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管道局有一種硬核,叫狂刷“紀錄”
來源:中國石油報
8月3日,在“八三”工程會戰50週年之際,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收到集團公司發來的賀信。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在賀信中表示,“八三”工程會戰,奠定了我國長輸油氣管道事業發展的宏偉基業。發軔於“八三”工程會戰的管道局,是中國管道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五十年來,幾代石油管道人肩負黨的囑託、承載黨的事業,始終以服務保障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為己任,弘揚石油精神、“八三”精神和管道優良傳統,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承擔了我國四條能源通道建設70%以上的工作量,建設國內外長輸管道超過12萬公里,充分發揮了國家隊、主力軍作用,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賀信中還勉勵廣大管道建設者要傳承“八三”精神,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繼往開來,再譜發展新篇章。
1970年8月3日,各路精兵強將彙集瀋陽,搶建中國首條長距離、大口徑輸油管道工程。至此,“八三”在成為工程代號的同時,也成為中國長輸管道的時代印記,成為幾十萬石油管道員工和家屬心中的圖騰。每年的8月3日,都是管道人難以忘懷的“管道節日”。
銘記“八三工程” 圓夢中國管道
“解決原油外運的問題,非管道莫屬。”1970年7月中旬,面對日益嚴重的能源供應問題,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發出了《關於建設東北輸油管道的通知》。
建設長距離、大口徑輸油管道在國內尚屬首次,一系列技術、設備、材料都要從零開始,人們住的是地窩棚,運管用牛車,遇到坑窪不平的土坡,乾脆用人拉、用肩扛。這是中國長輸油氣管道工程建設最艱難的起步階段。
用牛車倒運鋼管
東北的秋冬早早襲來,寒霜白花花地鋪了滿地。泥水沒過膝蓋,帶着冰碴寒冷刺骨,卻擋不住挽起褲腿幹勁沖天的人們,沒有抽水機就用臉盆掏,用鍬不方便直接用手摳……20多萬軍民,把“我為祖國獻石油”當作自己光榮的歷史使命,在“八三工程”的實踐中創造出了“艱苦創業、勇於實踐、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八三”精神。
“八三”會戰時管道下溝作業
“千里油龍萬里歌,一片紅心赴征程,不畏山高與水深,肩挑重擔譜忠誠。”這首蕩氣迴腸的石油讚歌,在茫茫的黑土地上一唱就是5年。隨着1975年鐵嶺至大連輸油管道建成投產,“八三工程”取得全面勝利。
鐵嶺至大連輸油管道建成投產
在此期間,為適應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的需要,加速輸油、輸氣管道建設,1973年4月16日,國務院決定以東北“八三”輸油管線建設指揮部為基礎,整合全國油氣管道建設資源,成立中國石油管道局,對全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生產管理工作進行統一領導,行使規劃、部署、實施、運營等職能。自此,誕生了中國集工程建設管理於一身的第一支專業化油氣管道建設隊伍。
“讓管道從這裏開始。”在京津之間的廊坊小鎮,曾在東北“八三工程”中擔任副指揮的何承華、與“鐵人”王進喜齊名的石油標兵朱洪昌臨危受命。他們和成千上萬名石油管道人一起,聽從祖國的召喚,從天南地北趕來,勇敢地承擔起發展中國管道事業的重擔。
在此後的50年,中國石油行業歷經多次重組,但中國石油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自身的神聖責任,將國家管網建設作為重大戰略,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實施步伐,在我國基本形成了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油氣骨幹管網,建成了四大能源戰略通道,為穩定油氣市場供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羣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哈原油管道工程
陝京四線
中俄東線:管道穿越“綠色海洋”
中緬管道建設
管道局作為中國石油管網戰略的實施者,始終服從和服務於中國石油的整體戰略部署,在石油精神、“八三”精神的滋養下,五十載初心不改,五十載拼搏奉獻,鑄就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鋼鐵油龍。截至目前,累計建設西氣東輸管道系統、中亞天然氣管道系統、陝京輸氣管道系統、中緬油氣管道等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12萬公里。
彰顯硬核實力
鑄造中國管道建設品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半個世紀以來,管道局在重點工程建設中不斷挑戰施工難點,以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一寸一寸地推動着管道的延長,創造並刷新了一個個全國紀錄、世界紀錄,實現了自我超越,彰顯了硬核實力。
高質量建設國內油氣管網,是管道工程建設者的家國情懷——
在高山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社會依託差的澀寧蘭輸氣管道,以“不爭第一就是敗”的英雄氣概,一舉創造國內管道工程建設12項新紀錄,有效緩解了西北用氣緊張局面;
在蘭成渝成品油管道,創造了“線路最長、落差最大、壓力最高成品油管道工程中國企業新紀錄”,並經受住了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考驗;
在西氣東輸二線,提前一年實現全線幹線貫通投產,建成首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戰略通道工程……
高標準構築四大能源通道,是管道工程建設者的莊嚴承諾——
在中哈原油管道,打破冬季管道不能焊接的禁忌,建成中國第一條陸上能源通道,被哈國授予“哈中管道建設突出貢獻獎”;
在中亞天然氣管道,僅用18個月就完成了國外公司需要5至6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境外),中亞AB線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在中俄原油管道黑龍江穿越,冒着零下50多攝氏度的超低温嚴寒,攻克了破碎岩層等複雜地質條件下穿越施工的“世界級難題”,按期優質打通了東北能源通道;
在中緬管道,創造了三管並行長距離山區的紀錄,緬甸段榮獲國家建設工程最高獎“魯班獎”,這也是中國長輸管道建設行業第一家單位獲此殊榮;
在海上通道建設中,圓滿完成當時世界跨度最長的天然氣跨海管道建設任務,征服江蘇LNG“海洋第一跨”,開創了海上大跨度管道施工先河……
高水平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是管道工程建設者的責任使然——
在伊拉克艾哈代布管道,僅用83天就完成200公里管道主體焊接、22天完成投產試運,創造了令人震驚的中國速度,被伊拉克石油部列為優秀EPC總承包商;
建設尼日爾阿賈德姆油田地面建設工程,在撒哈拉沙漠建起了尼日爾的第一個石油城;
承建坦桑尼亞“陸海一體化”天然氣管道工程,中國石油最大鋪管船CPP601亮劍印度洋,成功打入歐美國家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海洋管道施工領域……
沙特項目下溝施工現場
俄羅斯遠東管道工程
尼日爾AGADEM油田原油管道工程
海底管道登陸端管道浮拖入海施工
管道局瞄準世界管道技術前沿,開展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持續推進技術的知識化、工程化和集成化,累計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909項,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15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14項,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40件。掌握了高鋼級、大口徑、高壓力、長距離陸上管道建設以及大型儲罐、淺灘海海洋管道、地下水封洞庫建設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形成了在沼澤、大落差、永凍土、高地震帶、沙漠、熱帶雨林等複雜地質地貌條件下大口徑管道數百項施工工藝、工法,使我國管道工業實現從追趕到領跑的跨越。
多專業三維協同設計
成功駕馭CPP900全自動焊機
進入新時期以來,管道局以智慧管道為核心引領發展,全力推進數字化信息化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核心技術與裝備,致力於建設智能管道,助力打造中國油氣“智慧管網”。
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管道局的歷史始於 “八三工程”,也必將在石油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八三”精神的引領下,繼承發揚光大管道優良傳統,以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再譜中國管道工程建設事業新篇章。
文中配圖由中國石油管道局提供
平台編輯:王聰 李博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