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我們不怕,因為有這羣普陀人在!
近期,申城出現新增本土病例,作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環,社區防控壓力大增。全區各街鎮按照最新發布的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第一時間啓動疫情防控應急處置機制,嚴格落實相關人員排查、採樣檢測和隔離管控工作。社區的基層工作者們日夜不休、堅守奮戰在疫情一線,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在彰顯普陀擔當、展現普陀效率的同時,也留下了一幕幕暖心的瞬間和一個個温情的故事。
日夜堅守 共克時艱
接近凌晨,一通“封控”預通知電話讓長征鎮某居民區的黨總支書記嚴春霞立刻清醒,“爭分奪秒,從接到電話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和病毒賽跑。”嚴春霞在趕往小區的路上先後聯繫了其他居委工作者,並通知物業經理到現場搭棚拉電,進行封控準備。到達現場後,又安排社工做好防護進樓排摸居民情況、聯繫不在家的居民立刻返回進行隔離、協調好流調醫生上門開展流調……
“當時已經快凌晨1點了,樓裏有一户聾啞人,敲門沒人應怎麼辦?”嚴春霞內心着急萬分,但她依舊沉着冷靜地讓居委工作者聯繫同樓的家屬,再三確認人在家睡覺後,發微信告其看到後第一時間聯繫她;排查過程中,密接對象不在家,嚴春霞立即電話聯繫當事人,告知其情況,當得知當事人正在自駕回上海的路上時,她立即協調多方,用最短的時間找到了停車轉運的場地,讓密接對象回來後,停到小區對面的尚未施工的工地,直接進行轉運工作。
問題接踵而來,但支持的力量也越來越多。“封控的時候,我們都是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要第一時間對情況做出判斷並應對。”嚴春霞聲音哽咽地説,那時候大家都一心撲在防疫上,根本顧不上休息、喝水、吃飯。封控的第一晚,寒冷的冬夜裏,社區工作者王成志主動請纓值夜班……有這羣並肩作戰的夥伴,她覺得很欣慰。
進行社區宣傳工作
“疫情面前,每個防疫人的心裏只有大家。”在支援其他封控點位中,小區的90後居委幹部王雪薇更是毫不猶豫穿上防護服進樓排摸。下午1:30進樓,晚上10:30出樓,整整9個小時,她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細細排摸每一户居民的情況。嚴春霞看到她的時候,不斷叮囑她一定要做好防護,確保自己的安全,“我真的非常心疼,但也很為他們自豪。”除了居民樓封控管理,社區轉運、7天居家觀察、“2+12”社區管理的任務也非常繁重,嚴春霞説,她和她的團隊以及千千萬萬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有信心有決心打贏疫情防控的這場“硬仗”。
舍小為大 無私奉獻
“還有一個禮拜,媽媽就能回家了,你在家好嗎?要乖乖的,還要照顧好爸爸哦。”視頻一頭是在隔離酒店工作的石泉社衞中心的醫生向敏,視頻的另一頭是她的女兒小耿。在跟母親視頻的時候,小耿聽話地一遍遍重複着“嗯”,儘管與媽媽已經兩週沒有見面,懂事而貼心的她深知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媽媽安心,這讓正在拍攝視頻的小耿父親耿俊感到又欣慰、又心疼。
夫妻搭檔各守己職
向敏是石泉社衞中心的一名病房主治醫師,在疫情防控期間,除了常規診治工作,她還承擔了疫苗接種的醫療保障及其他應急保障工作。在區內一處新增隔離點投入使用後,她主動請纓,作為第二批醫護人員進駐隔離點,開展防控工作。在工作期間,向敏從未談及家庭困難,當別人得知她的愛人也在社區防疫一線時,她笑了笑説道:“這是我們兩個人的驕傲,守好基層,才能讓大家安心!”
