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最“懶”老街,民國遺留不修,1元買菜6元剃頭懶得漲價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綜合

成都百年老宅,民國遺留,有的已成危房,到底要不要修惹爭議,就連遊客走過,3個人還分2派,有的説得修,有的説老街就該有老味,不能破壞了,更是引發許多人關於老宅到底要不要修繕的熱議。
這裏是四川距離成都市區20公里外的一個小鎮,名為彭鎮。如果不是網上看到有人曬成都百年老茶館的照片,許多遊客不會知道這裏,也不會找到這來,更不會看到老茶館所在的一個原始古樸百年老街。之所以不稱它為古街,是因為它只有百年光景,離古似乎還差點時間。
那天來到老街,正下着小雨,老街上只有在此居住的當地人偶爾路過。老街上的一條主街,南北長約500米,寬10米,老街呈輻射狀向四面八方擴散,還有人家在住,大多為老人留守,開着一些只有上個世紀人們才熟悉的老手藝店鋪。
老街上的老宅很老,整排通體多木板結構,少見窗户,房頂為黑褐色瓦,門板上到處留有幾十年前的生活印跡。有些已破敗不堪,但少有修繕,有的寧可關門也懶得理,不知道是不讓修,還是懶得修。
誰家有沒有人住,看老宅上掛的紅燈籠。對面一側,多數宅子已大門緊閉上鎖,原因是老宅太老了,有的已成危房不能再住人,有數間被圍起來寫着“此處危房”。
老街上的店鋪不多,多為老房子主人老人所開,多平價,大處理之詞,有些掛着的似乎只有老年人才懂的標語。進入老街的入口處,一個雕花的不規則四方形器具被放路中間,提示着老街是個步行街大型車輛防止進行。一方面老宅有的已搖搖欲墜,禁不起太多人與車輛湧入,另一方面保障人身財產安全。
彭鎮始建於明代,清順治年間毀於兵荒馬亂,乾隆二十八年重建。鎮上有條楊柳河,民國時期,每晚停泊於鎮上的船筏,盛水期達百隻以上,是楊柳河流域及金馬河以西地區糧、油等農副產品的集散地。
老街在清初至民國30年間,曾是當地重要的交易場所,還一度繁華。
據稱,解放前夕,全鎮有大小街巷17條,街房1800餘間,居民4千多人,後來鎮上成批居民被轉入其它農村,鎮內的商業門市也隨之減少。
如今的老街到處充斥着一種“老”字,老茶館、老雜貨店、老字號小吃,老手藝店,老巷裏還有“最成都”的“刻配麻將”,讓時光瞬間穿越到百年前。
如今居住在老街裏的,不論是雜貨店的老闆,鐵匠鋪的,竹編鋪的,茶鋪的,都是年過半百的老年人,年輕人多搬走建新房買樓。
隨着時代變遷,挑擔理髮、補鍋磨剪修傘,舊式打鐵上個世紀與人們最熟悉的行當,漸漸離我們遠去,有的已消失,但在這裏,這些老行當還在老街上存在。
在一家老宅子的理髮店,一位趙姓老人守在裏面,用品似乎用了百年,剃頭美髮價格為6元。問老人現在剃頭理髮都20多元了為何不漲價,他的回答也是有意思,説這麼多年一直這個價,懶得漲了。
一位菜農蹬着他破舊的三輪車在雨中前行賣菜,都是當地產的,有的菜一塊錢買一捆。賣菜大哥也很樂呵,説有人買能賣出去就好。
成都人愛打牌全國聞名,可在成都繁華的市區難尋,只有在小鎮上隨處可見。如果看到誰家幾個人湊一塊,一定是在打牌。
有次走進鎮上一家小吃部吃飯,只有一位老奶奶在看店,老人家説我去給你叫她們,做飯的在隔壁打牌呢。
而老闆娘做完客人的飯菜,還沒等結賬又跑了,説又去打牌了。
成都人的貪玩,你看不懂。而他們説,我們愛玩不忙着賺錢並不代表人人都富裕,而是知足常樂。這種樂觀,估計一般人學不來。
古建築老宅到底要不要修,是保留原始模樣還是開發成景區,近年一直受熱議。太老不加拯救修繕很快面臨危房倒塌,開發了破壞了原樣成古宅老宅成新宅,最大的詬病是成了商業小賣街夫去了原本古街的味道。
而當下的彭鎮老宅,就站在修與不修的邊緣,讓遊客看的都着急。
而對老街古鎮,你是贊成翻修還是想保持原樣永遠老下去呢?歡迎來探討説説。
【特別聲明】:圖文為”圖説故事520“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個人和團體不得抄襲轉載,需轉請聯繫本人,否則訴諸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