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拜登先生,不要再對中國説狠話了。”在拜登政府上台後中美高層首次面對面對話當地時間19日結束後,《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勸誡拜登政府應重新建立中美互信。雖然中美高官的阿拉斯加對話在開場白階段火藥味十足,在會後也未發表聯合聲明或舉行聯合記者會,但對話的結果似乎遠好於一些西方媒體事先預料的最壞情況。中美都表示對話是“坦率的”,而且都提到了尋求或擴大“合作”這個詞。中國官方媒體在對話後的新聞稿中總結了 “雙方”同意、希望或致力於合作及探討的8個領域,美方的媒體聲明中也宣稱“在伊朗、朝鮮、阿富汗、氣候問題方面,我們有利益交集”。國際輿論更關注阿拉斯加對話後中美關係未來將怎麼走,將會對世界局勢產生何種影響。美國國務院稱,國務卿布林肯22日前往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外長會議,他將與歐洲夥伴磋商如何應對美歐共同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同一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將出訪中國。俄外交部稱,俄中有意進一步密切協調外交步伐,主張基於人類利益休慼與共以及以法律為基礎互惠合作的原則建立多中心和公平的世界秩序。
雙方都稱對話是坦率的
當地時間19日,中美高層官員自拜登上任以來的首個面對面會談在安克雷奇結束。對話結束後,雙方分別接受了媒體的短暫採訪。
新加坡《聯合早報》稱,一如之前外界普遍預料,中美高層對話結束後沒有發表聯合聲明。雙方表示他們坦率表達了不同意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建設性交流。這次對話是有益的。他同時表示,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重要分歧。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則表示,中方是抱着誠意來對話的,因為對話總比對抗好,但對話必須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來進行,不能單方面拉單子、提要價。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對話會後則稱,美國通過此次會談,對新疆、台灣和香港等問題向中國表達了美方的深切關注。他稱:“毫不意外的是,當我們明確而且直接地提出這些問題時,我們得到了防禦性的回應,但是我們也得以就一個廣泛的議程進行了很多小時的非常坦率的交談。” 布林肯説:“在伊朗、朝鮮、阿富汗、氣候方面,我們有利益交集。”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説,美方將基於這次會談的情況,在與盟友和夥伴進行磋商之後決定下一步的措施。他稱,在從伊朗到阿富汗的一系列問題上,美方會通過正常的外交渠道繼續與中國共事。
“美國之音”稱,美中雙方最高級別的外交官在會談開始爆發的爭吵引起外界對未來美中關係走向感到擔憂。不少人甚至擔心,這次會談可能難以進行下去。然而,從會談開始時針鋒相對的爭吵到會談結束時雙方作出“坦率”“建設性”,甚至是“有益的”和“達到了目的”等評價,這中間的跨越之大實在超出人們的想象。
報道稱,目前輿論對這次對話將會對美中關係產生何種影響眾説紛紜。樂觀派認為,兩國接觸比不接觸要好。拜登上台後改變了特朗普執政後期兩國各種對話平台全部關閉的狀況。這次兩國高級官員會談雖然進行得頗為艱難,但畢竟是一個開端。只要堅持溝通就能夠避免誤判,這對穩定雙邊關係是一個利好消息。
“中美高層對話的實際進展可能比公眾看到的更好”,“德國之聲”稱,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國防部長的科恩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將會“有利於雙邊關係的發展”,儘管目前雙方可能都是“拿出較為冷淡的一面作為開場”。現年80歲的科恩是通過視頻連線參加20日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做出上述分析的。曾在美國政府任政策顧問的凱雷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魯賓斯坦也在該論壇上表示,中美高層對話未對外公開的部分,實際上進行得要比公眾所看到的更好。“這其實是好事”,魯賓斯坦説,這就意味着雙方都在幕後進行工作,以便在未來“能夠達成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成果”。
“120年天翻地覆”
