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社部網站7月8日消息,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李曉紅為中國工程院院長,鍾志華、鄧秀新、王辰、吳曼青、李仲平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院長:李曉紅
李曉紅(1959.06- ),工學博士學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長期致力於水射流技術及其在煤礦安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在煤層氣開採及複雜煤礦瓦斯災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研究成果。其中,瓦斯災害防治技術被列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全國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曾獲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國際學術獎勵,出版著作6部,發表論文200餘篇。
副院長:鍾志華
鍾志華(1962.07- ),工學博士學位,車輛工程專家,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多年來一直從事汽車設計與製造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碰撞安全技術、車身衝壓成型技術、模塊化輕量化汽車技術和智能新能源汽車整車創新技術。在國內外主持過多項與上述研究方向相關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工程軟件研發、製造工藝與裝備研發和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國家級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和企業重大研發項目,並提出了多項新理論和新方法,開發了多項新工藝、新裝備和新產品。同時,也開展了多年的科技改革、科技管理和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部級技術發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各1項,發明專利20多項。並獲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通用汽車中國科技成就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副院長:鄧秀新
鄧秀新(1961.11- ),農學博士學位,果樹學專家,200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第十屆、十一屆中央常委,十二屆中央副主席。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主要從事柑橘遺傳改良和品種選育研究。將細胞工程、分子標記技術與常規育種有機結合,提高了柑橘育種效率,培育出多個柑橘新品種,並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應用。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多項,並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湖北省科技突出貢獻獎、美國園藝學會傑出國際園藝學家稱號。
副院長:王辰
王辰(1962.08- ),醫學博士學位,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201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長期在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醫院、中日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從事臨牀、研究、教學與管理工作。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榮譽主任委員,國家呼吸臨牀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國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肺栓塞與肺動脈高壓、新發呼吸道傳染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煙草病學等領域的主要領軍者與推動者之一。做出序貫機械通氣、肺栓塞減量溶栓療法、確證中藥對流感療效等多項創新並進入國際指南,指導改善臨牀實踐。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並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世界衞生組織控煙傑出貢獻獎等多項獎勵。
副院長:吳曼青
吳曼青(1965.08- ),工學碩士學位,雷達技術和網絡信息體系專家,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我國數字陣列雷達理論和技術體系的奠基人和引領者。自主創新了數字陣列技術,推動雷達體制的持續創新,成功研製國際領先水平的空警500預警機雷達,推動合成孔徑雷達技術與應用實現重大突破,積極推進網絡信息體系及其相關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實戰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副院長:李仲平
李仲平(1964.08-),工學博士學位,複合材料專家,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長期從事航天極端環境複合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工程應用研究以及型號研製。負責並帶領團隊探明天線罩熱透波、防熱複合材料微觀燒蝕、高效防隔熱等機理,提升一代、發展兩代防隔熱材料體系;創新發展燒蝕防熱樹脂液體成型方法與應用技術,成為燒蝕防熱複合材料主要工藝;主持我國宇航級碳纖維國產化攻關,構建研製技術體系與自主保障能力;主持創建我國第一代臨近空間材料體系,支撐了臨近空間與高超聲速飛行器引領發展;研製出系列新材料與防熱結構,支撐保障了再入機動、精確制導、滑翔、小型化等型號跨代發展及探月、探火等航天重大工程成功。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文 |《中國科學報》記者 韓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