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人權”不該美國説了算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綜合

中國網評論員 樂水

1991年2月,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即將結束之際,時任美國總統老布什志得意滿地説:“我們正在建設一種‘新世界秩序’,而新世界秩序的主要原則就是‘我們説了算’(what we say goes)”。如今,海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而美國的霸權心態卻沒有絲毫改變。

2020年,中美關係在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政策影響下跌入谷底。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迅速向多邊主義“迴歸”,外界一度期待中美關係能迴歸正軌。然而,很快人們就失望地發現,美國的多邊主義只是基於意識形態小圈子的“多邊主義”,其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仍然揮之不去。

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短短4個月內,美國聯合其在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傳統盟友”,以人權為藉口在涉港、涉疆、涉台等問題上頻頻向中國發難。拜登甚至還向英國首相約翰遜提議,制定一個由所謂“民主國家”牽頭的大規模基礎設施計劃,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相抗衡。

以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這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的慣用伎倆。美國政府對其國內日益嚴峻的貧富差距、種族歧視等問題置若罔聞,卻動輒對他國揮舞“人權大棒”。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維護人權”為由對南聯盟進行軍事轟炸,造成1800多名平民喪生,6000多人受傷,近百萬人淪為難民。蘇聯解體之後,美國以“民主改造”為名在一些獨聯體國家成立非政府組織,培植反政府力量,甚至招募激進青年學生髮動顏色革命,導致相關國家內部撕裂,陷入長期動盪。

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喬姆斯基在《美國説了算》一書中所言:“任何新出現的民主都必須符合美國的利益。”事實上,美國政府只是把“人權”“民主”當作意識形態的武器來圍堵、遏制中國發展,卻對中國真實的人權進步視若無睹。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改善人權方面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文盲率從建國初的超過80%下降到如今的2.67%;城鄉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的35歲提高到77歲;2020年,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蹟……

中國始終將生存權與發展權視為首要人權,因為人只有在滿足了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求之後,才擁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自由。這既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詮釋,也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前提。

其實,中國的人權觀與西方現代政治思想中的自然權利學説並不矛盾。17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將人的自然權利概括為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美國《獨立宣言》中提到“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是不可剝奪的。可見,中國的人權觀與西方的自然權利説實際上殊途同歸。

所以,美國想要和傳統盟友組建基於意識形態的“反華聯盟”不過是自欺欺人,其實質不過是冷戰思維作祟。但是冷戰時代早已遠去,兩極陣營的對立也是明日黃花。在今天的全球化時代,中國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惠關係。如果美國企圖逆全球化潮流而動,人為割裂中國與全球市場的關係,不僅將傷及自身,也會招致盟友們的反對。

德國總理默克爾已經反覆強調,歐洲與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並非完全一致,歐洲應有獨立的對華政策;韓國則明確表態不願追隨美國的反華政策,以避免在中美兩國之間“選邊站隊”;甚至連“五眼聯盟”成員之一的新西蘭最近也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建立更成熟的關係,並且反對將“五眼聯盟”變為“反華聯盟”。

今天的華盛頓政客們迫切需要認清一個現實:這個世界不再是“美國説了算”。美國應當儘早擺正自己的位置,放棄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學會以平等的姿態同其他國家交流與合作。而這也是“新世界秩序”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