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幾歲?新方案在韓國人“三個年齡”裏選了個最小的

近日,韓國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正在推進一項方案,即爭取以“週歲”作為統一的法定年齡計算標準。韓國輿論稱,該方案若落實意味着韓國人集體減齡,有人最多可“年輕”兩歲,人們好像收到了禮物,重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去的時間……

韓國年齡和中國年齡的區別主要在於計算方式不同。韓國人的年齡一般比中國人的年齡大1至2歲,因為韓國人的年齡是從母體內的嬰兒算起,出生時算一歲。一個韓國人往往有三種年齡,“週歲”“虛歲”和“年歲”。簡單來説,三種年齡依託不同的計算方式,“週歲”從出生日期開始計算,“虛歲”從出生時起便算1歲,“年歲”又稱“實歲”,則按照出生年份計算。亞洲國家都有相似的概念,但韓國人這三種年齡同時用、混着用,他們稱自己這樣的年齡計算和使用方法為“韓國式年齡”。

韓國人愛用“虛歲”,據統計,這一比例超過80%。如去年12月底出生的嬰兒本是不足半歲的寶寶,但在韓國已經是“兩歲”了。因為其出生便是1歲,到2022年跨了一年意味着又長了1歲。

到底幾歲?新方案在韓國人“三個年齡”裏選了個最小的

3月16日,人們佩戴口罩走在韓國首爾街頭。新華社發

“你幾歲了?”在韓國日常生活中相遇的兩個人,經常會先打聽對方的年齡,參加相對陌生的聚會,年齡和職業往往是開啓聊天的話題。它像是一種“社會契約”,通過年齡可以體現出説話人之間的尊卑順序、社會地位、親疏程度。這被稱為韓國人的年齡文化。

通常,年長的一方往往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年紀輕的人要對長者説敬語,而年長的人則可以對年輕人使用非敬語。朝鮮王朝建立時,社會以儒教思想為基礎,特別注重孝道和尊卑有序。同時,朝鮮王朝又是一個身份制國家,人們被分為不同社會階層。為了表達對高階層的尊敬,低階層的人説話時要使用敬語。如今,身份制度雖然被廢除了,但韓國人對於語言差別化的觀念卻仍然存在,最直接就體現在年齡上。

韓國高麗大學教授申智英在《語言的跳高》一書中,將“敬語”稱為善良的年齡差別主義者。根據年齡和身份,使用敬語和非敬語已經成了約定成俗的溝通方式,也形成了“按年齡排輩分”的文化。

韓國人把年齡分得如此清楚,卻又時常算不清。韓國南陽乳業日前決定,員工自56歲起採用薪資封頂制,即到一定年齡後開始調降薪資,但仍可以在其退休前保障工作機會。由於公司沒有明文規定到底用哪一種年齡,資方和工會各執一詞,最終訴諸公堂。雖然大部分韓國人在生活中都使用“虛歲”,但“週歲”和“年歲”也都混着應用於不同場合。具體來看,“週歲”主要在刑法和民法等法律條文、公文、醫院處方和媒體上使用,“年歲”則主要用於根據《兵役法》簽發的入伍令等,方便執法。

“每人三個年齡?”“快去整理族譜”“用國際標準統一年齡”……這是韓國候任總統尹錫悦大選期間推動“週歲制”的相關口號。如今交接委員會正在努力推進這一競選承諾的落實。交接委員會稱,法律上社會年齡計算方法不統一,讓韓國國民在接受社會福利等行政服務或簽訂解釋各種合同時經常糾紛不斷,從而產生不必要的社會經濟費用。因此,交接委計劃先確立按“週歲”計算年齡的原則,隨後逐步適用至個別目前採用“年歲”的法律法規。

韓國交接委政務司法行政小組表示,統一年齡計算標準有助於減少國內外關於年齡計算的法律糾紛和誤解等,其社會效果值得期待。韓國媒體指出,如圍繞薪資封頂制、疫苗接種限制標準等問題的矛盾有望首先解決。

對此,韓國國民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有人認為“統一年齡算法是件好事”,也有人認為“不會有太大變化”,特別是關於“按年齡排輩”的韓國文化。也有韓國人認為,隨着年齡計算方法的變化,稱謂可能也會隨之改變,或將產生另一種“混亂”。

(環球時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56 字。

轉載請註明: 到底幾歲?新方案在韓國人“三個年齡”裏選了個最小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