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道口北三條衚衕東起雍和宮大街,西止安定門內大街,全長678米,這裏歷史悠久,又因古香古色的建築,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但最近,網友“少女放毒師”反映,古韻衚衕的另一面是垃圾桶內垃圾四溢、臭氣熏天,夜間垃圾被隨意堆放,每隔幾十米便有一處垃圾堆,不僅影響環境還不利於疫情防控。
附近居民投放垃圾
兩處垃圾桶站 難以滿足居民需求
近日,記者來到交北三條,走訪發現,這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內共設置了兩處垃圾點位,分別位於衚衕兩端。此時是上午10點,並不是居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時間,但堆成小山的“其它垃圾”投放箱,被外賣盒、包裝袋、菜葉……各種垃圾塞得滿滿當當,地面上也散落着垃圾,一陣風颳過,部分垃圾被吹到了路中央,與整潔美觀的街道環境格格不入。
上午十點兩處垃圾固定投放點位
“很明顯啊,就是不夠用。”居民王阿姨告訴記者,衚衕內住着上百户居民,只設置兩個垃圾點位,難以滿足大家日常所需,“而且兩處垃圾桶分佈在衚衕兩端,扔個垃圾要走幾百米,對於年輕人來説都不太方便,何況我們上了年紀的人。”
衚衕內垃圾分類宣傳欄
記者發現,交北三條衚衕內有多處垃圾分類宣傳欄,且上方標有“可回收”“廚餘”“其它”“有害”四種垃圾投放桶,但是衚衕內卻只分布了“廚餘”和“可回收”垃圾投放桶。另外,從“交北頭條社區垃圾分類桶站點位分佈圖”中發現,交北頭條分佈着4處垃圾桶點位、交北二條分佈着4處垃圾桶點位,交北三條與這兩處垃圾桶點位相比,顯然不夠用。
垃圾隨處堆放 “垃圾不落地”適得其反?
“每天晚上8點左右,院門口的地面上堆積着一堆堆垃圾,這與白天的美醜對比太讓人汗顏了!”居民劉先生惋惜地説,每天晚上他經過家門口,都會看到自家衚衕內角落堆積的垃圾。“不僅影響環境,也有安全隱患呀。”
夜間衚衕垃圾隨意堆放
記者瞭解到,此前衚衕居民在自家院外設有垃圾桶,後來社區實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垃圾桶被撤走,改為垃圾分類回收驛站和流動收運點,實行“定時定點”回收。
“定時定點”回收指的是,交北三條衚衕設置了3處回收點位,分別位於“交北三條19號”“交北三條35號”“交北三條47號”,每天早晚,回收人員定時到達這三處點位,此時,居民將自家垃圾投放到最近一處點位的垃圾車上。
網友“少女放毒師”表示,“定時定點”回收原本是保護環境的一種措施,但在這裏卻適得其反,她認為原因有三個。“第一,有些上班族因為回家晚,常常錯過回收時間,便將一袋袋垃圾扔到了路邊;第二,由於流動回收處僅有三個,他們不願去較遠的回收點位投放垃圾;第三,很多居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強,你在門口放個垃圾桶,他們就扔進去,不放垃圾桶,他們就直接亂丟垃圾,他們知道垃圾車會來,但是不會等到規定時間。”同時,這位網友希望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從不同居民角度出發考慮問題。
對此情況,交北頭條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垃圾堆積的情況,此前已進行過多種宣傳,希望藉此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下一步,將積極商討尋求最佳解決辦法。
文/北青社區報 張佳倩
部分圖片由居民提供
編輯/趙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