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發佈,成渝並列為“4極”意味着什麼?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對建設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作出頂層設計,擘畫了未來我國海陸空交通網絡的藍圖。
特別引人矚目的是,《綱要》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並列為“4極”,被解讀為成渝“第四極”地位的首次“官宣”。
自去年1月成渝開唱“雙城記”以來,聯手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的動作頻頻。此次國家性綱要的發佈,更是一針“強心劑”。可見,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裏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被國家定調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的全國“第四極”。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示意圖 圖據人民日報微博
升格4極
《綱要》提出,按照極、組羣、組團之間交通聯繫強度,打造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並點明作為“極”“組羣”“組團”的地區。
“極”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個地區;
“組羣”包括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地區、哈長、遼中南、北部灣和關中平原8個地區;
“組團”為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蘭西、寧夏沿黃、拉薩和喀什9個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將重點區域按照交通運輸需求量級劃分為3類,是“依據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結合未來交通運輸發展和空間分佈特點”而定。
從4個極到8個組羣,再到9個組團,基本涵蓋了全國主要城市羣。交通運輸需求量級分類,實際上也是綜合實力和地位的分類,投射出各個區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
樞紐增強
從《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示意圖》上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3條主軸、2條走廊、2條通道的交匯點。
對比《“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在《綱要》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躍升為“4極”之一,樞紐作用大大增強。並明確其以提升對外連通水平為導向,強化門户樞紐功能,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綱要》同時明確了建設面向世界的4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再次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並駕齊驅。成都和重慶還共同出現在了“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名單上。
在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港站中,成都、重慶也斬獲不小,不僅要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還要建設具有較強國際運輸服務功能的鐵路樞紐場站。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城市羣率先建成城際鐵路網,其他城市羣城際鐵路逐步成網。
而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國新辦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精神發佈會上透露,重點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這四大世界級機場羣。
輻射變廣
《綱要》中直接表述為“4極”的至少有3處,且多處把成渝雙城經濟圈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並列提出。
比如:在“加快構建6條主軸”中提及,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4極之間聯繫,建設綜合性、多通道、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軸。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涉及3條主軸、6條路徑。其中,京津冀-成渝主軸銜接石家莊、太原、西安、延安等城市,長三角-成渝主軸銜接南京、合肥、武漢、九江等城市,粵港澳-成渝主軸銜接桂林、貴陽、懷化等城市。
通過“極”之間的互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拓展輻射空間,融入全國區域發展的南北互動、東西交融,不再受限於深處中西部內陸的區位。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佈局,除了6條主軸外,還有7條走廊、8條通道,也不乏成渝的身影,比如:西部陸海走廊2條路徑、成渝昆走廊2條路徑、川藏通道1條路徑,還有廈蓉通道1條路徑。
交通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以交通佈局一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趁勢而上、大有可為。
紅星新聞記者 嚴丹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