼續“走近”的“擔憂”。不過,6日被記者問及“是否對俄中走得太近感到擔憂”時,拜登卻“輕描淡寫”地説:“這沒什麼新鮮的。”

俄羅斯聯邦新聞通訊社一篇題為“俄羅斯和中國迫使美國想起其最糟糕的噩夢”的文章稱,現在華盛頓處於極其困難的境地。俄政治學家克拉舍寧尼科娃確信,俄中之間如此密切的合作正是美國最擔心的,“俄中聯合起來,美國就沒有機會了”。

來源:環球時報

●本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任 重 青 木 ●本報特約記者 柳 直 ●本報記者 趙覺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4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又在搞印太經濟小圈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