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吳培冠委員:立法解決過度包裝問題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綜合

我國是世界第二包裝大國,近年來,商品過度包裝問題已引起各級政府重視和社會公眾的關注,有關部門陸續出台了相關政策舉措予以應對。但總體來看,這一問題依然較為嚴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吳培冠呼籲:“近年來電商物流迅猛發展,使商品包裝過度問題更顯突出。應抓緊推動完善國家層面的包裝立法,建立有關包裝的法律體系。”

吳培冠介紹,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去年對電商平台銷售的餅乾、化妝品、茶葉等商品進行包裝計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抽查的50批次商品中有12批次存在過度包裝問題。其中茶葉和咖啡包裝不合格發現率為20%,化妝品包裝不合格發現率更是高達70%。

“包裝過度是指超出正常的包裝功能需求,其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超過必要程度的包裝。”吳培冠指出。在吳培冠看來,商品的包裝過度會產生許多危害——

從能源利用率來看,導致損耗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若不能及時有效地回收和處理,產生的包裝廢棄物會造成嚴重環境污染。

從經濟效益來看,也會使得消費者的利益受損,使用包裝而引發的成本(如價格、税賦、包裝的回收處理等)最終都由消費者承擔。

從市場秩序來看,還會破壞市場秩序,損害綠色發展社會風氣。如果商品包裝過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某些企業的經營重心從商品的質量轉向包裝,依靠包裝吸引顧客、佔領市場,這種手段會引起其他企業效仿,致使過度包裝現象越來越嚴重,陷入惡性循環。

吳培冠建議,應該抓緊推動完善國家層面的包裝立法,建立有關包裝的法律體系,“目前我國包裝行業涉及的法規散見於環保及其他行業相關的法律條文中,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包裝法。制定包裝相關法律是依法治理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包裝行業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吳培冠表示,可依據我國國情,結合環境相關法律的原則性條款,制定商品包裝法等專門性法規,保障司法及執法等活動有效開展。還可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和材料工業技術的發展趨勢,制定技術性的國家標準。法規與標準相輔相成,構建起完善的法律框架。

有法可依,還要加強監管。吳培冠提出,應加強對已有法規、通則和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管。首先,各級政府應明確執法機關的主體和程序,成立專門機構或內設部門,協調政府部門、專業檢測機構和消費者共同執行監管工作,同時增加對商品包裝過度情況的抽查頻率。其次,可推動成立民間行業協會組織,負責細化各自行業包裝的具體標準和執行情況的監督,幫助政府分擔監督責任。在消費者層面,應鼓勵消費者對包裝過度進行檢舉,檢舉經認定後可獲得一定的獎勵。

既要織密法網,也要激活企業推行簡約綠色包裝的動力。吳培冠建議,要鼓勵簡約綠色包裝。用獎勵的方式從正面激勵企業推行簡約綠色包裝,可以設立各層面的簡約綠色包裝獎項,打造簡約綠色包裝的標杆和榜樣企業,引導企業將簡約包裝塑造為自身的品牌賣點。

“簡約綠色包裝要從源頭開始,做好技術研發、綠色設計。”在吳培冠看來,應加強對包裝技術研發的支持。隨着我國電商快遞行業的迅速發展,包裝使用數量逐年攀升,可順應潮流從線上對過度包裝進行變革,因為在電商平台,相對質量、價格、評價等因素,商品的包裝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更小,這種特殊的電商環境有助於包裝減量化的實施。政府可以加大對包裝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比如在科研項目立項、高新技術項目評定等方面,對相關科研單位、包裝製造企業給予更多支持。(韓鑫)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