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黃田派出所:守護中國最年輕的城市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冬季最冷時,能到零下30℃,民警們穿上加絨皮鞋、裹上棉外套,在室外巡邏,鼻孔裏、睫毛上都會掛一層薄冰。只要半小時,人就感覺不到腳的存在了。

民警為居民找到丟失的羊。 受訪者供圖

全文3226閲讀約7分鐘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黃田鎮,黃田派出所的102名民輔警守護着1057平方公里的土地。

廣袤的轄區包括都市街巷、鄉間農田和高海拔山區,來自不同民族的2萬多人生活在這裏。像全國5.4萬個基層派出所一樣,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是日常。民警抓過小偷,修過水管,調解過樓上和樓下的矛盾。

他們還在山裏和戈壁灘上找過牛和馬,救過卡在護欄裏的黃羊。在零下30℃的冬天,民警們睫毛上掛着一層冰巡邏;夏天,近40℃的空氣裏,藍色的警服上總有一圈圈白色汗漬。

最近一年,派出所比以往更忙。新星市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去年3月成立以來,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民警們的出警量翻了一番:登記流動人口的信息,調解工地上的經濟糾紛,也幫助老年人適應車水馬龍的街道。

他們守護着這座城市的成長。5月25日,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範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黃田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

騎摩托上山找馬,40℃的戈壁灘上徒步找牛

黃田鎮的地形是複雜的,有連綿的山和草原,也有荒涼的戈壁和大漠。但到處都有民警的腳印。有些地方,手機信號差,溝通工作都得用對講機。

有時候,警情來自山裏的老人——他們靠養馬、養羊為生。牲畜跑了,他們就打110。

一次,住在半山腰的一位70歲老人丟了馬。民警趙鵬和同事驅車60多公里,抵達山腳,再換騎摩托車上山,半小時後,見到了報警人。仔細詢問過馬的外貌和習性後,大家出發了。

在海拔3000多米的山上找一匹馬,不是容易的事。民警從下午找到晚上10點,仍一無所獲。儘管是7月,夜間,山裏温度驟降,不到10℃。大家穿上外套,打開手電筒,幾束光柱不甘心地探着黑黢黢的路,終於,樹林邊一抹影子悠閒地撞進來,結束了這場8小時的搜尋。

老人直道“熱合買提(維吾爾語中‘謝謝’的意思)”。還完馬,已是次日凌晨2點,民警們飢腸轆轆地擠在山間警務室裏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下山返回各自的崗位。

更難找的是犛牛,它的習性難以捉摸。一次,民警把報警人周邊幾公里都轉遍了,也沒找到。第二天,在草地的邊界,一串蹄印踩向遠處灰禿禿的戈壁灘。車開不進去,大家就頂着午後的太陽走,近40℃的高温下,他們任由滾燙的砂石隨風鑽進衣袖、褲腿和鞋子。走出7公里後,壯碩的牛終於現身了。

這裏的氣候是嚴酷的。冬季最冷時,能到零下30℃,民警們穿上加絨皮鞋、裹上棉外套,在室外巡邏,鼻孔裏、睫毛上都會掛一層薄冰。只要半小時,人就感覺不到腳的存在了。

夏天,暑氣漚在戈壁灘上散不去,午後的地表直逼50℃,民警的藍色襯衣上總有汗液蒸發後留下的一圈圈白色鹽漬。每次出警,喝幾瓶水都不夠,甚至越喝越渴,有民警怕上廁所耽誤時間,乾脆不喝。

人們盼雨,但又怕它下得太大。北邊的八大石山區,海拔近4000米,暴雨常會引發洪水和泥石流。34歲的所長吳沛璋記得,去年七月的一天,四位外地遊客駕車來遊玩,被暴雨困在山上。他帶着11名民警進山營救。積水淹到大腿,雨混合着山頂的融雪水,不到10℃,激得他們直打哆嗦。

少數民族警員佔3成,近2年收到近80幅錦旗

黃田派出所的轄區有1057平方公里,相當於整個香港的面積,但所裏只有102位民輔警。

為了方便管理,廣袤的土地被“切”成一片細密的方形網格。每一格代表一個片區,設立一個警務室,主管户籍行政、宣講法律、調解矛盾;每條網格線上設置警務站,負責日常巡邏和社會治安。

在調解矛盾上,31歲的回族民警馬曉飛是公認的專家。但剛從警校畢業時,遇到幾方爭執起來的場面,這個身高1米9、百米體測能拿滿分的小夥子,站在一旁,紅着臉不敢插話。

那時,他也懷疑自己。學校教過他怎麼抓捕罪犯,可沒告訴他怎麼應付家長裏短。於是,馬曉飛開始翻看經典警察劇,靠琢磨台詞和劇情,學習怎麼和百姓聊天。電視劇《營盤鎮警事》的開篇,他看了好幾遍:老警察告訴新人,不論脱下還是穿上警裝,你都是老百姓,不論什麼時候,警察都得替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辦事。

從警十年,馬曉飛總結出了調解衝突的竅門:多聽。他生出一對耐磨的耳朵,“90%時間裏,我都在聽別人講。”有時候,一聽就是10多個小時,他不覺得不耐煩,就像熨平一件衣服上的褶皺一樣安撫人們的情緒,“多少案件不就因一點小事而起嗎?”

