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三國反覆爭奪的非洲小島——馬德拉羣島
馬德拉羣島位於非洲西海岸外、北大西洋中東部,是一片火山羣島,面積約
800
平方千米,大概只相當於中國一個縣的一半大,而且島上多山地,地勢崎嶇。馬德拉羣島是個不錯的度假勝地,氣候宜人、景色壯觀,有着“大西洋明珠”的美譽。有一個叫做三毛的知名女作家,在
1977
年和她的西班牙丈夫荷西遊玩過馬德拉羣島,感覺非常好,於是寫了一篇《瑪黛拉遊記》(這裏的瑪黛拉指的就是馬德拉)。
三毛是小眾羣體,對大多數普通中國人而言,馬德拉羣島是不存在於他們的世界裏的,説起度假旅遊,一般都會選擇泰國之類的東南亞國家,好點的來個歐洲遊。歐洲人頭腦中的世界跟中國人頭腦中的世界不一樣,馬德拉羣島對歐洲人而言,就像東南亞對於中國人。因為馬德拉羣島不存在於東方文明之中,恐怕大多數國人知道這個地方還是因為當今世界足球巨星
C
·
羅納爾多的家鄉是馬德拉羣島。
馬德拉羣島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屬於非洲,但她跟歐洲聯繫更緊密,現在馬德拉羣島屬於葡萄牙的兩個自治區之一,所以
C
·羅代表葡萄牙踢世界盃,而不代表非洲,雖然馬德拉羣島離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有
1000
千米遠,而離非洲國家摩洛哥的海岸只有
640
千米。
作為一個島,明明離非洲更近,卻被歐洲國家控制,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不僅於此,這個小島曾經引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三個曾經的世界強國反覆爭奪,其間幾度易手:
15
世紀時馬德拉羣島上就有熱衷於航海的葡萄牙人活動,由於島上多產木材,取名為馬德拉島(“木材島”的意思)。
1580
年,該羣島為西班牙控制,
1640
年又重新落入葡萄牙人之手。
1801
年英國佔領馬德拉羣島。
1814
年拿破崙戰爭結束,馬德拉羣島又到葡萄牙人手中。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國家為什麼為這個小島打來打去,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國民旅遊度假嗎?其實,那個時代的經濟水平還不行,大多數人還沒有這樣的閒情逸致,更不值得發動戰爭。馬德拉羣島之所以能成為反覆爭奪的對象是因為她非常適宜甘蔗的生長。
“甜”意味着什麼,這是一個非常美妙的感覺。也許現在的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因為以現在發達的生產力,要體會甜味並不困難,但在物質匱乏的古代,沒有現在豐富的飲品,歐洲人的味蕾實在有些單調和乏味。於是,“甜”這種味道就成了平淡生活中令人興奮的愉悦劑。但是,當時甜菜尚未發現,而甜味的另一來源——蜂蜜,它的供應更是無法保證。在這種情況下,蔗糖就無可替代的代表了童話般的美妙感覺。
這種美妙感覺自然引發了人們的需求,然而歐洲人只能從伊斯蘭教徒手中獲得蔗糖,就這麼一點供應量要滿足歐洲普通民眾的味覺需求是不切實際的,需求和供應的巨大缺口致使蔗糖價格高得離譜,於是它成了和黃金等價的奢侈品。換句話説,你可以用
1
克蔗糖換
1
克黃金,用
1
公斤蔗糖換
1
公斤黃金,蔗糖成了貴族階層甚至皇室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令人乍舌的高利潤使那些有發財夢想的歐洲人希望找到自己的區域種植甘蔗和生產蔗糖,但歐洲大部分地方處於高緯度(當時南歐適合種植甘蔗的區域被伊斯蘭教徒控制),氣候寒冷,甘蔗無法生長,這就嚴重限制了蔗糖的供應,直到發現了馬德拉羣島。
控制了馬德拉羣島,使歐洲人終於有了可以大規模開發甘蔗園的地方,因為這裏亞熱帶氣候非常適宜甘蔗的生長。後面的發展順應自然,馬德拉羣島發展成歐洲最重要的蔗糖供應地,又引發幾個大國之間的持續爭奪。在歐洲人的頭腦裏,在南方的大海里有這麼一個小島,她是美好甜味的來源,她是一個甜蜜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意義重大。
馬德拉羣島地方不大,且火山灰石較多,能用來種植甘蔗的土地並不多,因此她的蔗糖產量與日益增長的人口數量和由此引發的市場需求還是存在相當的缺口,蔗糖的身價依然不菲。這種情況隨着新大陸和新航路的發現被打破了,美洲大陸廣袤的土地、温暖濕潤的氣候適合大規模種植甘蔗,巨大的利潤使大批的歐洲冒險家湧向美洲開墾土地進行種植,蔗糖的供給增加了,眾多的供應者使競價不可避免,蔗糖價格開始下降。現在,蔗糖早已經褪去了高貴的外衣,走進了普通百姓之家。
現在,雖然馬德拉羣島的製糖業依然發達,但歐洲已經不靠馬德拉羣島的那點產量過日子了,蔗糖也沒那麼高的利潤了。對現在的歐洲人來説,那只是一個比較高級的旅遊勝地,這就是馬德拉羣島由一個農業基地轉變為旅遊勝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