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從基層來 | 楊幫武代表:“我帶來的基層期盼有回覆了!”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綜合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

“我帶來的基層期盼有回覆了!”3月10日,離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結束還有一天的時間,全國人大代表、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村支書楊幫武收到了財政部辦公廳的回覆件,內心激動不已。

全國人大代表、大竹縣廟壩鎮長樂村村支書楊幫武。(受訪者供圖)

今年64歲的楊幫武已擔任了30多年的村支書。能把基層最迫切的期盼帶上全國兩會,是他一直的夙願。

“開會之前我專門去搜集了大夥兒的意見建議,不僅是我們村的,其他村的也有。”楊幫武説,“大家都盼着村裏的日子越過越好,提的意見建議也大多圍繞‘鄉村振興’展開。”

楊幫武梳理發現,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弱是較為普遍的問題,對此,他也有切身體會。

“最近幾年,大竹縣也有意識地對大學生村官進行培養,並招引一些在外有見識、有技能的農民工回鄉,但這些人才流動性還是很大。”楊幫武舉例説,之前村裏有個大學生回村裏工作一年多就考到事業單位去了;一個返鄉農民工也是,沒待多久就又出去打工了。“村裏每個月一千多的待遇,難留住人。”楊幫武也很無奈。

此外,楊幫武認為,部分非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後的問題,以及部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也值得關注。“有些村的生產道路連收割機都進不去,要發展規模化、品牌化的農業很難。而有些村集體經濟基本是空白,也沒有能力難補齊基礎設施的欠賬。”楊幫武説,“這些都是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現實的難題。”

不會電腦打字,到了會場後,楊幫武一筆一劃在建議表上寫下來自基層的期盼。

“我認為,村幹部待遇不高,是留不住人的主要原因。建議提高村幹部的待遇水平,同時要設立激勵機制,為優秀的村幹部打通從‘體制外’走進‘體制內’的通道。”楊幫武同時建設,要加強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以帶動村裏產業發展,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根據您的意見,我們已在《關於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第28頁第8行,增加‘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3月10日,財政部辦公廳對楊幫武的意見建議作了回覆。

收到“迴響”,楊幫武很是欣喜,“我要把好消息帶回去,帶着大夥兒繼續加油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