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安差點超越上汽大眾,自主品牌呈現三足鼎立,第一將輪流坐莊?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經歷了2020年的調整之後,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格局已經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其中自主品牌的整體格局變化是最明顯。當然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兩極分化更加的嚴重,長安、長城、吉利組成的一線自主品牌銷量越來越好,而那些在品牌、產品層面比較弱勢的自主品牌,則迅速被邊緣化,有些甚至已經被淘汰出局,比如眾泰、力帆、獵豹、漢騰等車企。而前兩個月,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再次衝破40%大關,達到了42.6%,實現了車企數量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的壯舉。
不過兩極分化的格局,對於一線品牌的持續壯大貢獻依然是非常大的。就拿2月份銷量來説,2月份狹義零售銷量進入前十的自主品牌有三家,分別是長安、吉利、長城,其中長安銷量為9.7萬輛;吉利銷量為7萬輛;長城為6.8萬輛,位居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排名第3位、第5位、第6位,整體的銷量排位還是比較高的,而且長安汽車的銷量僅次於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超越了上汽通用,吉利和長城則超越了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日產、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等相對強勢的合資品牌。三大一線自主品牌的整體市場衝擊力,已經達到了不用畏懼合資品牌廠商的地位,當然我們要和僅僅只是説銷量。
當然從銷量水平上來看,自主品牌“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已經形成了,2月份在不同的銷量數據標準之下,我們看到,長安和吉利各自宣佈旗下的CS75和哈弗H6是國內市場SUV銷量第一,而吉利和長安則各自宣稱自己是自主品牌銷量第一。從這一點上來看,三大一線品牌的纏鬥越來越焦灼,而且還是在競爭中保持了集體向上的態勢。相比之下,二線品牌中的奇瑞、比亞迪、上汽乘用車相比於三大一線品牌,整體則弱勢很多,還很難和主流合資品牌形成抗爭之勢,而一線三大品牌的整體競爭力就強多了。
事實上,自從那些缺乏技術、可靠性、品牌力的自主品牌逐漸排隊倒閉之後,三大一線品牌迎來了自己的黃金髮展時期。我們一直認為,在之前幾年,尤其是自主品牌“百花齊放”的那幾年,三大品牌整體的能力被削弱了。原因很簡單,那些沒有技術、沒有可靠性的國產車,本質上生產出來就是為了趕風口,所以研發週期短、價格又便宜,這就導致一線自主品牌也必須“下場”和這些品牌競爭,就是降低產品售價,提高研發和推出新車的速度,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不是汽車行業健康的生產狀態。所以在這樣的節奏下,一線自主品牌很難有時間和空間來認真地造車。
如今這些三四線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經邊緣化得差不多了,留給了一線自主品牌更多的市場空間和研發時間,而三大自主品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品牌和技術底藴,所以在自主品牌數量減少的情況下,三大品牌的銷量表現卻越來越強。長安汽車最近兩年在發動機、整車平台、產品設計層面的進步有目共睹,在技術層面也有了更多拿得出手的東西;吉利汽車有沃爾沃的技術做背書,加上和沃爾沃合併等動作,實際上前景也同樣明朗;而長城汽車在越野車、SUV領域的深耕以及蜂巢易創的存在,現在已經明顯能夠看到強勢進擊的苗頭了,從長安汽車、吉利汽車手裏“搶奪”銷量第一,可能也就是眼前的事兒,很快就能發生,三大品牌已經呈現出“三國鼎立”的局面了。
從2月份的銷量水平來看,長安汽車的銷量只比上汽大眾少不到2000輛,差距已經非常小了,如果長安汽車還能保持最近兩三個月的市場表現,那麼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現在咱們實話實説,一線自主品牌的技術儲備和製造能力,可能和豪華品牌還有一些差距難以彌平,但是和一般的合資品牌相比,已經沒有太大差距,通過更加堅實的製造和裝配過程,可能就能彌補技術上的差異,畢竟一線自主品牌還有價格相對便宜這一優勢,還能將更多銷量“吸走”。所以三大品牌的鼎立之勢,其實對於自主品牌本身也是一件好事,而且未來幾年,恐怕和合資品牌硬碰硬的重任,就要落在自主三大品牌肩上了。