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英烈不忘來處 祭先祖遙寄哀思
致敬英烈 自發祭掃表敬意
本報記者 張玉榕
昨日上午9時許,35名退伍老兵走進海滄區東頭山烈士陵園,祭奠園內長眠的48名革命先烈。1949年,這些先烈為解放廈門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記者從海滄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獲悉,從3月3日開始,就陸續有人前來該陵園祭掃,至今已超過5000人次。據管理人員介紹,最近幾天,祭掃人數達到峯值,最多的一天有9個團隊前來。
35名花甲老兵為烈士送花籃
陵園門口,35名海滄區退伍老兵,身着正裝、胸帶獎章,邁着整齊的步伐,緩緩走進陵園,來到烈士墓碑前。兩位老兵代表將花籃安放墓前,梳理好紅絲帶,隨後,全體老兵脱帽默哀,並由代表獻上致辭。
這些退伍老兵大多花甲之年,平均年齡在63歲左右。“我家在海滄區,我讀小學時,學校就會組織學生前來祭掃,那時候,還有參加過廈鼓戰役的老兵前來講解。可以説,我是聽着他們的故事長大的,當時還不太懂,但心裏面就崇拜這樣的英雄。”參戰退伍老兵周連隊告訴記者。
匿名市民年年敬獻沙糖桔
記者留意到,所有的墓碑前,都有兩顆沙糖桔。一位河南籍烈士墓碑前,還多了王老吉、蘋果等祭奠物品。“這些是一位熱心市民送來的。我只知道她是河南人,是這位河南籍烈士鄰縣老鄉,從2017年開始,除去年疫情不能進園外,每年清明節,她都會提上幾袋沙糖桔前來敬獻。”陵園管理員顏南成告訴記者,他多次詢問該市民的姓名,卻被對方婉拒。
管理員代祭掃 小女孩主動擦墓碑
昨日上午11時許,顏南成接到一通來自龍巖的電話。電話那頭,是龍巖籍烈士羅永良的兒子羅忠壽。他本人在幾個月前摔傷,至今未愈,不能前來祭掃,經過一番周折,清明當天他才聯繫上管理員,並囑託管理員代為祭掃。他説,父親20歲入伍,22歲在戰場上犧牲。
“烈士,今天來給您擦擦‘臉’,您的親人由於腿腳不便,由我來代他祭掃。”顏南成用水浸濕抹布,將碑身擦拭了三遍,碑中文字愈發紅亮。
祭掃的時候,一對父女靜靜站在旁邊。“我能幫忙擦拭墓碑嗎?”這位小女孩低聲問道。顏南成看着眼前這個小女孩,把抹布遞給她。她安靜擦拭完墓碑後,站定、90 度鞠躬、行少先隊禮,然後走到下一個墓碑前,繼續擦拭。
“我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三年級,我希望讓她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的奮鬥甚至犧牲才換來的。”女孩父親祁先生説道。
緬懷先祖 文明祭掃念親情
本報記者 楊霞瑜
昨日,薛嶺山陵園和中華永久墓園時隔兩年後迎來祭掃高峯。據市民政局統計,截至4日16時,薛嶺山陵園入園4.32萬人次,天馬山中華永久墓園祭掃人數達到1.92萬人次。
有人提前一個月定行程專程返鄉
“除非特殊情況,我們每年清明節都會回來祭掃。”定居香港的張女士説,返鄉祭祖,對她來説相當重要,這一天,家族人員得以團聚,是非常珍貴的。她記得太爺在廈門去世時,她連夜從香港趕回來,還是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成為人生的遺憾,所以在清明節給他祭掃,算是一種心理慰藉。
張女士3月初就安排回鄉計劃,等待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裏,為先輩除去墓碑前的灰塵。
烈士家屬祖孫三代獻鮮花
昨日上午,62歲的韓明帶着兒孫三代人來到薛嶺山烈士陵園,在韓登毅烈士墓碑前,獻上了鮮花。韓明是韓登毅烈士的兒子,他説,父親曾經參與漳廈戰役,“1961年他在廈門執行公務時因車禍犧牲。”韓明説,每逢清明節,一家老小,都會來看望父親。
據瞭解,薛嶺山烈士陵園內有344名烈士,其中近300名烈士來自省外。陳留旺烈士家屬陳女士擔心外地烈士的家屬未能如期祭掃,讓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金寶在外地烈士的墓碑前深深地鞠一躬。
老葉是傷退軍人,也是陵園的“守墓人”。67歲的他,守護陵園12年了,這些年,他不敢更換電話號碼,因為擔心外地烈士家屬聯繫不到他。老葉説,除了打掃陵園、定期給墓碑描紅和放小花圈外,他會應外地烈士家屬的要求,幫忙祭奠。
市民遵守規定祭掃有序
56歲的鄧先生和兒子特意一早從島內出發前往中華永久墓園。鄧先生説,到現場後發現,“單雙號”錯峯祭掃,讓祭掃更有序。
鄧先生説,兒子提前打電話問了墓園工作人員,得知園內禁止燒紙錢,他們就帶了菊花和廈門特色點心來掃墓。
中華永久墓園經理李方乾告訴記者,今年是首次禁止在園內焚燒紙錢,當工作人員解釋説明後,前來祭掃的市民都遵守規定,並不需要反覆勸阻。
作者:張玉榕
來源: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