“120年天翻地覆”,《韓國日報》21日稱,在中美對話會後,具有象徵意義的兩張圖片成為中國網絡的熱點,一張是1901年包括美國在內的11國列強逼迫中國簽署喪權辱國《辛丑條約》的場景,另外一張則是120年後的中美對話會上,楊潔篪訓斥美方“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説,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報道稱,這次會談的第一個成果就是中國顯示出可以平視美國,這與日本首相菅義偉日前對來訪的兩名美國高官“卑躬屈膝”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個成果是中美避免了戰略誤判。中方通過此次會談,在主權、核心利益、中華民族尊嚴等方面給美方再次畫下紅線,對內對外展示了強烈的存在感。第三個成果就是中美關係並沒有完全破裂。雖然雙方在會談開始時唇槍舌劍,但仍舊為後續對話留下餘地。
報道還稱,中國在美國拉緊對華包圍網的過程中也有收穫,那就是韓國和印度在美國施壓下仍不願意指名道姓直接針對中國,這意味着中國的鄰國並不願意“選邊站”或過度刺激中國。隨着美國對華戰略出現漏洞,中國的對美協商力正在提高。
美國媒體關注到新華社的報道中提及的雙方同意、希望或致力於合作及探討的8個領域。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稱,經歷過充滿火藥味的會談之後,中國官媒稱中美“雙方均致力於加強在氣候變化領域對話合作”及在其他一些議題上進行探討。這一跡象表明雙方的會談取得了進展,儘管很小。報道稱,中美兩國決定建立一個氣候變化聯合工作組,並就促進使館和包括媒體在內的其他團體之間的交流等進行了商談和討論。
“拜登先生,不要再對中國説狠話了”,《紐約時報》19日稱,拜登政府沒有改變特朗普時期的混亂對華政策,美國應該採取措施緩解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文章為中美關係未來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美國應恢復富布賴特獎學金等交流項目;停止污名化孔子學院;允許此前被特朗普政府驅逐出境的中國記者回到美國;取消限制中共黨員入境的做法;邀請中國重新開放中國駐休斯敦領事館。文章稱,儘管這些都是微小的舉動,但對建立中美互信很有意義,能夠為解決更加棘手的問題鋪平道路。
“中國戳中美國的傷口”,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稱,美中之間的地緣政治爭端將是今後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段內的主要矛盾。不過,即便在劍拔弩張之下雙方依然有合作空間。世界期待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具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美方認為自己的開場白將令中國無話可説,但中方全面駁斥了美國自認為仍能充當“世界民主燈塔”的論調。報道稱,特朗普執政的四年損害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形象。中國外交官清晰地展示了北京對於“東昇西降(即東方崛起、西方衰落)”的新自信。
中俄協調外交步伐
“在拜登努力希望重新確立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之際,美國同兩大地緣政治對手的關係正面臨着嚴峻的考驗。”美聯社稱,過去一週來,拜登政府對中國和俄羅斯採取了非同尋常的強硬立場。拜登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是“無情的殺手”,美國高官在對話中對中國一系列問題大加指責,莫斯科和北京都進行了強力回擊。報道稱,布林肯在參加完美中高層對話後,22日將前往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外長會議。美國國務院稱,布林肯將強調拜登政府“加強跨大西洋聯盟和通過北約重振美國與盟國關係的決心”,討論“如何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應對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全球挑戰”。
同一天,俄外長拉夫羅夫將出訪中國。俄新社稱,俄中外長將討論兩國戰略合作的現狀與前景,併為紀念《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籌辦高層會晤和慶祝活動等事宜。兩國外長還將就國際事務中雙邊協作交換意見。俄外交部稱,兩國在多數全球性問題上持相近或一致的立場,有意進一步密切協調外交步伐。兩國外長會晤期間將發表一份關於全球治理問題的聯合聲明。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稱,俄中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專家理事會主席塔夫羅夫斯基表示,拜登針對普京的言論以及美方在對話中對中國表現出的無禮都表明,美國無論跟誰都不會進行平等合作。“俄中外長當然將討論美國的問題。但最主要的是加強雙邊關係,即軍事、經濟、政治關係。如果我們變得強大,並且協調這些力量,那麼美國將不得不買賬,停止蠻橫無理的行為”。
責任編輯:曹義_0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