為了警民溝通更順暢,派出所還提高了少數民族警員的比例,現在能佔三成。據吳沛璋介紹,黃田鎮2萬多名居民來自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13個民族,每10人中就有4個來自少數民族。

此外,黃田派出所還建立了人民調解室,民輔警配合社區人民調解員處理日常糾紛,以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這些調解員多是退休的老幹部,“經驗多,消息靈,對社區居民也熟悉,開展工作更快、更容易。”吳沛璋説道。據統計,2022年以來,雙方配合,共化解矛盾糾紛316起。

時間長了,民警和居民也熟識起來。檢查商鋪的消防設施時,飯店老闆愛抓一把熱騰騰的烤串送上,民警們直襬手。平日裏,馬曉飛愛多關注迴歸社會的有前科人員,照顧他們的生意,有些人離開黃田後,還會常回來看馬曉飛,只要有空,他都請客吃飯。

2021年以來,黃田派出所收到了近80幅錦旗,牆上都要掛不下了。吳沛璋把它們仔細收好,“百姓的事情是處理不完的,做工作也該往前看。”

民警收到居民送來的錦旗。受訪者供圖

每四個月走壞一雙鞋,民警陪新星市成長

黃田鎮隸屬的新星市,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的第十一座城市,也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

起初,這裏只是位於哈密市東部的一處荒地。20世紀50年代末,一代人用汗水開墾出了棋格般的黃田農場。又經兩代人努力,高樓聳立的現代城區也進化出來。2021年3月27日,新星市正式掛牌成立,隨後,黃田鎮也誕生了。

它是新星市的中心城區,民警和居民見證着這裏的發展。馬曉飛是地道的“兵四代”,太爺爺隨生產建設兵團入疆墾荒,從此代代紮根黃田。他看着家裏的土坯房變磚房,如今,又和妻兒搬進高層住宅。

城鎮化帶來了機遇。十多個工程項目正興建,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一年間,轄區人口增了近一倍。

這也帶來了挑戰。流動人口增多,經濟糾紛、交通安全問題也多了起來:工地拖欠工資,急得中年民工們直掉眼淚;信號燈雖然亮了,但土生土長的本地老人沒有看紅綠燈的習慣,往往直接過馬路。

據吳沛璋觀察,2022年以來,日均出警次數翻了一番。他知道,“新星”要想升起,必然有些阻力。

“我們和百姓一起陪新星市成長。”這一年,民警黃帥常頂着日頭走進工地,和民工聊物價、工資,知道薪水還沒到手,他就和企業開座談會,講政策,催工資。大家也全時值守在馬路邊,向過路老人們講解交通安全知識,“決不能生搬硬套法條,要用身邊的人和事説明。比如:‘奶奶,你要是帶着孫子,還敢這麼過馬路嗎?那可就危險了。’”吳沛璋總結出了竅門。

所裏的民警日均步數近2萬,每4個月就能走壞一雙鞋。忙起來,他們一週只能回家兩次。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隊伍裏,不少人患了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但他們有自己的解壓法。春天,這裏水草豐茂,開車巡邏時也能聞到沙棗花的清甜。每逢休假,大家就一起爬山、吃燒烤、打籃球。在今年5月末的籃球比賽上,黃田派出所還拿了冠軍。

5月25日,吳沛璋代表全所到哈密市公安局參加電視會議,得知派出所獲評“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集體”時,他鬆了一口氣,“一年多時間裏,大家壓力太大了。這個獎對我們是一個肯定,也是最大的鼓勵。”

民警在撲救轄區火情。受訪者供圖

派出所簡介

黃田派出所,1984年成立,現任所長是34歲的吳沛璋。2019年,派出所獲評“全國公安機關70週年大慶安保維穩工作成績突出集體”;2020年12月被兵團黨委、兵團授予“兵團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20年12月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先進集體”稱號;2021年2月榮獲“第十三師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稱號;2021年5月榮獲“第十三師新星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2021年7月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22年3月被兵團黨委、兵團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新京報記者 | 慕宏舉

實習生 | 叢之翔

編輯 | 彭衝

校對 | 李立軍

後台回覆關鍵詞“呼叫”,加入重案讀者羣

············

北京疫情下,90多位老人的“安全島”

與5000多隻動物一起“閉關”的78天

一家“黃碼”醫院的抗疫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