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不可靠實體清單”是正當防衞利器
資料圖:中國商務部 (圖/新華社)
9月19日,中國商務部公佈《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自公佈之日起施行。《規定》出台並實施,不僅有助於完善中國相關法律體系,而且也有助於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時下,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嚴峻挑戰,正常的國際經貿活動受到負面干擾。特別是一些外國實體出於非商業目的,違背正常的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對中國企業採取封鎖、斷供和其他歧視性措施,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在這樣的背景下,2019年5月,中國商務部宣佈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如今,歷時一年,《規定》最終出台並實施,意義重大。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中國仍處於改革開放進程中,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有些法律法規有待提高,特別是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無端打壓,中國需要有相應法律法規進行應對。這不僅是為維護本國企業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對中國法律體系的完善。
從《規定》的具體條款來看,這與美方的實體清單制度有本質不同。1990年,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提出“實體清單”概念,當時主要是為了防止美國公司出口的物品被用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製造。但隨着美國政府的手伸得越來越長,“實體清單”逐漸成為美國實施科技霸權的武器,目的是維護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絕對領導地位。張建平指出,如果説美國的“實體清單”制度是維護美國霸權的大棒,那麼中國商務部推出的《規定》則是正當防衞利器。《規定》明確了哪些行為損害了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中方可以予以怎樣的回擊。通過白紙黑字的方式,為今後處理類似的問題提供了標準和規範。
當中國商務部去年宣佈計劃實施“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時,就出現了“嚇跑外企”論調,目前依然也有類似擔憂。實際上,在中國經營或準備在中國進行經營的外企大可不必擔心,因為《規定》中有明確的施用前提條件:一是危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二是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的正常交易,或者對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採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合法權益。
因此,任何外企只要遵守中國法律法規、遵守市場規則、遵守契約精神就完全不必擔心。隨着《推定》的實施,外企將更容易理解中國市場發展的規則與環境,政策清晰透明也會進一步為外企來華投資提供便利。可以説,對那些遵守中國法律的外國企業來説,中國的營商環境不僅不會變差,還會越來越好。
作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中國政府始終致力於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規定》旗幟鮮明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全球貿易霸凌行徑,也是對多邊貿易體系的有力支持。(陳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