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因涉嫌壟斷被立案調查!霸道的知網這次終於低頭了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綜合

記者 李慧雯

近日,知網涉嫌壟斷事件愈演愈烈。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趙德馨教授發聲維權、中科院等高校因高額續訂費停用知網風波之後,5月1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對此,知網發佈公告回應稱:堅決支持,全力配合立案調查。

據此前媒體報道,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狀告知網維權後,其妻子周秀鸞也選擇起訴,法院一審判決知網單篇文章賠償周秀鸞 2100 元到 2400 元不等,累計須賠償周秀鸞93580元。知網認為“賠償金額過高”,並提出上訴,而這一上訴後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二審駁回請求。

據悉,就知網代理人表示,如果都按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趙德馨教授 200 元 / 千字的標準賠償的話,知網在庫作品大概要賠償 1200 億元。

此前,中國科學報從趙德馨教授處獲悉,知網於5月12日下午登門道歉,表達了重新上架他與妻子周秀鸞論文作品的意願。趙德馨透露,在他們夫妻起訴知網侵權後,後者不僅下架了他們的涉案作品,連同沒有涉及訴訟的作品也都悉數下架。趙德馨也表示,“我不希望知網垮掉,我對他們提的是善意的建議,希望他們把知網辦好。”

其實這已不是知網第一次深陷泥潭,此前就因向高校收取天價續訂費一度被頂上風口浪尖。今年4月,中科院因難以承受千萬級別的續訂費決定停用知網,併發布相關公告表示“2021年中科院集團中國知網數據庫訂購總費用已達到千萬級別,高昂的訂購費用已成為中科院集團資源引進中的‘巨無霸’。”

無獨有偶,在過去10年間,至少有6所高校發佈公告表示因知網漲幅過高暫停使用,其中包括北京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然而在停用一段時間後,大部分高校迫於各種壓力又繼續與知網合作,原因是知網數據庫資源內容的獨有性以及其資源整合的一站式搜索在其他數據庫很難實現。

那麼知網的市佔率有多高呢?根據知網發佈的信息,如今它在高校市場上的佔有率是100%,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和全文下載來自知網,其文獻收錄總量超過2.8億,碩博士論文量達到300萬篇以上,其江湖地位幾乎無人能及。

可以説,憑藉天價訂購費和市場佔有率,知網輕輕鬆鬆就能實現“躺着賺錢”。它的吸金能力從年報就能一探究竟。據2021年年報顯示,知網北京營業收入達12.89億元,淨利潤達1.94億元。公司2021年毛利率高達53.35%,為同方股份公佈的所有控股、參股子公司之最。

對於這次知網涉嫌壟斷,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數據庫平台行業需要明確平台性質。如果是事業單位或者特許經營的企業,則收費水平應屬於政府管制範圍且應該以服務為主;如果是企業性質則需要形成足夠的競爭,並由市場競爭來定價和界定產品與服務。這是行業當前的主要問題所在。未來需要在明確業態性質的前提下,再確定符合其性質的發展方向。

也有專家認為知網事件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反壟斷議題,也是我國當前學術生態某些角度的真實側影。在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看來,知網涉嫌壟斷”的根源之一在於學術文獻與一般的文字作品有根本不同:從作者角度看,學術文獻的作者大都為高校學生、教授和各類科研人員,他們的學術寫作並非基於牟利動機,幾乎不會在版權費用上與期刊、知網討價還價,這使得知網有機會以極低的價格獲得大量學術文章的版權授權;從用户角度看,隨着知網學術文章數量的不斷累積,在現有學術考評體系下,高校學生、科研人員等各類用户對知網的依賴程度只會不斷加深,從而使他們也幾乎喪失了與知網的議價能力。如何對知網反壟斷,恐怕也並非單純的執法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知網涉嫌壟斷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5月15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評論:越是頭部平台,越要依法規範經營,積極履行自身社會責任。店大莫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邊緣試探,甚至逾越底線,最終只會失去信任、失去市場。知網被查,再次給所有平台都敲響了一記警鐘,建構更合理的運營模式,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目前來看,知網是否存在壟斷行為、是否涉嫌行業壟斷還有待相關部門依法調查得出結論,希望在給社會各界一個交代的同時也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雷達財經、極目新聞、北京商報、銀柿財經、紅星新聞、界面新聞、IT之家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