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樓加裝電梯,我們到底在關注什麼?
北京市海淀區西三旗街道冶金研究院社區,小營東路5號院3號樓3個單元老樓加裝的新電梯正式運行。
西三旗街道冶金研究院社區的電梯實行“誰用誰交錢”原則,交了錢的居民可以刷卡乘坐電梯。
老樓加裝電梯需要廣泛徵求整幢樓業主的意見,消除大家對採光、噪聲等問題的疑慮,同時也特別需要得到低樓層業主的理解支持。
老樓加裝電梯,更多采用玻璃幕牆電梯,主要是考慮降低對住宅採光的影響,同時也可降低成本。
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8號樓總共有5個單元,目前只有4單元和5單元安裝了電梯,其餘單元由於一些業主反對而未能安裝。
崔立勇
我們關注老樓加裝電梯,希望看到老舊小區越來越多的電梯和居民越來越多的笑臉。不僅如此,我們更將加裝電梯視作鏡子,希望通過這面鏡子看到我國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關注電梯是在關注老齡化。
我國在20世紀末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8年底,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49億人,佔總人口比重17.9%。有預測顯示,到203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將達到25%,2050年或達到35%。
眾所周知,加裝電梯獲益最大的是老年人。關注電梯,是因為我們知道許許多多老年人真真切切的困難和需要。有了電梯,他們就可以每天安安心心去市場買菜,去公園遛彎,反之則會心裏發憷,精心盤算如何減少靠腿爬樓的次數;坐輪椅等行動不便的老人,電梯決定了他們有沒有機會走出家門;身體有恙的老人,電梯又是他們快速方便前往醫院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對老人的態度就是社會文明的高度。難忘那張照片,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援鄂醫療隊的醫生在護送一名患重症新冠肺炎的87歲老人做CT的途中,停下來陪老先生一同欣賞落日餘暉。
面對中國老年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面對老齡化這個似乎抽象的概念,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究竟能為此做些什麼。
老齡化撲面而來,我們從其他國家汲取經驗,青年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有所貢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説,先孝敬自己的父母,進而關心別人家裏的長輩。如今,我們關心別人之老,也是在關心自己的老年生活質量。
面對老年,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先後早晚之別。邁向老年的錶針轉速超過大多數人的預料。如同財務專家的提醒,人過40歲即要考慮養老儲備,想辦法在社保養老金外積蓄其他資產。
加裝電梯是全社會為老齡化所作出的種種努力中的代表。能否從容而優雅地老去,取決於一個人的自身條件,也離不開整個社會在眾人共同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什麼樣的進步。
關注電梯也是在關心“經濟賬”。電梯雖好,但不是想裝就能裝,必須滿足建築、消防、電氣等領域的諸多“硬槓槓”。在中國很多城市,老舊小區大多先天條件不足,樓間距本就不大,加裝電梯有時難以滿足現實規定要求。
同樣重要的是,電梯不是憑空而起,毋庸諱言是要花錢的。加裝電梯不能紙上談兵,好事要辦好,我們更關注怎樣能辦成。
各地正在花大氣力推動,也拿出市區兩級財政資金進行補貼。全國多個城市的加裝電梯補貼為10萬元左右,上海的補貼今年已提高到最高28萬元。儘管如此,包括勘測、設計、土建和電梯的所有費用,一部也需要30萬~50萬元,這也意味着其中一些乃至大部分費用需要居民來負擔,各户平均要一下子拿出數萬元。
不能忽視,加裝電梯不是“一錘子買賣”,使用費用也是繞不開的話題。作為特種設備的電梯的保養和修理費用,更與電梯運行安全直接相關。
電梯千般好,還需一筆賬。加裝電梯涉及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各家情況不一,眾口確實難調。加裝電梯這件事,要的不是面子,而是讓每户居民清楚錢從哪裏來花到哪裏去,如此方能明明白白安裝,高高興興使用。
關注電梯就是關心“市場”。
冶金研究院社區加裝的電梯的使用方法是“刷卡”,交了錢的居民可以通過刷卡乘坐電梯。
這啓發我們,當電梯的加裝和使用遇到難題,不妨多些“市場”的思維。經濟學家樊綱説,市場經濟機制是人與人自願交易基礎上協調人們相互關係的社會規則,有時候依賴少數“專家”不如交給市場解決。
一個小區算賬的好辦法不一定就是另一個小區的靈丹妙藥。一個兩口之家與一個七八口的大家庭,在各自承擔電梯加裝和維保費用上,也不太容易彼此滿意。此時科技則可以幫助拓寬思路,“誰用誰交錢”“多用多交錢”在大數據等技術的加持下並非難事,電梯完全可以像公交車一樣刷卡計費,甚至進一步引入人臉識別等手段,以往千頭萬緒的麻煩用公平交易的方式迎刃而解。
老樓加裝電梯在中國是巨大的市場,社會力量也正在加入。多個城市採用代建租用的電梯加裝模式,由第三方公司全額墊資建設,之後由其經營管理若干年,居民按照約定交納租賃使用費。採用這種模式,居民不付電梯加裝費,但從長期看運營公司按期足額收到費用卻存在風險,還需要經過市場的考驗。
中國在運行的電梯設備超過700萬台,生產企業年出貨量接近90萬台,接近全球80%的份額。電梯企業擁有豐富的經驗。在加裝電梯過程中,電梯企業的作用常常被忽視,我們不妨多聽聽他們的聲音。
加裝電梯離不開市場的力量,讓電梯企業等市場主體展開充分的競爭,從中獲取適當的利潤,有利於居民更快更實惠地用上電梯。
關注電梯,更是在關心社會治理的前進步伐。
老樓加裝電梯是典型的“看起來很美現實很難”的工作。居民意見不統一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同樓層的業主訴求各異。
各地加裝電梯的門檻不盡相同。早些時候,加裝電梯必須經過所有居民簽字同意。之後多數地方開始放鬆條件,本單元或本幢樓2/3住户同意就可以申請,但是同單元其他住户有明確的反對意見則不能安裝。
加裝電梯需要廣泛徵求民意,解決複雜的權益糾紛,不僅要求提高各級政府的現代治理能力,也需要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法。找準各方利益的平衡點,兼顧各方訴求,讓各方公平合理承擔各自的電梯加裝和使用費用,才有可能在各方博弈中獲得突破,實現居民的美美與共。
與此同時,加裝電梯絕非政府的大包大攬,居民平等地積極參與自主謀劃同樣是成敗的關鍵。只有居民都擁有共建共管共享的自治意識,耐心地民主協商,加裝電梯才不致陷入僵局。事實上,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上,如何心平氣和地高效率討論問題,我們都仍在學習的路上。
每一部電梯當思來之不易,此時更需要管理部門儘可能簡化手續縮短流程,在加裝電梯上也讓居民“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也不用跑”。同時,專業的事還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提供包括各種電梯型號和費用的比對方案,讓居民多做選擇題別做問答題。
理解、包容與幫助,這是老樓加裝電梯的必要條件,也是對老齡化和整個社會的應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