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綠葉可以作出多少貢獻
【青年學子説】
講述人: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專業2019級研究生 朱靜茹
2013年,我剛滿18歲,先後收到了兩份通知書,一份是大學錄取通知書,另一份是入伍通知書。因為父親是海軍,我從小就嚮往部隊、憧憬大海,於是選擇了保留學籍參軍入伍,成為全軍首批夏秋季入伍的大學生士兵。
夢想着身着潔白軍裝英姿颯爽、立於艦艇之上馳騁海洋,卻被分配進入深山之中,當了海軍話務兵。當時,深深的失落感衝擊着我的內心,夢想似乎破碎了。“雖然我們不在海軍前線,但是我們是他們的眼睛、耳朵。”老兵們這樣開導我。想當鮮花,是年輕人慣常的願望,而在部隊期間,我開始思考綠葉存在的意義。
退役前,我所在部隊的80後班長梅雄在救人時不幸犧牲。本應晚我3個月退役的老班長,永遠留在了部隊。我自問,同是“深山水兵”,同是年輕人,當危難來臨時,我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軍魂不在崗位,而在抉擇。參加完梅雄班長的告別儀式,我回到學校。課堂上,播音主持是光鮮亮麗的;課堂外,我把很多時間都投入志願服務中,幫助孤寡老人、留守兒童、聾啞兒童,還組織舉辦特殊兒童運動會,為自閉症兒童尋找心靈寄託。
為了更好地幫助別人,我也在不斷提升自己。在助老時,我要學會急救知識;在陪孩子的過程中,我要懂得父母同兒童相處的技巧;在聾啞學校,我學會了用手語表達。細細數來,滿滿都是獲得感。
2019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我有幸成為首批32名骨幹志願者之一。我所在的新聞宣傳部提前投入工作,前前後後19個月,我的生活圍繞軍運會運行。1800個服務小時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志願精神的內涵,也深刻了解到一枚綠葉可以作出多少貢獻。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武漢陷入最艱難的時刻。“病牀告急”“蔬菜短缺”“社區志願者人手不足”……梅雄班長的面容又浮現在我的眼前,考驗我的時刻到了。披上“白衣戰袍”,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走進社區,與確診患者確認當日病情。我與患者一門之隔,説不恐懼是假的。但那一刻,想到忘我的老班長,他可有過絲毫猶豫?再想到此時此刻那麼多挺身而出的人們,一股不服輸、不放棄的勁頭佔了上風。我的導師張德勝教授也不懼風險,全情投入武漢抗疫志願服務專題片《城市擺渡人》的拍攝,身體力行給我打了樣,詮釋了他常教導我的“會做、會説、會研究”的內涵。
記得有一次助殘活動,一位身患白化病、不願與人溝通的小妹妹緊緊地抱住了我的脖子,許久也不願鬆開。儘管我已經抱不動她了,但我也沒有放手,那是她對我的信任與肯定,而我則抱起了她的希望。回到學校,我和新入學的學妹分享了這件事,她當即報名加入我們的志願組織。這一刻,我感到,愛心在傳遞。
武漢市最美志願者,湖北省五星志願者、荊楚禁毒形象大使……大家給了我很多榮譽,但我始終清醒,榮譽意味着信任和更重的責任。自己只是大海中的一朵小浪花,唯有不斷傳遞動能,才能匯聚起一批批熱血青年奮鬥報國的磅礴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夏靜、劉博超整理)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3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