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真的沒有機炮但裝備這種武器後,或有能力攔截彈道導彈
戰機發展到如今,已經從第一代發展到了第五代,但是無論怎樣,機動性和火力都是其發展的主要範疇。我們首先講講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末的第一代戰鬥機,第一代戰鬥機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米格-15。以米格-15為代表的第一代戰鬥機主要依靠近距離格鬥來進行戰鬥,空空導彈和航炮是其主要的火力配置。而到了第三代戰鬥機,這種模式才被打破,戰鬥機的任務已經不再侷限於戰鬥機之間相互的搏鬥,任務逐漸開始橫向發展。戰鬥機的火力配置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升級,航炮、遠程格鬥導彈及中遠程攔射導彈成為了第三代戰鬥機的標配。第四代戰機相較於第三代也沒有較大的變化。你能得出這樣的結論,從第一代戰鬥機到第四代戰鬥機,可以説是“無航炮不戰鬥機”。不過有些戰鬥機就沒有遵循這個標準,至少美國的f-106三角標槍戰鬥機在1969年之前都沒有配備航炮,時間來到了1969年之後,它才擁有了m61火神機炮。
就中國的五代機殲20本身而言,其是具備了三大優勢的, 那就是超級隱身性,超級信息化的能力,超視距作戰能力更強。而這三個優勢的加持,對於戰機在展開空中纏鬥的時候,起不到大的作用。於是,中國空軍為了將殲20具有的優勢發揮到更大,就讓其主要承擔了“踹門”的任務,但是一定是不會讓這國之重器,去完成以往空戰中最常見的“狗鬥”任務的。對於美國的f22戰機,雖然是世上第一款五代機,但不得不説起設計年代已久較為久遠,和現在比起來,當時的空戰理論,派戰機去執行空中格鬥任務,是很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所以,儘管有了空空導彈,航炮的加裝,依然顯得無可厚非。而顯然,在同時時間也得出了一個結果,美國f22戰機的航炮,被使用的可能性不大。於是航炮的加裝,對於f22來説就像是買車之後買保險一樣,平時也只能靠着保險單,去證明它的作用。而美國的另一款五代機f-35a,在設計定稿之時,就是希望研發出一款主要能夠替代現役的對地攻擊戰機,例如1974年就完成了首飛的f16戰機。所以,同樣的道理之下,其設計思路也偏向於近距離纏鬥,加裝航炮必然不能少。而後來在研發f-35b和f-35c時,據説是由於設計的原因,無法繼續保留傳統的內置航炮。所以,外掛航炮吊艙就在這兩款戰機上得到了運用。畢竟相較於大環境,它們的定位依然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五代機在戰鬥時不是專門用以空中格鬥的戰機,它擁有着先進的隱身能力,在一定距離以外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發動突然襲擊。擯棄隱身可以帶來的好處,而選擇近距離向敵軍發起進攻,完全就是迷之操作。如果可以開掛那幹嘛還要上前同敵軍拼機炮?要是輸給了對方,那不是把五代機的臉面全丟光了。既然不用近身作戰拼航炮,那不論五代機是否加裝航炮,都不會對它的戰鬥能力造成什麼影響。舉個簡單的例子,美軍的f-22和f-35戰機,都另外加裝了航炮,但是在實戰中幾乎都沒有派上用場。畢竟現如今的空戰,導彈才是最常用的武器,在戰機對戰的過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都是導彈。哪個國家能夠研製出威力和性能更強的導彈,哪個國家就更能在空戰中佔據主導地位,單就作戰效率來講,用導彈就比用航炮高出不少。我國空軍也很清楚這其中的情況,不會放着這麼好的外掛不用,主動發起近身攻擊。我們需要做到的是盡全力發揮出殲20的最大優勢,不會讓敵機走進殲20的安全範圍內。
我國五代機的驕傲——殲20戰機,自服役以來就一直受到外界的關注。但是關於它有沒有裝備航炮的問題,也飽受外界爭議。但隨着現如今殲20露面次數的增加,從以往所曝出的圖片中,我們不能看出殲20 的機身上似乎沒有內置航炮的設計,或者連航炮吊艙這樣的凸起設計也沒有發現。所以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殲-20本身就是是沒有航炮這一設計的。所以外國航空記者安德烈亞斯·魯普雷希特就曾在《戰鬥機》一書中,將我國的殲-20描述為缺失航炮,或許這會成為殲20的一個重要問題。縱觀全球,目前擁有五代機的無非就只有中美俄三國,但這其中,卻只要中國殲20戰機沒有配備航炮。因此就有外媒曾説,中國空軍還沒有意識到,放棄航炮是具有很大風險的,這是美國空軍在越南戰爭中吸取的教訓。我國在初期對於殲20的設計上,究竟對航炮有何種考慮呢?