向敏的愛人耿俊是萬里街道某居民區黨總支書記,作為居民區最近一道防疫屏障的守護者,他一刻也不敢放鬆。密接人員、次密人員的總體管控,疫苗接種的宣傳動員和安排組織,跟防疫控疫相關的所有聯繫工作……耿俊認真對待每項任務,盡全力做好統籌部署工作。為進一步科學、全面防疫,他還會同對口科室,通過“地毯式”掃樓、掛圖作戰、數字賦能等多種手段,大大提高了疫苗宣傳動員效果。
面對他人的讚揚,耿俊顯得十分謙虛,“我的故事很平常很普通,我只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像我們一樣的家庭肯定還有千千萬萬個。”
工作人員日夜堅守
正如耿俊所言,在宜川路街道,某居民區的基層工作者張妍婷在收到兒子突然發燒、需要緊急就醫的消息時正在協助防疫部門和醫務工作者向居民們説明情況,上門進行登記人數、解釋疫情、宣傳防控等工作。
被問及孩子是否有其他家屬陪同就醫時,作為“二寶媽”的張妍婷沉默了,其實家中並沒有其他人能夠陪兒子就醫,但考慮到樓棟防疫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她最終狠下心來。“我不能離開!哪個環節鬆懈了,都有可能影響防疫工作大局!”張妍婷再次撥通了電話,與未成年的兒子懇談叮囑後,最終決定讓他獨自乘坐救護車前往醫院。
深夜12點,張妍婷陪同醫護人員做完第一輪核酸檢測,已累得直不起腰,她匆匆返回家中簡單吃了點東西,便再次投入到微信樓組羣的答疑工作中。凌晨2點,病中的兒子乘着救護車回到家中,張妍婷的心中的石頭總算稍稍落下。
個人的力量也許微弱,但正是有無數個舍小家顧大家的“父親”與“母親”,願傾“小家”之力,才鑄就了城市大戰“疫”中最堅實的防線。
有求必應 分秒必爭
社區樓組實施封控的消息頻出,社區的基層工作者們除了要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維持秩序、排摸居民人數、配合協助醫務工作者完成人員轉運和核酸檢測外,還要及時響應居民所需,提供緊急救助和個性化服務,為其“點亮”寒夜裏的希望之光。
“我要帶孩子去看病。”在桃浦鎮的某小區內,社區工作者葉光夏接到了一通緊急電話,一位居家隔離的居民孩子正在發燒,並出現嘔吐的症狀,聽着電話裏家長焦灼的求救聲,工作人員們的心也跟着懸了起來。隔離狀態的居民就醫需要報備、閉環轉運至指定地點,流程頗為複雜。“可孩子的病情決不能因為疫情而耽誤。”葉光夏立刻上門,瞭解隔離居民的具體情況,並在第一時間向上級部門溝通協調。
隔離不隔愛,通過居委會、鎮、區三級的協調,1小時的時間便為居民定製了一份閉環轉運就醫的方案和路線。“從下午2點送我們上轉運車,直到接近凌晨2點,接我們安全回到小區,小區的工作人員冒着嚴寒等着我們,我特別感動。”迴響這一天的經歷,居民十分感慨,“孩子得的是輪狀病毒性腸炎,幸虧診治及時,謝謝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快速協調,還在我六神無主時安撫了我的情緒。”
從受領任務,到核實對象信息;從點對點對接,到安排車輛,再到人員接送 ……“轉運”二字看似簡單,實則需要高度的細心和耐心。為做好人員轉運工作,桃浦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主動請纓,成立了一支以青年隊員為主要力量的青年突擊隊轉運隊伍--“制服藍”秒變“超能白”,24小時待命,努力守護每一位居民的安全與健康。
青年突擊隊轉運隊伍的部分成員
同樣,在甘泉路街道某居民區內,社區工作者們剛剛結束隔離人員的轉運工作,就來到一户居民家門前,他們知道,實施封控的這幢樓內有一名十幾年來一直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人。
受惠於“幸福甘泉民生數字雲平台”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檔案資料和基層工作者對居民家庭情況的諳熟於心,居民們得以在緊急狀態下及時獲得幫助。
獲知居民在實施封控的當天下午就需要接受治療,居民區社工組組長曾瑾和其他基層工作者立刻聯繫了轄區內的醫院和現場的醫務團隊。“他平日一直去附近的醫院進行治療,但在封控期間,醫院無法接收他。好在現場的醫務團隊説他們會對接專門的醫院。”曾瑾和其他社區工作者向醫務團隊提出就醫申請後,又急忙詢問居民的就醫時間、返程流程和報銷手續等信息,最終協助他順利完成血透。“為了透析的流程更順利,我們事先了解好了能否醫保支付、怎樣付款等細節,也幫忙瞭解了後續的報銷方法,免除了居民的後顧之憂。”
除了對特殊家庭進行直接問詢外,曾瑾和其他社區工作者還利用線上羣聊平台,及時發佈通告,瞭解樓內居民的需要。“我們羣裏的成員不止有生活在樓內的居民,還有居民的子女或其他親屬。”曾瑾介紹,在這次封控期間,也出現了子女拜託工作人員送菜的情況,“平時這些子女都會每天來他們的父母家中燒飯,但因為樓裏封控,他們沒法進入,便買好菜送到門口,拜託我們幫他送到父母手裏。”
無獨有偶,長壽路街道的某居民區內也接到了一對被封閉管理的老夫妻的求助電話。因為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叫外賣或者採購生鮮食品,兩位老人的基本温飽問題陷入了困境。
得知這個情況後,居民區內的基層工作者們想到了居民區內的小菜攤老闆,立刻跑了一趟菜攤,詢問是否能給封樓樓棟居民提供送菜服務。熱心的老闆一口答應了這個任務。隨後,工作人員為老人和菜攤老闆做好對接,老人只要打個電話就能買到想要的菜。“但是我們隨後發現,這個小菜攤無法提供葷菜菜品,所以,我們又派人幫助老人在手機上下單,由此順利解決了老夫妻的燃眉之急。”
同心堅守,勇敢逆行,社區裏的基層工作者們以“事不過夜”的精神,深情詮釋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為有了這一羣羣攜手並肩的團隊、一個個無私奉獻的身影,才有了這一件件暖心的故事、一個個温情的畫面,也才能凝聚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記者:黃蓉
編輯:黃湄
【來源:上海普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