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雷傑、袁俊……疾控精鋭大都來自這個“黃埔軍校”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因講解天津市寶坻區百貨大樓聚集性疫情而意外走紅,天津市疾控中心的張穎被網友親切稱為“天津福爾摩斯”。“她是我的同學,我們都是CFETP第三期的學員。”江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程慧健告訴健康時報記者,許多CFETP學員都是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骨幹力量。
程慧健提到的CFETP,就是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它曾被外界稱為公共衞生屆的“黃埔軍校”。它的學員已成為各級疾控系統的中堅力量。新冠疫情防控中, CFETP的259位學員參與了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109人在各省抗疫指揮部參與疫情態勢分析制定重大防控策略。
CFETP第三期學員合照,第一排左起第三位是張穎,第一排右起第二位是程慧健.源自中國疾控中心官網
2020年12月16日曾光教授榮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特殊貢獻獎。源自中國疾控中心官網
“55年醫學生涯,41年公共衞生。從SARS暴發到新冠猖獗流行,在重重迷霧中率隊前沿調查,在關鍵時刻提出對策建議,在實戰中培訓現場流行病學隊伍。……”
這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CFETP創始人曾光教授,榮獲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特殊貢獻獎的獲獎感言。
從2001年-2021年,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CFETP)走過了20年的歷程。目前,已累計招收19期398名兩年制學員,中國疾控人才隊伍一步步壯大。CFETP創始人曾光接受健康時報記者專訪,回憶了當初辦學時的艱辛,他説“當時真的很不容易,現在回頭看,創辦這個項目還是很正確的。”
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的起源要從1985年説起,當時曾光教授被派往美國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習現場流行病學。“在美國學習期間發現他們的流行病學培訓注重實踐,注重現場實操,實踐經驗的培養,這與我們當時公衞學校培養學生模式與內容非常不一樣。”曾光回憶,這個項目很好,對於學員實踐能力與業務素質的提高非常有效。
曾光回國後就申請創辦一個流行病學培訓項目,但當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批准。1990年,曾光再次以訪問學者而且是以老師的身份參與美國CDC的流行病學培訓項目。這次他發現,除了提高業務能力外,凡是參與培訓的學員,培訓完後,都在美國各級疾控的專家,它成了為美國疾控系統輸送高級別人才的重要渠道。
“第二次去美國,就與他們商量,讓美國專家幫助我們也建立一個流行病學培訓項目。”曾光説,建立項目需要資金、需要部門批准、需要聘請專家、制定課程等等。經過15年的努力,我們國家終於有了自己的流行病學培訓項目。
“立項之初,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衞生組織給我們資助,後來該項目列入國家CDC常規預算,並請來了美國CDC的高級流行病學專家。”曾光介紹,當時我負責了該項目的對外談判和籌備工作,並出任項目執行主任。當時條件很差,但我們都走過來了。
非典疫情是學員們遇到的第一次大考疫情中的學員們。源自中國疾控中心官網
1999年春節前夕,當時衞生部部長張文康召集專家座談。曾光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場流行病學人才短缺現狀。他説,98洪水過後,實現了大災之後無大疫,但也暴露了現場流行病學人才短缺問題。
他以他所在的疾控“國家隊”為例分析説:“只經過了半天專業培訓,怎麼能指導救災防病工作?這次僥倖過關,長遠怎麼辦?”因此,他建議,“應該學習國外好的經驗,平時就着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人才培訓,形成由上而下的人才網絡。需要時就能拉出合格隊伍。”
2001年10月,衞生部開啓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CFETP),以調查處理各種公共衞生事件的現場為大課堂,以特聘的數十名中外優秀的流行病學專家為指導,按照國際標準,通過“幹中學”方式,打造中國公共衞生應急人才。這是一項全新的培訓。所採用的培訓方式稱為FETP方法,即世界衞生組織倡導的先進的現場流行病學培訓方式
“幹中學是我能培訓的口號,這在當時的公衞系統中是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第三期學員,程慧健(現任江西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説,疫情防控時,疾控人員任務是給各級政府防疫提出對策建議、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而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來的,如何在現場流調,如何與政府部門交流,都需要經驗與技巧,也正是當時疾控人員所欠缺的能力。
CFETP給每位學員提供了這樣一個練兵場:在一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中,讓你作指揮員,其他幾位學員為你作助手。CFETP項目成立的第三年,2003年我國暴發非典疫情。曾光帶領CFETP學員南征北戰,成為一支精鋭部隊。
一期學員倪大新,作為國務院督查組成員,奔赴當時疫情較重的內蒙古,為SARS當地防治提出了大量建設性意見。一期學員羅會明全面參與了從河源市、中山市直至廣州市的非典疫情調查與控制,並負責起草了全國第一份非典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疫情防控制技術方案等。
在老師曾光的策劃下,二期學員殷文武、莫建軍對5500多份病案篩查後發現,本次非典與以往任何病例都不相同,是一種全新的疾病。一期學員謝淑雲、李勤對北京地區疫情進行了流行病學追蹤調研。流調人數涉及近500人。她們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即SARS潛伏期無傳染性的結論。
在非典、禽流感、布病等一系列公共衞生事件中,曾光帶領着一批又一批的學員,學中幹、幹中學,一批批年輕而出色的公共衞生應急專家脱穎而出。
259名學員是新冠防控的“尖刀兵”“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新冠疫情中,259位學員參與了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其中有30人在中國疾控中心一級響應框架各技術組為全國疫情防控服務,109人在各省抗疫指揮部參與疫情態勢分析制定重大防控策略,120人在區縣級。57%主筆或主要參與編撰過當地的防控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培訓教材或課件和公眾宣傳手冊。
“天津的張穎只是我們學員中的一個,我們的學員分佈在全國抗疫戰場。”曾光告訴記者,2020年1月9號,他作為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去武漢的時候,當時就見了18位在武漢一線抗疫的學員。
中國疾控中心衞生應急中心主任、研究員李羣,作為武漢前線工作組組長從12月31日起至今一直奮戰在第一線,三期學員施國慶,他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應急中心副主任,和18期學員們第一時間到華南海鮮市場開展流調。
封城後,一期學員羅會明,也是中國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副院長,正月初一出發組隊開展疫情綜合分析,第八期學員張必科緊隨其後,第十三期學員姜海負責國家派遣武漢社區防控小組重任在肩……
被網友稱為“俊.福爾摩斯” 的廣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袁俊説,2005年,他參加中國疾控中心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第五期),當期12名畢業生在這次戰“疫”中大多都在一線。
山東的“雷克薩斯”(雷傑),天津的“穎·福爾摩斯”(張穎)、廣州的“俊·福爾摩斯”(袁俊),打怪獸的成都王亮、山東吳光健……從全國來看,與病毒直接交鋒的疾控人,率隊流調或流調組核心成員往往是CFETP畢業生,參戰學員中有94%人蔘與病例個案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抽絲剝繭還原一個個傳播鏈。
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它曾被外界稱為公共衞生屆的“黃埔軍校”。曾光説,“20多年來,這個項目為中國培養了很多流行病學人才,關鍵還在於這種全新的培養人才模式,希望今後,越來越多的疾控人能參與到CFETP項目中,是吧。”
“是吧。”是曾光的口頭禪,是的,中國公共衞生事業,總有後來人。
參考資料:
- 《抗擊疫情,CFETP在行動》.中國疾控中心.2020年4月23日.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004/t20200423_216350.html
- 《中國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專家曾光榮獲“特殊貢獻獎”》.中國疾控中心.2020年12月1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245036482960950𝔴=spider&for;=pc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