五代機本就是一種具有超視距作戰的武器,殲20同樣也不例外,殲20還擁有優越的隱身性能,可行之有效讓其進行遠程攔截,除遠程攔截,遠距離作戰,殲20也同樣能夠勝任,悄無聲息之間,穿越敵軍的防空系統,能夠精準的對目標進行打擊。無論殲20執行何種任務,它都不會採取低空作戰或者近身作戰的方式。況且五代機本就對戰機的隱身性具有很高的要求,想要隱身性和航炮,二者兼得,也就只能將航炮進行內置,但內置航炮也並非最完美的解決方式,畢竟戰機的內部空間會被佔用,並且還要增加戰機的重量。而戰機本身能夠攜帶的導彈數量也會相對減少,畢竟戰機就那麼點空間,這樣一來,反倒降低了殲20的作戰效率。
雖然航炮的發展歷史比較長,但它的使用成本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航炮的安裝上,會因為種種原因額外花銷,首先,能夠很好地發出航炮尤為重要,故艙門的設計不容忽視,其費用自是不少的,航炮設計的費用,以及後期對航炮的各項維護費用,航炮訓練時的損耗開支等。現在的航炮已沒有很多實質性作用,如果大批量安裝可能會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持續化發展與航炮發展,孰輕孰重,一定要進行細緻的分析。現在的中國在經濟上面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對於安裝航炮的開支於我國而言是不成問題的。但它始終不是最佳的選擇。此前,中國機載激光武器計劃被披露,也開始了激光打擊吊艙的購買,被不少人進行猜測和懷疑。雖然現在還未正式表露最終安裝方向,但側面展現出我國的未來機載武器的趨勢,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激光武器方面進行發展。如果殲20能實現機載激光武器的配備,那麼成本昂貴的航炮就不會在中國考慮的範圍內。到那時,殲20 將進一步不如世界軍事的武器前列中,一旦實現了機載激光武器的安裝,我們便不再憂慮殲20 是否能夠進行近距離作戰並有效擊退敵方。
儘管現如今最優秀的戰機,依舊非五代機莫屬,但世界範圍內應用做多的依舊是第四代戰機。與三代戰機不同的是,四代機改進了增量,比如在電子雷達方面,或者頭盔顯示器與跟蹤系統方面的變化。讓四代機在執行任務時更加出色, 能同時執行多種不同任務,而四代機的狗鬥能力也要比三代機更深一籌。當進入五代機時代,機載武器、防禦傳感器系統和機外信息等性能,才真正得到了一個升級,並更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向戰機飛行員們做了一個智能化、網絡化的數據呈現。而五代機的發動機也不得不提,其配備了先進的低可觀測技術,讓五代機有能力在遠程作戰的情況下,也能悄無聲息的消滅目標。
而在狗鬥能力方面,五代機是否也比四代機做得更加出色呢?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性能再優秀的五代機也並非十全十美,一場模擬演習為我們揭曉了答案,還別説,美國引起為傲的五代機f22其實並不一定能勝過三代機f16。但如果是在真實的戰場上,是不可能出現的一件事,因為f-22能探測到f-16的距離,f-16並不能探測到,這就使得f22已經在向f-16靠近,而f-16還沒有絲毫察覺, f-22就可以在悄無聲息之間,將f-16擊落。因此在現代空戰中,戰機具有越優越的性能,那進行狗鬥就顯得越不划算。反之,如果不進行狗鬥,航炮的存在對於戰機而言,利用價值也就不大了。
一旦與傳統武器截然不同的新型武器被廣泛運用於海陸空時,機載武器類型也將發生很大改變。我的觀點是,航炮總有一天會被淘汰,但就以現在的戰機水平也還遠遠不夠,戰機也得有更高的技術水平才行。就從那些新式武器在實驗階段的表現來看,定向能武器是最有可能替代航炮的武器,又被稱為束能武器。未來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因為未來航炮説不定也會被在系統上有着極大相似,但性能又遠優於航炮的系統替換(大概率不會是導彈),定向能武器是可能替代航炮的武器中可能性最大的。定向能武器不僅具有無明顯可見光或聲音的優點,另一個優點還在於其發射速度十分迅速。戰鬥機在使用定向能武器打擊敵人時,極大的提高了己方戰機的隱蔽性,讓敵人無法進行反擊。此外,定向能武器可以説是戰力超羣,能對其造成干擾的事物少之又少。彈道導彈只要一和它對上,那麼它的“旅途”也就結束了。如果定向能武器可以完美的和戰鬥機相結合,航炮便不會再被戰鬥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